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定位为关注陕西政经、财经类的原创自媒体平台,粉巷财经致力于陕西本土重大政策解读、热点财经事件和人物报道。然而在与这个时代前行的同时,我们同样将目光投向其他领域的公众人物、公众活动和公众事件。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撰写孙春龙。

作为陕西本土媒体人的标签、陕西媒体人转型的样本,孙春龙的故事值得每一个媒体人、每一个关注公益的人、每一个对历史和战争思考的人阅读。

国字脸,方平头,浓眉大眼,可能因近视又不带眼镜的缘故,多数时他的眼睛眯成一条线,看着更小。

他皮肤黝黑,穿上农民工衣服也毫无违和感。正因为如此,在溃坝和矿难调查中,他能乔装为装修工、推土车司机混进现场,这才有了后期总理批示,揭开瞒报事件。

十几年来,他的职务和身份在变,但没变的是外在形象。他“方正”的外形一如他刚正不阿、直率脾性、和过人的胆识勇气。

他叫孙春龙,现年41岁。

出生于铜川的孙春龙,一度想去少林寺习武,后在西安印钞厂做制钞工人,又进入西安晚报从事新闻行业,再转战到某央媒从事调查新闻。

陕西走出的新闻界名人中,民国期间有张季鸾,1949年后有田聪明。若要梳理当代,孙春龙则是一处绕不开的“柱子”。

孙春龙的成名作《山西官煤勾结黑幕》、《金三角毒枭禁毒》、《留守陕北的知青》等广为人知。而作为一个新闻人,写稿写到国务院总理做批示,职务做到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的主笔、总编辑助理——孙可以说是功成名就。

而仿若急流勇退,孙春龙35岁时选择了另一种活法。调查新闻空间日渐收缩,他又成立了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转身从事资助抗战老兵回家的公益事业。

从“刀笔侠客”到“公益人士”,孙春龙转身已超6年。“向死而生”、“请宽恕我的无知”是孙春龙如今常挂在嘴边的话。

出于对战争的反思,人类弱者的关注,他给旗下基金会定了一个大目标:获诺贝尔和平奖。“或许我有生之年都看不到,不过无所谓,就按这个方向努力。”他说。

不“印人民币”,跳槽做了记者!

跟孙春龙的见面,不容易!

他前一段时间忙于在很多地方做名为《没有回家的老兵》的演讲,很难得回到了在西安的家。粉巷君这才敲定了时间,约在他送儿子上辅导班的间隙进行聊天。

粉巷君(微信ID:粉巷财经)比约定的时间晚到。孙春龙在一处CBD的楼下,给粉巷君发来了定位,然后就安静地站在门口等着。他看来极为普通,虽然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极为不普通的人。

孙春龙1976年生于陕西铜川。1999年,刚毕业的他便谋得了一个“铁饭碗”——成为西安印钞厂员工。没多久,“爱折腾”的孙春龙怀揣理想,成为西安晚报的一名记者,再后来又跳槽到《瞭望东方周刊》,一路干起,最终成为该杂志社会调查部主任、主笔。

他先后发表的《山西官煤勾结黑幕》《金三角毒枭禁毒》《中印边境真相》以及《陕西政协副主席被双规》等多篇调查报道,引起了各方强烈反响。

决定做记者的背后,其实是孙春龙的侠者之风。

他告诉粉巷君(微信ID:粉巷财经),小时的梦想是去少林寺习武,到了中学以后,梦想是做一名记者。“我希望用这种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去帮助更多贫苦的人。后来发现这个梦想最核心、最根本的那个东西就是社会的公平公正。”

揭露“41人死亡名单”,得到总理“佑护”

做调查记者,注定是一条充满荆棘之路。

金三角、中印边境的危险地带,都留下了孙春龙的身影。不过最终让他一举成名的,是其在个人博客上的一封举报信。

2008年8月1日,山西省娄烦县发生山体滑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按照当时的官方说法,事故原因是“自然灾害”,死亡人数为11人。出于职业敏感和责任,孙春龙乔装成装修工人来到娄烦,通过大量走访和实地调查,最终统计出了一份41人的死亡名单。

8月20日,《瞭望东方周刊》发表了稿件《被拖延的真相》,不过文章很快就被从网络上删除。思前想后,孙春龙于一月后的9月20日,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了《至山西代省长王君的一封举报信》(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网上自行搜索),进行实名举报。信的结尾,他如此说:“我是一名记者,我有责任用各种手段去让真相显现,……我们都有着同样的目的,就是让这个世界和这个国家更加美好。”

举报信一出,铺天盖地的压力袭来,其危险程度甚至让孙春龙一度有了“托孤之念”。好在这封举报信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关注和重视,经国务院批准,山西娄烦“8·1”事故调查组成立。最终还原了这起重大责任事故的始末。

事后孙春龙表示,“温总理的批示让真相大白,也让我得到佑护。”

“追逐死亡”只为没回家的老兵!

