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本院,死者对待魅惑的态度其实没有那么礼貌,不仅吃了胃口,还顺便吃了神话。(莎士比亚)。

今天我们倒转历史车轮,把目光放到那些曾被老祖宗们吃过的奇珍异兽上,琢磨一下它们的口味如何,以及吃了之后会发生什么。

华夏最早出现赤鱬的身影是在先秦时期,相传这种人面鱼身的动物,群居在即翼山附近的湖泽中。有人猜测这东西的原型是大鲵,也就是娃娃鱼,因为据说它发出的动静很像小孩夜啼。但大鲵不是群居动物,而就算老祖宗的脑洞再大,也不至于瞎到把娃娃鱼的扁铲脑袋错看成人脸。

目前认可度较高的说法是赤鱬其实就是儒艮,俗称海牛,也就是西方神话的美人鱼。海牛确有在入海口群居的习惯,有史料记载称赤鱬的脂肪能拿来做蜡烛,和海牛脑满肠肥的形象又近了一层。有人也许会杠:中国哪来的海牛?但你别忘了,赤鱬出现的时间是两千多年前。远的不说,以斯特拉大海牛为例,十八世纪在白令海峡、日本南部等地区频繁活动。旅居中国几十头似乎也合情合理,没什么毛病。

而提到斯特拉大海牛就让人莫名感慨,悲从中来。这种体长可达八米左右的大家伙因为太温顺,早已被发现它们的欧洲智人吃得精光,前后仅用27年。不过这也坐实了它确实能吃,而且应该还挺好吃的论调。海牛的光辉形象与音容笑貌犹在,如今已经在餐饮行业混出名堂了,一家做咖啡的店就用了它的形象,那家店叫星巴克。

口感

由于赤鱬的活动量少,肉质性温无刺激,估计口感一定是香糯可口。去掉脂肪后进行风干处理,也许会变得非常有嚼劲儿。想到当年欧洲的水手们曾用海牛做成干粮,支撑自己完成航海计划,估计找到one piece都不成问题。不过这个物种怀孕得用一年,且一胎只产一子,供不应求的市场刚需导致这个物种仅余下1科1属3种。所以看在斯特拉大海牛的面子上,兄弟们还是别打它们的主意了。

功效

相传吃了赤鱬肉,就可以不得疥疮。不过这个buff听着也没啥牛B之处,毕竟一管儿硫软膏能解决的事儿,犯不着动杀心。

相传儵鱼长着仨尾巴六条腿四个脑袋,喜好扎堆出没。单看这一段,抓秃了头也想不出它到底是个啥,还有被过度夸张了的感觉。不过事情总有转机,记得庄子那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吗?这里头的鱼,也叫鯈鱼。你说这么一条背负着大道先贤使命的哲学鱼,应该不能烂大街吧?不巧,它还真就是烂大街的货。

后代学者针对庄子跟惠子那段对话的年代、地点、季节进行考证,基本上敲定了鯈鱼的身份。说来惭愧,它就是北方水库里最最常见的白条子(白鲦)。钓友们应该都知道,这种鱼环境适应能力很强,繁殖速度快。只要下点腥饵,拉十次杆子少说八次都是它。所以白条子也被赞为“钓客挚友”,因为它绝对不会让你空手而归。

其实回头仔细想想,不考虑基因突变的话,“三尾六足四首”最合理的解释只能是“看花眼了”。白条子是出了名的嘴馋,遇到食物时争抢激烈,其他鱼压根儿不敢靠近。当很多白条子聚在一起争食的时候,挤成一团也分不清谁是谁,确实有看成怪物的可能。目前传播最广的一幅儵鱼形象画,就怎么看都像是直接把几只小鱼用502粘在了一起。

口感

和大个儿的鲤鱼鲫鱼不同,白条鱼瘦小但味道可口,是典型的实惠型“河鲜”。味道鲜美且刺软,炸酥了直接嚼碎了往下吞都没问题。因为个头偏小,烹制手法多为油炸,也是一道很经典的下酒菜。古书中也有关于它吃法的记载,前面刚把它误认成怪物,扭头就吃得不亦乐乎,这算是最早版本的“真香警告”了。

