10年前的8月11日,李志强捂着血流如注的脖子倒在城管执法车边,这一幕让和他一起的城管队员们来不及反应。1小时20分之后,他在海淀医院被宣告死亡。他成了北京至今为止唯一一个城管烈士。

缉凶、判决、悼念、纪念、淡忘……,日子就这样过去,李志强的人生被定格在10年前,只不过他留下的疑问仍然拷问着这个社会的每一个人:城管和小贩的冲突是否无法避免?

北京的雨中,城管和小贩的致命相遇

1997年5月23日,天安门广场。身着统一制服的北京市宣武区城管监察大队一百多名队员在这里列队,北京市领导宣布监察大队正式上岗,并授予队员们“宣武城管”的一面大旗。隆重的场面见证了中国第一支城管队伍诞生的时刻,当时不少人都对新生城管队伍“充满期待”。

2006年8月11日,距离那个充满期待的时刻已经过去了将近10年,北京海淀监察大队的副队长李志强坐在车里望着窗外的雨,城管的车队来回在中关村海龙电子城前兜着圈子寻找目标。

这是北京联合整治行动的第三天,李志强的职责就是治理摆摊设点的小商小贩。中关村人来人往,是他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同事们的记忆里,出事前三个月刚刚到任的李副队长37岁,身材魁梧、圆脸、戴副眼镜。同事们说他是个性情开朗、处事周全的人。他爱看《中国国家地理》,平时里常跟同事商量着节假日出去旅游。但因为城管工作忙,节假日总轮班,这个愿望总也没实现。

此时,崔英杰刚刚停好三轮车,准备开始他一天的生意。周围摆摊的渐渐知道,这个新来的是科贸大厦楼上“名柜” KTV的保安。崔英杰体格强健,身穿白衫黑裤时,和出入科贸大厦的白领没有区别。

2004年初,崔英杰在北京开始了他的第一份保安工作。每月500 块的工资,管吃管住。每逢节假日崔英杰就帮人扛包挣加班费。之后辗转几个地方当保安,崔英杰期待能有所改善,但不知何故,每个地方他都呆不长久。

李志强一步步走来,同事说他工作认真努力。崔英杰同样也是靠拼命努力谋生,只是他的路没那么顺利。两人就在这里相遇了。

目击者称,面对忽然出现的城管队员,崔英杰措手不及,而李志强封堵了崔英杰的去路,崔英杰不断挥舞着双手。

小心后面! 这一句喊后李志强被刺中

那一刻,崔英杰为何会动手?当时没有人知道。

“车子留给我,别的都给你们。”崔英杰喊道。

一位长期在中关村收墨盒的摊贩看到了这个过程。崔英杰开始一直在央求,“求你们把车子留给我,就靠这个吃饭”。连说两遍都没有用,他的口气就变了——“我再说一遍,把车留下,其余你们拿走!”然而仍然无用。10多分钟后,崔英杰放弃了努力。

此时李志强正在队友的协助下,把三轮车抬到城管的卡车上。给崔英杰帮工的小姑娘还一直死死拽着车把。城管队员开始准备收队,这是三天整治行动中最后的战果。

忽然,崔英杰再次从人群中走出来,他走过李志强,走向北京城管海淀分队副队长宋成栋。

李志强看见了刀:“老宋,小心后面!”几乎是在刹那,崔英杰忽然转身,将刀子扎在了李志强锁骨与咽喉之间,血柱立刻喷射出来。

“志强被刺后一下子栽倒在地,鲜血染红了整个路面。到现在我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队员崔公海在之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目击者称,李志强被送到医院时,一把刀子嵌在脖子上,刀口处的血成喷射状。

海淀医院急诊科一名医生说,接治李志强时,该院院长亲自带队,所有急诊科医生都参与了抢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抢救,但终因大动脉被刺穿,李志强于下午6点被宣布抢救无效死亡。

