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强,北京青年报摄影部主任助理:

武汉封城前,回家省亲的我带着一家老小匆忙返京,在居家隔离的14天里,百无聊赖,除了刷新闻、刷剧、刷盘子,剩下的时间我给了阅读。疫情期间,摄影艺术家刘铮主编,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摄影图库》第五辑出版面世。

《中国当代摄影图录》丛书由当代重要的摄影艺术家刘铮主编,呈现了众多的个体摄影创作案例,描绘出一幅中国当代摄影创作的全景画卷。目前累计最新的第五辑10种,本丛书已出版50种。

丛书每分册呈现一位摄影家,这其中既有创造经典的成名摄影家,也有引人关注的新锐,既有锐意探索的学院派摄影家,也有蜚声中外的独立艺术家。分册以呈现摄影家的代表作品为主,辅以图说、评述、作者自述等文字解读。作品遴选由策划团队和摄影家亲自审定,评述文章则由国内外极具影响力的摄影批评家和学者撰写,共同确立了丛书的标杆性、前瞻性、学术性和国际性。

对于希望了解这些摄影家的作品与创作理念的读者来说,这是一个不可错过的读本。



在其中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王攀。王攀,曾是我在《法制晚报》任职时的同事,记忆中的他从来都不以单片来检验自己的拍摄能力,一直在专题和故事上尝试,做出一些努力。后来看着他一路奔袭,做过杂志的图片总监,也开过自己的工作室,又去互联网公司负责过图片的品控。现在,他已是一位独立摄影师,据说是厌倦了格子间里的图片管理角色养活自己,想要外出创作的野心已不甘于被困在办公室。

直到有一天,他决定去拍摄自己心心念念的那一方水土——老家陕西,回到起点和原点。为了跟过去的记者生涯拍摄模式做一次割裂,他选择了中画幅胶片和一支65mm/f4大幅面镜头完成了一系列关于乡土的专题,并因此获了不少国内外的奖项,频频有采访内容在移动端传播。

《中国当代摄影图库:王攀》一册中收录了王攀近年来创作的两个长期摄影项目。《小城碎戏》是作者透过相机镜头,对当代中国小城镇变迁的一次田野考察。他以自己的故乡临潼为起点,逐步辐射中国多个城市展开影像调查式拍摄,旨在呈现一个大时代变革下的小城市变迁样本,是对个体小人物的关注,对日常中的“非常”所观察的结果,呈现出疏离感和魔幻现实的荒诞。正如他书中所描述的:“ ‘平淡’是贯穿始终的关键词。 没有重大突发事件,也没有曲折感人的故事情节,都是些日常片段和偶遇碎戏,人物普通,场景司空见惯,来自中国秦岭山脉下的小城——临潼,我的家乡。当试图用童年中的一些人和事串起对它的记忆时才发现,它早已不是原来的模样。它像大多数样膨胀的城市一样,急切的想要扩张,人也不再是我认识的那些人,而我只是一厢情愿的预料它未曾有过的改变。站在家乡的故土上,我却成了一个陌生人。 ”



代王镇,西安市临潼区,2016



李庄集市,四川省宜宾市,2019



华清池,西安市临潼区,2016



骊山仁宗庙,西安市临潼区,2017秦岭金矿,陕西省渭南市潼关镇,2017



本书内页

另一个项目《大秦岭,如父如山》,是以作者脑海中儿时与父亲生活的点滴记忆为线索,在他的父亲去世三十多年后,在他自己也成为父亲的那一年,开始走向广义上的大秦岭,重返那座被称为“父亲山”的山脉,用三年多的时间拍摄了这座占据他内心的“山”。以人文摄影的视角和拍摄手法,纪录了秦岭沿途的风土人情。同时可以看到他在影像呈现上的尝试,脱离了对陌生景观的表面呈现在人与自己、人与环境之间的思考。王攀说过,他所有的项目创作必须是以自己的情感为出发点和动力,这样的动机必须纯粹,而不只是去完成一个与已无关的拍摄项目。



《大秦岭》系列,2016-2019



冶力关风景区,甘肃省临潭县,2017



渭河沿岸,细狗撵兔,陕西省渭南市,2016渭河滩里的采砂坑成了湖,西安市临潼区,2016



废弃的桥,西安市临潼区,2016



本书内页

1.《王攀 摄影好书|《中国当代摄影图库-王攀》:寻找故乡的陌生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王攀 摄影好书|《中国当代摄影图库-王攀》:寻找故乡的陌生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387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