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偶像是谁?谁又是你心中的英雄?

聚焦英雄观

我们正在经历的现在,未来将成为回味的历史片段,任何作家或戏剧家的作品都很难超越历史本身。(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生活)翻阅更多的人物传记,也比现在的现实更能让更多的中国年轻人重新思考或重塑自己的英雄观。

在关于选择、责任和道义的瞬间,他们看到了很多像星星一样闪亮的个人和群体。他们捡到的几个名字成为了紧急时期的“国民偶像”。像钟南山一样,被召唤“把重症患者都送到我身边”的院士们今年84岁高龄,再次英俊出征。像陈伟一样,在抗击非典、埃博拉等艰苦战斗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女院士们再次在新冠疫情中冲锋陷阵。

日新月异的时代,深刻变革的中国,年轻一代是最直接的认识者。有人相信,90后和00后沦为英雄虚无主义,事实证明,他们善于发掘当今社会闪闪发光的偶像,赋予崇拜行为新的意义。(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英雄名言)。(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英雄名言)人类的星星闪耀着古今,对他们来说,最好的偶像就在那一刻。

[传染病作文]

高考作文预测:偶像与英雄

“我们不再采取膜拜的姿态,用他们的精神指导日常生活。”

你的偶像是谁?

岁月流逝,掠过满天的星星。董存瑞、雷锋、钱学森、陈景润、《四大天王》、周杰伦……。到了思想观念多样的00多岁,就再也没有统一的答案了。偶像的变化映射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改写着“偶像”的核心外延。

一些学者在研究中写道,现在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比“景仰”更为“共生”。青年媒体黄军在“90后”也会为白方礼、丛飞等“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流泪。面对这些偶像,我们不再采取膜拜的姿态,而是用他们的精神指导日常生活。”

不久前,“硬核医生”张文红成为了“网红”。在传染病中讲真话,金句频繁的这位医生具备镇定心灵的才能,受到年轻人的喜爱。90年代以来,学生文文在朋友圈中接连转发了张文宏的3个公开演讲视频,称自己已经是张医生的“迷妹”。“简直是字珠玉,字钻进我的心里!”" "

“张文红是我想成为的那种医生。他专业素养高,不说空话,对生病的人和更多的人做出实质性贡献,这是医生职业精神最感人的地方。”今年大二医学专业的学生表示,张文宏正在反复观看关于传染病预防控制的系列演讲,学习知识,重温报考医学专业的初衷。(威廉莎士比亚,Northern Exposure)。

中央团教授吴京评价说,新一代青年的偶像观呈现出价值多样性和内涵提高的双重趋势。价值多样性是指现在青年的崇拜对象不再集中在少数人物身上,甚至崇拜自己的“夜空中最明亮的星星”。内涵的提高意味着,随着精神文明的不断丰富,年轻一代的英雄观逐渐成熟。

2019年9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网上起火。首先,元老九十岁生日的小视频在网上点击率超过亿,网友们纷纷发来生日祝福。接着元老在湖南农业大学发表演讲,学生们欢呼着演出了“大型追击现场”。

袁隆平、屠呦呦、黄旭华、于敏、孙云东、张长清、李延年……。自2019年9月颁发“共和国勋章”以来,这些闪闪发光的名字经常出现在社交媒体上,年轻的粉丝群体直指3354共和国最闪亮的明星。

资料显示,在“共和国勋章”相关讨论中,“贡献者”、“中国赞”、“人民英雄”等词是关键。这意味着网民们将这些大科学家、大知识分子推崇为明星,指他们所代表的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这种精神引领着众多科研工作者,开拓一线,甘心奉献阶梯,铸就中国的今天,激励青年们跟随榜样的脚步,在强国的旅途上不断梦想。(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科学》)从这个角度来看,与其说年轻人在追逐“星星”,不如说现在和各领域的所有人分享心情,向他们致敬。

02

p>


从“因为伟大,所以崇拜”到“为我所用,所以关注”


传播方式的变革,重塑着崇拜行为。


曾经大众媒体将英雄人物、典型模范、文体明星推送到人们眼前,而在网络时代,各行各业的风云人物都“近在眼前”,人们只需动动手指,就可挑选几位长期订阅、跟随。因此有媒体提出,如今中国年轻人的偶像崇拜已从“因为伟大,所以崇拜”进入一个“为我所用,所以关注”的新流程。


“95后”女孩张梦楚的选择代表着一批年轻人。专业是国际政治和新闻的她非常热爱军事,曾长期追过军事专家张召忠的电视节目。后来,“局座”张召忠在新媒体上“火”了,她成了一名“小橘子”(张召忠粉丝自称“小橘子”),并在毕业后加入了“局座”工作室。当前,工作室维系着张召忠的1200多万微博粉丝,1060万今日头条粉丝,310万公众号粉丝,360万B站粉丝,其中70%是90后、00后。