李志强被宣告死亡后家人抚尸痛哭

海淀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队长一脸苍白地走出急诊室,告诉焦急等待的队员李志强牺牲的消息。

急诊室外顿时一片肃静,队员们的眼圈渐渐泛红。

下午6点10分左右,李志强的爱人来到医院,在城管队员的陪伴下走进重症抢救室,随后室内传出阵阵凄厉的痛哭声。直到晚9点记者离开医院,李志强的爱人还未从抢救室出来。

在塘沽被抓,杀人凶手说想回家看看

扎中李志强后,崔英杰向科贸电子城北的小巷中逃跑,城管队员立即追逐崔英杰。但对方在逃跑几百米后,用三轮车设路障绊倒城管队员,翻越围墙逃跑,他的妻子则被当场控制住。

但其实逃跑根本是徒劳的,事情的结果在他捅出那一刀时就已经注定了,当天执法时,有录像取证的人员在场,这名在逃嫌犯已被摄录下来。

8月12日早上5点30分,在逃亡了11个小时之后,崔英杰在天津市塘沽区被警方抓获,之后被押解回北京。

当时媒体报道,那一天海淀城管执法人员曾与凶犯崔英杰见过一面。崔英杰表示,他从事无照经营也是没有办法。当时一时冲动,只是想吓唬执法人员,但没想到李志强没有躲避。

据崔英杰讲,他逃跑是想回老家看一眼父母,然后去自首。崔英杰恳求执法人员,不要把他的事告诉他的父母。

显然,他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已经知道了这件事,那位老人本来呆在儿子租住的8平米小屋里,却等来了满脸泪水的帮工女孩。

那个晚上,老人忐忑不安地在北京火车站过了一夜,第二天回到了老家河北省阜平县平阳镇各老村。

他当时并不清楚情况的严重,他觉得儿子是个讲义气的人,伤了别人一定会陪人家把病看好。然而,他并没有想到,李志强死了。

当时的报道记录了崔英杰家人知道李志强死讯的反应。“我听人说,那户人家是独子,我睡不着。想到北京看看,跟他们道歉。”崔父说:“英杰是正道人,他不会故意杀人的。如果他能活,我愿意让他给那户人家做儿子,照顾老人。”

显然李志强的家人不会认同这个“正道人”的说法,“我看到报纸上说,他(崔英杰)逃跑是想回家看父母,他怎么不想想,李志强也有父母?”李志强的母亲对记者说这话时眼里满是泪水。

他成了烈士,而他则被判处死缓

这之后的各方反应,从现在看来如同此类事件的一个标本:两个家庭的毁伤,一次必然的审判,一场无果的讨论。

在2006年,中国网民的总数刚刚达到1.37亿,这个数字在十年间已经增长到6.88亿,而当时网民还没有经历社交媒体的组织,但是一些论坛仍然把这件事作为一个重点的讨论内容,这些内容掺杂着媒体的报道,明显地分成了两个阵营。

一个阵营是支持城管执法并谴责凶手的。在这类报道中,李志强生活的一面被展示出来:做过宾馆服务员,在一家公司做过宣传干事,1996年在中央党校拿到大专文凭,第二年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北京万寿路街道办市容所。

李志强留下的工作照

这几乎是一个普通城市平民奋斗故事,他所做的是正常的执法行为,对方则是行凶的暴徒,代表了对社会秩序的破坏者。

而在另一个质疑城管执法的阵营那里,崔英杰则被描述成了一个老实的农民,一个被拖欠工资的走投无路者,一个对老乡朋友很友好的人,一个孝顺的儿子,甚至是一个憧憬美好城市梦想的奋斗青年。

