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宋朝果然很有料4》,中国工人出版社

灵州失陷的消息传回开封后,满朝震惊,目光短浅的主弃派庆幸,终于丢掉了这个烫手山芋。目光深远的主战派则愤怒不止,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从此之后,宋朝的西北边疆,将永无宁日。

事实正是如此。

得了便宜的人,可能会卖乖;但得了便宜的狼,只会继续得寸进尺!

仅仅过了半年,李继迁便秘密率领大军攻打凉州,凉州守军猝不及防,凉州知府被党项人砍了脑袋。

至此,凉州这座军事重镇,也被李继迁成功过户。

攻陷凉州后,李继迁再接再厉,他下一个攻击目标,就是宋朝另一个边境重镇——麟州(今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

实话实说,李继迁率军攻击这里,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选择。

因为,如果您有印象的话,麟州这里是杨业的老家,也是“杨家将精神”的发源地。

由于地处边疆,天天打仗,麟州百姓一直好勇斗狠,传统职业就是当兵。

后来,由于杨业、杨延昭的光辉事迹,麟州百姓更以当兵为荣。这就注定了麟州这里将给李继迁一个“最好”的回忆,一个让他刻骨铭心的回忆。

咸平五年(1002 年),李继迁率领两万精锐部队攻打麟州,麟州当时的驻军不过三千人。结果,就凭这点儿人,就凭这个“城矮墙低”的破县,麟州守军整整跟李继迁死磕了一个月,期间无数次击退李继迁的攻击。

麟州人,就是这样的彪悍!

后来,见强攻无望,李继迁索性切断了麟州城的水源,他要渴死麟州百姓,让麟州城不攻自破。然而,天公不作美,在切断麟州城水源四天后,天降暴雨,老天爷一次性就补足了麟州城的水源。

面对这种情况,李继迁欲哭无泪,只得撤兵。然而,在撤兵期间,他遭到了麟州驻军的追击,李继迁损失惨重,逃了一百多里才成功脱险。

回到自己的新都城、也就是那个改名的西平府(原来的灵州)后,李继迁清点了一下兵马,大吃一惊,两万精锐部队只剩下了六千人。

后来,终其一生,李继迁都没有再打过麟州的主意。这个男人彻底被麟州百姓打怕了。

无法攻陷麟州,李继迁就无法继续东进,继续抢夺宋朝土地了。李继迁也无法南下,那里是宋朝的关中腹地,长安、洛阳都在那里,自然有一条坚固无比的防线。李继迁更没法北上,因为那里是辽国的地盘,他那个彪悍无比的“丈母娘”可不是好惹的。于是,李继迁只能掉转马头,开始西进,去攻占西域各国了。

由于时代的变迁,唐朝时期强大无比的吐蕃王朝,已经彻底分崩离析。如今的青藏高原,恢复到了松赞干布统一之前的状态,各部林立,各自为战。

这些强大的部落中,最强大的是灵州西北方向的“六谷部”。从唐朝开始,这个部落就盘踞在河西走廊的西凉府(今甘肃省威武市)一带,历经数朝。如今这个六谷部的首领,叫作潘罗支。

这个潘罗支,他不仅是六谷部的首领,还是宋朝的官员。

原来,当灵州失守的消息传回开封后,满朝震惊,大家都在琢磨,下一步怎么办,是重新建造防线,还是派兵抢回灵州城。然而,张齐贤的一封奏折,却彻底改变了宋真宗的想法。

张齐贤上奏道:“陛下,请加封潘罗支为王爵。”

事实证明,正是这句话,彻底改变了宋朝和西夏的命运。当时,看完这封奏折后,宋真宗第一时间的感觉,就四个字,莫名其妙。

潘罗支?那个六谷部的吐蕃余孽?突然听到这么一个人,宋真宗一时摸不着头脑。赵恒不明白,一个隔着千山万水,平时连封信都没有的潘罗支,为什么要给他封王?平白无故给他那么多的好处,图啥?

