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近70%的老人部分或全部参与育儿。代际育儿参与情况可以说在我国普遍存在。
但同时,由隔代教养观念的不同而引发的家庭冲突也不断,这是我们在育儿过程中需要引起重视并尝试着去化解的。 之前我们也写过很多这方面的文章,告诉爸爸妈妈们应该怎样去缓和隔代教养的矛盾。 比如: 确立第一责任人,最好是妈妈当第一责任尊重老人,尊重老人的智慧 两代人之间可以争论,但最好不要争吵带着老人学习;适当借助权威的支持不要让姥姥和奶奶同时带孩子;至少做好分工 丈夫一定要在这个中间发挥很积极的作用 但是,在网上随便一搜,就有不怎么好的新闻:我们细想一下,如果孩子生活在这样矛盾重重的家庭里,对他造成的负面影响未必比隔代教养本身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小。 比如,让父母来帮看孩子,除了要共同应付一个小不点儿的吃喝拉撒外,也会发现自己跟父母沉寂已久的相处、沟通模式再次启动,仿佛第二个恼人的青春期又来临了。 朋友琳琳就曾跟我抱怨:她的妈妈以前就很强势,什么都要管,现在来看外孙,更是样样插手,让她不胜烦恼。 想让妈妈回家,但是自己家的情况又离不开妈妈;想解决跟妈妈之间的沟通模式,但是已经持续了几十年,谈何容易? 比琳琳更烦恼的是同事佳佳。 本来她跟老公的关系不错,但是自从婆婆来看孩子后,大小矛盾不断,老公又情商较低,总是向着婆婆说话,导致二人三天两头大吵小吵不断,感情被慢慢消磨掉。 让婆婆照看孩子的,造成家庭关系紧张,夫妻最后离婚的并不在少数。 所以,隔代教养最大的“杀伤力”并不在孩子身上,而在于对家庭各成员之间关系的伤害。
好在,不管是父母还是祖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样的。 那么,我们怀着这份信念,平时多加注意,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避免。 第一,出发点应当落在孩子身上,而非自己。 我们就拿用尿布还是纸尿裤的事情来说吧。 孩子的父母认为用纸尿裤更干净、卫生,到最后可能就会说:“这是我的孩子,应该我说了算。”,而孩子的奶奶通常会反驳道:“我当年就是这么把你养大的,你不也长得好好的吗?哪有什么问题,你又没带过孩子!” 我们仔细来看这两种态度,父母认为我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怎么对待孩子,都应该听我的;而奶奶认为自己带过孩子,有经验,应该听他们的才对。 这个时候,矛盾的本质已经产生了变化,不再是对养育问题的分歧,而是双方急于展示自己的身份、权威,并想以此来让对方听从自己的想法。这种情况下,矛盾必定升级。 所以,在育儿过程中,不管是奶奶,还是爸爸妈妈,都不应该单纯的从阐述自身角色的角度去表达对孩子的关爱,而应当把这份爱真正放在孩子身上。 所谓“发乎情,止乎礼”,也可以套用在此时的关系上,大家都多想想在自己的角色里面不能做什么,而非能够做什么。 第二,不贴标签,不扣帽子。 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婆跟老公抱怨:“你看看你爸妈,就知道惯着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一点原则都没有,孩子将来被惯坏了怎么办!”这种行为,就是贴标签——用尚未发生的事实否认了他人当下的行为。 有的妈妈崇尚科学喂养,夏天给孩子吃冷饮、吹空调是常事,每每这时,长辈看到了劈头盖脸就是一顿吼:“你想让孩子着凉感冒呀?!”这就是扣帽子——巧妙地在情感上陷人于不仁不义。 这些行为和话语的潜台词都是:我才是真心实意对孩子好的人,我才是知道怎样是对孩子最好的人。 明明是爱的表达,却充满了对他人的攻击和伤害。 第三,否认观点时,切不可否认情感。 我们和长辈生于不同年代,所处的环境不同,经历的事件不一样,吸收的知识有高低,很容易有观点相左的时候。 养育孩子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不管是谁带孩子,都难免会有错误,在纠正方法的同时,切不可伤害他人真挚的感情,错误是可以被纠正的,但被伤害的心却是不好恢复的。 比如“你这老婆,这点小事都想不到,对孩子真是不上心。”这种“没想到”更可能是经验缺失导致的,而不是“不上心”导致的。 但这种批评如果传到孩子妈妈的耳朵里,就是对真情实感的巨大否定。 再比如“你看妈,带孩子的时候总是丢三落四的,以前带大哥家孩子的多周到细致,这也太偏心眼儿了吧。”儿媳说这话的时候可能根本不曾想过,婆婆帮大哥家带孩子的时候才50岁,现如今已经快六十,体力和精力的下降怎么还能够做到“鞍前马后”呢?婆婆听到这样的话,必然伤心。 就像你在工作上已经拼尽全力,领导却还是责骂你思路不如年轻人活跃,你作何想?但生活中,这些“想当然”的情感否认,并不少见。
人应当因为深爱着另一个人而遭受惩罚吗?这个问题听上去是不是很可笑? 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不管隔代人抑或我们自己这些初当父母的人,付出了多少,做对了多少,又做错了多少,是为了留有我们血脉的一个小生命健康快乐的成长。 无论如何,没有人需要因为养育这种充满爱意的恩情而受到伤害。 在当下的国情下,孩子的教养,的确不仅仅是妈妈自己的事。 如果可以,依赖老人的力量是种幸运。 那么如何更好地处理隔代教养产生的种种冲突,是每位年轻父母都需要思考的。 在我看来,争取到老人的助力,给孩子营造一个和美的家庭氛围而非互相推诿与指责,比用尿布还是纸尿裤,重要多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章来源:黑正业)
1.《偏心的婆媳怎么办》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偏心的婆媳怎么办》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2129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