这几乎是一个典型的农民劳动者进城的剪影,他所做的只是想保住自己的谋生工具,对方则是强权的化身,代表了不合理的城市管理制度造成的不恰当的制约。

与之相对应的是,对于两边家庭的描述也成了另一种阐释的方式。

李志强的家庭幸福美满,作为是家中独子,当时已经70多岁的父母将其伤痛自不必说,更何况留下7岁的女儿,他的妻子在庭审崔英杰时一度痛哭到不能自已。

而崔英杰的家庭则穷困潦倒,以至于有报道称李志强的父母在得知对方的家庭条件后放弃了民事赔偿。而崔英杰那辆花280元新买的三轮车被描述成了家庭的希望,崔英杰父亲哭着从法庭走出来的照片登上了许多媒体的版面。

谁错了?这在当时似乎成了一个问题,城管制度的存废甚至都在讨论范围内。

但这在法院根本不是个问题,不管对于城市管理制度是不是有意见,也不管崔英杰之前是不是有个好口碑,他都没有任何权利去剥夺一个人的生命。

这起故意杀人案被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宣判: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崔英杰被押出法庭

他死后,那些变化与不变

有媒体报道称,李志强和崔英杰用自己的遭遇推动城市管理理念的改变进程。

在李志强被杀之后,包括上海在内的许多城市,对于小商贩的管理政策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城市划出专门的区域供小贩摆摊。北京对于小商贩的经营管理也缓和了许多。

其实,当年就有一个统计:北京市城管队员遭遇暴力抗法76起,89人受伤。

李志强牺牲后,北京市城管部门开始配备PDA终端、防刺背心、头盔、防割手套等装备,以提高应对暴力抗法的能力。甚至还出现过民警陪同城管执法的新闻。

而海淀区城管大队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干部说,“李志强事件从根本上动摇了不少城管队员的信念,为没收一个小摊贩的三轮车,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死后还要受到种种非议和责难,这样的活继续再干下去,值得吗?”

但也有人不断加入城管队伍,宋志刚进入海淀分队后,每到清明节,会去八宝山默默地给这位前辈扫墓,宋志刚经常到李志强家,看望他的父母和妻子、孩子。他希望老人家可以不再看见关于城管的负面新闻。

于是,宋志刚写了《城管来了》这本书,希望可以让更多人理解城管的工作。一时间他也成了网红,被各种点赞。

像宋志刚有一样想法的城管不少。这10年,全国的城管也想了各种办法来避免矛盾,比如奇葩的眼神执法,甚至有城管队员于小贩互跪,那么究竟城管的形象改变了多少?恐怕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答案。

而在当年,不止一家媒体写到,崔英杰摆摊的那个位置,之后有了新的小贩来摆摊,占道经营依然继续。

这背后想要表达的意思,恐怕只有靠读者慢慢体会了。

同样没有变化的,则是城管与小贩的冲突依然不断。

2008年,重庆小贩刘建平被3名城管队员殴打致死,三名城管分别被判无期、12年、11年;

2009年,沈阳小贩夏俊峰刺死两名城管,被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

2013年,湖南临武城管执法至瓜农邓正加死亡,4名被告3年6个月至11年有期徒刑;

就在今年7月28日,河南正阳县瓜贩张国友连捅城管李伟4刀,李伟不治身亡。

对此,《中国青年报》发文问道:为什么悲剧不断重演?那篇文章的结论是“(城管)更应该养成将工作做细做实的意识。”

这个问题在过去十年被问了多少回?恐怕已经数不胜数了,但从来没有真正的答案。因为每次给出一个答案,都不能解决重演的问题。

如果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关于此事的讨论已经不像10年前那么热烈了,人们很快就不记得有这样一件事发生,而忙着去看下一个热闹。

说明:本文成文于2016年8月,因个人原因当时未发布。

(资料来源:《南方周末》、《北京晨报》、《北京娱乐信报》、《京华时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晚报》、《法制晚报》、《北京晨报》、新华网)

1.《北京城管队长遇害10年祭:李志强死后的变与不变》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北京城管队长遇害10年祭:李志强死后的变与不变》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