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坊间流传过一个笑话:最富有,但李嘉诚,最美,但二十岁。(莎士比亚)。
几十年过去了,香港最富有的是李嘉诚,最美的恒姐也是200岁。
1988香港小姐冠军李嘉欣
江山代替有才能的人才。
也许这句话不适用于“港姐”。
下图是2021年刚出炉的香港小姐冠军宋婉英。
宋婉英
宋婉英走在人群中依然非凡。
但是李嘉欣也是重葡萄混血,颜值气质却能掩盖优劣。
就像多年来人们口口相传一样:杭姐和现在不一样了!
2007年,港姐冠军张嘉雅被嘲讽为“脸大”,夺冠后在TVB的演员经历也是一副熟悉的样子。
2017年,不会说粤语和英语的港姐姐冠军雷长亚被戏称为“忠儿港姐姐”。
此后,娱乐圈也没有消失的迹象。
2021年香港小姐决赛夜之前首次登上热搜,甚至不是参赛选手。(威廉莎士比亚,香港,小姐,小姐,小姐,小姐,小姐,小姐,小姐)
有消息说张学友们要唱歌。
主持多届港姐决赛的曾志伟吐露了现在的比赛:惨不忍睹。
香港街头甚至一度用“你长得像杭姐”开玩笑戏弄别人。
最近,港姐的比赛还有“我叫路人甲”的笑话。
2008香港姐姐冠军张舒亚
遥想那一年。
赵雅芝、张万伟、钟楚红.这些闪闪发光的香江女神都有——香港姑娘的称号。
但是新千年后,恒姐的三甲是颜值、气质、身材、以后的演艺事业。
呈现出全面、大滑坡的趋势。
连续几年,曾经风光无限的“港姐”除了吐痰以外,对人们都很冷淡。
为什么杭姐不能再选择下一个“二十岁”?
花之间谁最重要,在月亮上撒铜锣湾。
杭姐竞选最初是多管贵人举行慈善募捐活动时的一项令人兴奋的活动。
直到1973年,邵逸夫成立的TVB开始收购该大会,开启了港姐竞选的新时代。
改革赛制,提出重视“美貌和智慧”的宗旨,提高了赛制的位置。
l&_iz=31825&index=7" width="640" height="397"/>参选的各位佳丽,不仅颜值要过关,还得有独特的个人气质,过人的情商,谈吐得体、幽默更是加分项。
所以,1973年至千禧年前的港姐竞选,担得起一句“神仙打架”。
赵雅芝当年以空姐身份参加了改制后的第一届港姐竞选。
虽然只获殿军,但《上海滩》里的冯程程火到万人空巷,“白素贞”更一度成为霸屏女主角。
1977年,郭晶晶的婆婆朱玲玲,时年19岁却一举夺得香港小姐冠军和“最上镜小姐”。
是港姐历史上第一个双料冠军。
朱玲玲还开创了港姐嫁入豪门的先例。
1979年港姐比赛,钟楚红因为不会穿高跟鞋只获得殿军,但她的一颦一笑,韵味独特,被誉为“东方的玛丽莲.梦露”。
《纵横四海》里,钟楚红和周润发跳舞的场面,成为港片经典。
《纵横四海》
《纵横四海》
对于1983年的港姐亚军张曼玉来说,参加港姐竞选仿佛只是她进入电影界的“垫脚石”而已。
她是华语影坛有史以来获得重量级影后头衔最多的女演员。
一次戛纳,一次柏林,五次金像,五次金马。
可以说张曼玉就是演员的职场天花板。
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1988年,18岁的李嘉欣“横空出世”。
苛刻的香港媒体不吝用“石破天惊”来形容她的美貌。
她也一举摘得冠军和“最上镜港姐”两项桂冠,后成为华语电影史上最著名的绝代佳人之一。
1989年,冠军陈法蓉。
刘德华称赞她是:“短发女性中的女王”,其时髦干练的荧幕形象,让多少电视机前的小姑娘向往成为她那样的都市丽人。
1990年,袁咏仪夺冠,主持人说她靓得不要不要的,于是得了靓靓这个花名。
她也是继张曼玉以后,在香港电影圈获得过影后殊荣的港姐。
而与她同一年参加比赛的梁小冰获得季军。
也成了TVB后的“古装皇后”,周润发眼中最有演戏天分的港姐。
内地观众最熟悉她的角色可能就是陈小春版《鹿鼎记》里的阿珂。
1991年的港姐决赛夜,是史上巅峰“神仙打架”,当晚 44点的收视率至今没被打破。
冠军由郭蔼明夺得,她也是迄今为止拥有最高学历的港姐(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机械工程系的硕士研究生,曾在NASA实习)。
不过,她最著名的身份,是“市民刘先生”的夫人。
而那年的季军,“乌拉拉拉氏宜搜”蔡少芬。
除了“皇后娘娘”,很多人对她在《洛神赋》里塑造的甄宓一角念念不忘,用惊鸿一瞥来形容丝毫不过分。
曾经的港姐,知性、娇俏、艳丽……美得各有千秋,极具辨识度。
所以,当时香港流传这样一句话:
“最能代表香港的,不是尖沙咀的钟楼,不是太平山的老衬亭,也不是旺角铜锣湾,而是香港小姐。”
然而巅峰中也暗藏着危机。
从90年代中期开始,港姐竞选开始出现式微的苗头。
1993年,成为很多人口中港姐质素的分水岭。
以至于有评论称,港姐的美貌神坛就是被当年的冠军莫可欣拉下来的。
据传,邵逸夫当时也不太满意这个结果,出席活动都不愿她在身侧。
莫可欣
尽管后来也出现过最甜美港姐李绮红(1994年)。
以及后来的演技派代表佘诗曼(1997年)、胡杏儿(1999年),但她们都已经是港姐最后的余晖。
为什么港姐一年不如一年?