▲ 流落缅甸的老兵回国,受到边防武警军礼致敬 图片来源公开信息

孙春龙以为自己会做一辈子记者。然而所有的故事都有开始,也一定会有结束。而孙春龙的侠义之心,让他的梦想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

做记者广泛的接触,让他对老兵这个特殊的群体开始感兴趣,直至发展成为自己的事业。

2011年6月,孙春龙由一名记者变为“老兵回家”公益活动的发起人、策划者和职业志愿者,同时他还是一慈善基金会的理事长。

对于身份的转变,孙春龙对粉巷君(微信ID:粉巷财经)说:“我当时把记者作为一个终生的职业。但老兵年龄都大了,这是很紧迫的事。所以当时想着是用5年时间做这个事,五年之后还要回到媒体。”

“老兵回家”,致力于帮助滞留在缅、泰、越以及台湾和云南等地的抗战老兵,与失散多年的亲人团聚;寻找当年中国远征军在国外的一些遗骸;同时为原国民党抗战老兵提供关怀服务等。

今年春节前,孙春龙再次来到了位于中缅边境的畹町桥。“重回畹町桥,往事如昨。似乎还能看见他们蹒跚的身影,一晃8年,他们都走了。”

2009年5月,在孙春龙及其他志愿者的帮助下,9名远征军老兵相互搀扶着,跨过畹町桥,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为了“让已经寄人篱下半个多世纪的老兵们堂堂正正走入祖国”,孙春龙经过多方协调,特地安排两名值守国门的现役军人,向老兵们行军礼。

这样的事孙春龙经历过很多很多,而现在还在继续。

有生之年可能看不到的目标:诺贝尔和平奖

“以前对抗的是强权,现在帮助的是弱者。”孙春龙如此总结如今的工作。

而今,这份事业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据孙春龙透露,自从2016年成立的关于关爱老兵的基金会以来,收到的募捐金额已超过1亿元。包括任志强、柴静等,也都因“老兵回家”这个事与孙春龙成为了朋友,他们以不同形式呐喊助阵。

▲ 一名抗战老兵代表在端详手中刚领到的援助金银行卡 图片来源新华网

孙春龙很有野心。

他告诉粉巷君(微信ID:粉巷财经),他给基金会今年提出了一个目标,就是向着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方向去前进。“或许在我有生之年都看不到,不过无所谓,大家就按照这个方向去努力,我们真正能够把战争的残酷,战争的真相去告诉更多的人,我们能对战争有一个反思。”

一个小时的聊天中,孙春龙始终很平静,说话娓娓道来。很难想到,他曾游走于毒贩和各种恶势力之间,无所畏惧,仗义执言;也很难想到,他如今整天行走在战争的余烬里,为老兵们四处奔走,费尽心思。

这种平静更多源于职业经历的沉淀,以及向更深层次的追问和反思。

这次聊天的最后,我们说到了人生的价值。孙春龙说了一个词——“向死而生”。他解释,“有一天弥留之际的时候再回顾一生,如果感到欣慰,觉得一生没有白活,那我就可无憾而终了。”

猴年的最后一个周末,孙春龙带着自己的儿子来到了云南腾冲。在带孩子参观国殇墓园的时候,他在朋友圈发了这么一段话:“希望他尽早了解这段历史,也更理解他的父亲的所做。”

■ 特约作者:秦风

想爆料,来这里 ➤mjxafxcj@nbd.com.cn

本文来自一言不合就爆料的粉巷财经公众号,欢迎关注!

1.《记者孙春龙的转身:从揭黑真相到“追逐死亡”!》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记者孙春龙的转身:从揭黑真相到“追逐死亡”!》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3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