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

在淮安区苏嘴镇大胡村大胡庄陵园内,大胡庄八十二烈士纪念碑庄严肃穆,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79年前那场惨烈的战斗。




“大胡庄战斗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精神,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巩固了建立不久的抗日根据地,极大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抗日士气。”淮安区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孙一峰说。

1941年4月初,新四军3师8旅24团奉命开赴苏北盐阜区执行任务,由于长途行军需要休息,派出1营副营长巩殿坤率2连82名指战员轻装担任对淮安、淮阴、涟水方向的游动警戒。4月25日晚,2连指战员悄悄移驻茭陵南边的大胡庄。

得到情报后,来自涟水、淮阴地区的200名日军和500多名伪军连夜包围了大胡庄。战斗在4月26日凌晨4点打响,敌人在兵力上不仅有8倍之多,还使用了重机枪、轻机枪、掷弹筒、步兵炮、毒瓦斯、燃烧弹等武器。敌人发起了数次冲锋,2连指战员不惧生死,顽强杀敌,浴血奋战。最后时刻,敌人点火烧屋,战场上一片浓烟,烈焰冲天。眼看子弹、手榴弹都用完了,2连指战员与敌人展开殊死肉搏,用刺刀拼,用大刀砍,用枪托砸。当敌人冲到跟前时,有的负伤战士拼尽全身力气,死死地抱着敌人滚进浓烟烈火,有的拉响最后一枚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战斗整整持续了7个小时。敌人又对战场进行了清扫:对尸体进行补刀,对身负重伤、拒不投降的战士,放在山芋窖口活活烧死……据了解,全连除负重伤躺卧在烈士遗体下的战士刘本诚幸存外,其余82位全部牺牲。敌人在这次战斗中伤亡达百余人。




亲历者说

近日,位于大胡村西边的蓝水湾生态园迎来了葡萄丰收季,工人们趁着早凉采摘葡萄,包装后销往周边地区。“前阵子,我们种植的阳山水蜜桃大丰收,通过线上线下销售了2万多斤,市场上供不应求。”蓝水湾生态园负责人徐振武说。




回忆起以前的大胡村,徐振武说,那时只能望天收。“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这里处于旱区,缺乏灌溉水源,农田只能靠人力或畜力提灌。”徐振武说,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修建了全市第一个国家级大型灌区——乌沙灌区,将淮河的水引进来用于农业生产。大胡村位于灌区的重要节点,成了全市早期旱改水的受益区。“上世纪七十年代,又相继修建了大寨河、二寨河,不仅有利于上游排水,而且进一步满足了农田灌溉需求,推动了农业发展。”徐振武说。




以往,大胡村种植的是传统稻麦,农民收入有限。村两委班子渐渐意识到必须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他们深入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发展经验,走出了一条发展高效农业的致富之路。2016年,村里招商引资建设了蓝水湾生态园,其中水面养殖600亩、农业种植680亩。“通过养殖鳊鱼、草鱼、鲤鱼、鲫鱼、鲢鱼以及螃蟹、龙虾、泥鳅、鳜鱼,种植无锡阳山水蜜桃、樱桃、葡萄、西瓜、荷藕以及苗木等,生态园每年收益达3000万元。”徐振武说,生态园还带动了村里30多户农户就业,帮助10户贫困户脱贫,为村集体每年带来10多万元租金收入。“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们还将借助村里的红色资源,打造集采摘、观光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农业。”

同时,江苏淮洲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在大胡村建设了12幢高标准猪舍以及仓库、配套用房等,占地22000平方米,从事种猪养殖。大胡村自身也建立了“一点五试”肉猪场,实现村集体收入再增加。

此外,村里还在2015年成立了合作社,用400多亩集体土地发展钢架蔬菜大棚,主要种植花菜、圆包菜、无茎酸菜等,亩产值5000元左右,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截至2019年底,大胡村年集体收入达30万元,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219户、827人全部脱贫。




记者手记

79年前,惨烈的大胡庄战斗在这里打响,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我军充分发挥敢于斗争的精神,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在迈入全面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这种斗争精神更是我们战胜发展中困难的不二法宝。

正如大胡村党委书记胡卫华所说:“革命烈士是为了保家卫国而战斗,我们则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而战斗。虽然历史时期不同,但本质是相同的。”在大胡村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大型灌区的修建,还是高效农业的发展,都留下了人们为了幸福生活而战斗的痕迹。

在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战斗精神,不断增强战斗本领,才能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解决一切制约发展的问题,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融媒体记者:张娇娇 王正道 杨丹丹

视频、摄影:干石泉

1.《为了幸福 为了幸福!》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为了幸福 为了幸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384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