2000年以后,港姐中似乎再没出现过能让人心动的“美人”,比赛也乏人问津,观众甚至连前三甲的名字都记不住。
2001年,港姐总决赛收视率跌至19点,成为港姐史上收视率垫底的一届。
港姐竞选怎么了?
首先还得从香港娱乐业大环境说起。
上世纪80、90年代是香港电影业的黄金期,每年产出的电影多达300多部,被誉为“东方好莱坞”。
《甜蜜蜜》张曼玉
从港姐竞选中走出的佳丽,很快就能获得拍片的机会。
比如张曼玉,从港姐舞台上走出一年多,就和成龙拍了《警察故事》。
成为这个殿堂级系列片的大女主。
试想,现在还有哪位港姐能这么“光速”获得和巨星合作的机会。
即使拍不了电影,也可以转投电视剧。
当年有的港姐还在台上参选,东家TVB就已经准备好了一纸合约。
TVB曾经的群星谱,很多都是从港姐竞选中走出来的。
《大时代》郭蔼明
甚至那些没有获得好名次的港姐遗珠,也能在蒸蒸日上的影视产业中分一杯羹。
比如当年港姐竞选第八名的翁美玲,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黄蓉”。
1985年,周海媚虽止步港姐15强,但并不妨碍她成为《倚天屠龙记》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周芷若。
而因为争议退出比赛的邱淑贞。
后来遇见王晶,顺利成为新一代“性感女神”。
叼着扑克牌的红衣形象,谁能不说一声“瑞思拜”。
和莫可欣同届,更符合大众审美的郭可盈当年连前三甲都没进。
不过,失之桑榆收之东隅。
她主演的以《创世纪》为代表TVB剧集,部部叫好,成为红极一时的影视花旦。
然而90年代中期开始,香港影视产业逐渐低迷。
巨星出走,市场萎缩,很多港姐即使获得拍片机会,但多数也是不讨巧的角色。
一无话题,二无热度,几年下来,泯然众人。
2018港姐冠军陈晓华《迷网》
相应的,参加港姐竞选能获得的“红利”也越来越少。
“港姐工资比不过网红”
“一个月工资7000,港姐直言自己打肿脸充胖子”
……这样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
要知道当上香港小姐,实质上是那个时代底层女性想要翻身的重要路径。
李嘉欣、蔡少芬,都是家庭状况不济,为了要还债才去参加选美。
也正是有了当年这些前辈们成功的经验。
促使后来很多女孩将参选港姐视为从“灰姑娘”变身“白天鹅”的捷径。
然而时代在变。
选秀、直播、做UP主……有才艺的人早已不再局限于选秀出道这一座独木桥。
网红李子柒
当下,女性获得成功,或者说成功的定义也变得更加宽泛。
她们已经不太需要通过选美这件事来改变命运,证明自己。
即便是后来的一些港姐冠军,她们也会通过读书、经商等途径来转换赛道,实现自我价值。
比如1998年港姐冠军向海岚,在TVB拍过几部剧后,转投公关行业做得也风生水起。
徐子珊,考取二级彩色宝石专业证书,退出娱乐圈前往欧洲,打算从事珠宝业。
2012年的港姐季军朱千雪,在TVB拍了几部平平无奇的剧集,不见走红的苗头,果断选择深造,通过考核成为执业大律师。
所以,与其感叹港姐竞选不会再有李嘉欣那样的大美女。
倒不如说,或许像“李嘉欣”那样的大美女已经不屑于通过选港姐来实现“飞上枝头变凤凰”了。
港姐式微可能只是一个时代的落幕。
不必遗憾,只需怀念。
文/红猪看电影编辑部:莫晓莫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1.《【最美不过作文300字高中】从神仙颜值到曾志伟,感慨“惨”,谁是“败亡”的香港姑娘?》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最美不过作文300字高中】从神仙颜值到曾志伟,感慨“惨”,谁是“败亡”的香港姑娘?》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779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