然而,在短暂的思考后,宋真宗就彻底明白了张齐贤的意思:潘罗支在李继迁的南面,宋朝跟他结盟,可以南北夹击李继迁。如今,灵州已经没了,要是再失去这么一个盟友,可就得不偿失了。于是,宋真宗同意了张齐贤的请求,册封潘罗支王爵身份,让他帮助自己对付李继迁。

本来,潘罗支一直不敢进攻李继迁,因为他害怕宋朝攻击自己。但是,在得到了宋朝的册封后,潘罗支再也不用担心来自东面的进攻,他终于可以全身心地对付李继迁了。

那么,潘罗支用什么办法对付李继迁呢?

他用的办法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西夏书事》记载,咸平六年(1003 年)五月,潘罗支派使者送给李继迁一封信,大意如下:“西夏王您好,我多次与您对抗,是我不对。如今您天下无敌,小人自知不是您的对手,希望投到您的麾下,还望准降。如果您同意,请来我这里,咱们歃血为盟,我永不背叛。”

这封书信,是不是很眼熟?如果您忘记了,我给您提一个人名,曹光实,那个死于李继迁诈降手段中的宋朝将领。

没错,潘罗支对付李继迁的办法,就是李继迁当年用的战术——诈降。

史料记载,对于这个熟悉无比的战术,李继迁想都没想,就中计了。他立刻批准了潘罗支的投降请求,并率领部队出发,去接受潘罗支的投降了。

李继迁脑袋有点儿晕,军师张浦的脑袋却清晰无比。

张浦告诉李继迁:“不能去,这里面有诈,潘罗支很可能是诈降。要知道,吐蕃尊重勇士,鄙视逃兵,凡是在战场上有过逃跑前科的人,家门口都要挂一个狐狸尾巴,子孙一辈子抬不起头来。如今,潘罗支未战先降,这里面一定有诈。”

李继迁回答道:“军师多虑了,识时务者为俊杰,如今两军势力相差悬殊,我随便动一根手指头,就能弄死潘罗支,他根本不敢造反。”

当然了,话虽如此,但在张浦的提醒下,李继迁还是提高了警惕,带领部队小心翼翼地接受潘罗支的投降去了。

来到约定场所后,李继迁如约见到了潘罗支。潘罗支为表诚意,举行了一场热烈、隆重的受降大会。在这个宴会中,李继迁一直提高着警惕,他左看右看,希望看出对方的破绽。然而,李继迁看见的都是满满的“诚意”,没有一点要害自己的痕迹。

至此,李继迁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谁说潘罗支是诈降?自己这个诈降专业户,都没有看出一丁点儿的瑕疵纰漏,张浦真是杞人忧天。

就这样,在一片和谐的气氛中,投降大会圆满结束。李继迁拿着潘罗支的降书顺表,高高兴兴地回家了。结果,在回家途中,李继迁这才惊讶地发现道:“原来,诈降这个玩意儿,还能这样搞!”

在回家途中,李继迁见到了潘罗支的“送行”部队,也接受了对方送给自己的一份精心准备的“大礼”。

这份大礼,就是一阵遮天蔽日的箭雨。

当年,李继迁把这份“大礼”送给了曹光实;今天,他收到了一份一模一样的“回礼”。真是因果轮回,报应不爽。

史料记载,面对潘罗支的突然进攻,李继迁的部队损失惨重,他也身中十几箭。要说这个李继迁,真是一个硬汉。赵光义身中两箭,就得躺在驴车上了,李继迁身中十几箭,竟然杀出了重围,成功地逃了回来。

这身体,真不是一般的硬。

当然了,再硬的身体,多了十几个窟窿,也得玩儿完。

回到西平府后,李继迁自知大限将至,他叫来22 岁的长子李德明,还有军师张浦,李继迁要临终托孤了。

李继迁嘱咐道:“我死后,你继承我的位子,不要发动战争,要上奏宋朝,请求投降,你上奏一次,宋朝不理你,你就接着上奏,哪怕上奏一百次,直到宋朝理你为止。一定要投降宋朝!”

交代完了儿子,李继迁对张浦道:“张浦你虽然是汉人,但同我一起造反,咱俩早就成了亲兄弟。昔日备尝艰辛,才能有今日的基业。咱们盘踞的灵州、夏州之地,虽然不能与辽、宋抗衡,但来一个三足鼎立,也没有问题。我死之后,希望你好好地辅佐我儿子,不要荒废了这份家业,吾无憾矣。”

1.《西夏大将李继迁:生于诈降,死于诈降(图)》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西夏大将李继迁:生于诈降,死于诈降(图)》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5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