现在,“局座”俨然是对张召忠的昵称,但在5年前并不是这样。那时张召忠在电视节目中提出的说法被一些观众断章取义理解为“海带缠潜艇”“雾霾防激光”,观众认为这“不符常识”,嘲讽他为“战略忽悠局”局长,“局座”一称由此得来。而这位老干部却欣然地、自嘲地接受了这个“黑称”,主动走近年轻人,开通“局座召忠”公众号,入驻年轻人聚集的视频平台B站等,在年轻人中逐渐扭转了口碑。


从好口碑到真崇拜,还有一个必要条件。在知乎话题“为什么很多人对张召忠由黑转粉”下,有一个回答获得了3万多的赞同:“局座绝不是那些半吊子水平的所谓‘专家’,之所以能圈粉是因为他有真才实学,不讲大道理,愿意把深奥的东西浅显地讲给你听。”


不少“小橘子”说,张召忠的粉丝都是“学习粉”,他们在张召忠在网络上发布的科普文章和视频下“打卡”学习,还有“课代表”自发晒出自己的学习笔记,与其说是崇拜偶像,不如说找了个老师。


与张召忠类似,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经济学家陈平等知名学者的视频纷纷在B站获得了年轻人的追捧。他们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向年轻人介绍了中国在军事、外交、经济等领域的成就,使年轻人对高速发展的中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当下,学识日益增长、思想日益发散的年轻人,对认知当今国际局势和祖国发展有着迫切需求。这些专家正好提供了一个机会,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来自知乎社区的胡杨说。


03


“我们永远崇拜领航者,也永远需要领航者, 带我们走向更宽阔的舞台”


“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云,二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律。”康德的名句指引着星空下的心灵。


当代青年,成长于快速发展的和平年代,国家强盛让他们有着更高的奋斗起点,更优渥的生活环境,更好的追逐“星辰大海”的机会。如果说,“袁隆平们”是年轻人心中的道德标杆,那么“刘慈欣们”则是年轻人的领航员。


2018年春节档,电影《流浪地球》将刘慈欣再次推至公众面前。作为首个斩获“科幻界诺贝尔”雨果奖的亚洲作家,无论在线下还是在网络上,刘慈欣都成为热议的焦点。而刘慈欣曾透露,参加他作品签售会的人大多是青少年。


刘慈欣的粉丝们热爱引用的评语“这个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世界级水平”,出自他某部作品的序言。粉丝崇拜刘慈欣,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青年能在他的作品里看到未知领域里属于国人的探索足迹。


星空浩瀚,引路者众。截至目前,知乎科幻话题有近350万人关注,其中不仅有刘慈欣、郝景芳、星球大战中文网站长“南方战士”、北师大科幻文学博士姜振宇、《流浪地球》导演郭帆等行业专业人士活跃在其中,也有国家天文台研究员,物理学、宇宙学、航空航天学科的博士等科学界专业人士参与讨论。中国科幻,已不是过去一小圈“科幻迷”的狂欢,而是众多年轻人的追求。


刘慈欣曾表示,科幻之所以能被大众认识,从小众文学进入主流文学,与社会的日新月异有关,以国家昌盛为基础。中国科幻能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科幻电影能够与欧美科幻大片相媲美,都与国家实力和科技发展息息相关。


这样的状态不只存在于科幻题材。在动画电影《哪吒》大火后,《姜子牙》还将接棒,“封神榜”IP让不少人看到了有潜力与“漫威”系、“迪士尼”系等抗衡的中国神话宇宙,电影中的虚拟形象哪吒、敖丙、姜子牙在微博上纷纷斩获大批年轻粉丝。


“我们永远崇拜领航者,也永远需要领航者,带我们走向更宽阔的舞台。”一位刘慈欣的书粉说。


北京高中生张晓宇在“粉”上刘慈欣后,连带着“粉”上了物理和天文学知识。他开始搜集资料关注托勒密和哥白尼,一幅1930年爱因斯坦在威尔逊天文台访问时的照片,被他挂在了卧室的墙上。


“埃德温·哈勃的天文观测和爱因斯坦的理论都显示,宇宙一定是在扩张的。”这位正在上高二的“学霸”,已经立下志向好好学习,将来考取天体物理专业。他相信未来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那座天梯上,会有自己的身影。


1.《【高中关于超越偶像的作文】2020高考作文冲刺|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预测问题:偶像和英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高中关于超越偶像的作文】2020高考作文冲刺|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预测问题:偶像和英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866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