功效

《山海经·南经》中记载,儵鱼,食之可以已忧,也就是吃了能忘却烦恼。这分明是“贼好吃”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即便是基因突变,一只鸟也不可能长出三个脑袋和六条尾巴。所以鵸鵌这种神兽,代表的一定是古代野生科学家们对生物体移植的一种美好愿景。他们没像创造出“双头狗”的苏联狂人德米科霍夫那样付诸行动,而是把它保留在了自己的脑海与文化中,然后规规整整地记在小本本上流传后人。

三个脑袋的设定,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地狱三头犬Cerberus。它的任务是替冥王哈迪斯看守地狱的大门,禁止活人进出。而鵸鵌的作用是吃了之后不再做噩梦,且有躲避凶邪的美好寓意。说来也是巧合,这俩三头怪物都成了镇压邪恶的凶兽。唯一的区别是,没有哪个西方狠人敢说自己吃过Cerberus。

如果一定要给鵸鵌找到一个原生形象,那我们干脆大胆预测一下:它不是“状如乌”,而是它压根儿就是乌鸦!构想的画面大致是:三只乌鸦在翼望之山的树杈上排排站,此时一位靓仔偶然路过。

因为视角问题,他看到一只鸟身上长了三只脑袋。恰逢日头西斜,路人甲以为自己出门没看黄历撞着鬼了,怪叫一声跑下山去,还妖言惑众,有鼻子有眼儿地杜撰了自己看见了“三个脑袋和六条尾巴”的神鸟,一传十十传百之后,人人信之。而树上莫名其妙的乌鸦们只发出了一个疑问语气助词——“呱?”

口感

如果鵸鵌的原型是乌鸦,那么我们就要分析乌鸦的口感,哪怕它是某快餐更多翅膀的那种。如果真实存在,肯定值得搞基因工程重点培育。一只鸡能贡献三倍的翅膀,烧烤店老板肯定要喜极而泣了。不过它的肉相当难吃,又干又硬,像极了煮不烂的老鸭子。要不是入药之后有滋阴补虚的功效,实在是找不到把它葬进五谷轮回所的理由。

功效

吃了可避凶邪,不做噩梦。另一种名为“尚付”的鸟简直是它的黄金搭档,吃了能精神一宿,简直是飞翔的咖啡豆。它俩干脆凑个白加黑组合,白天吃尚付不瞌睡,晚上吃鵸鵌睡得香。

和上面那只吃了治失眠的鵸鵌一样,这货也是翼望之山的产物。长了一只眼睛三条尾巴,样子像狸,叫声极具穿透力。说到这儿你是不是想到“啊~啊~啊~”的土拨鼠了?但讙的祖先并不在遥远的北美大陆,它其实就是在农村乡间自由生长的獾子。

这玩意儿性情残暴,和远在非洲的表亲“平头哥”蜜獾一脉同宗。不仅好斗,而且天生了一个大嗓门儿,叫声可以用“抓心挠肝”来形容。之所以有“猪獾”的诨名,就是因为叫得太难听太凄厉了。至于佩奇一家的叫声有多振聋发聩,年关时节临场见识过杀猪表演的朋友肯定不陌生。

虽然看上去很不近人情,但獾子的脂肪提炼物——獾子油却是长白山的一大特产,可外敷内服,治烫伤一绝。某些地区也流传过獾肉熬汤治疗黄疸的偏方,不过传到今天已经没多少人信了。在关于讙的记载中,也提到了它能用于治疗一种名为“瘅”的疾病。这个病目前有两种解释,一是湿热病,二是黄疸。如此严丝合缝,你说神不神奇?

口感

提炼獾子油是个技术活儿,咱就没必要赘述了。对于这种油多的野味,最好的处理方法必然是红烧。獾子肉很有嚼劲,和它常年在户外蹿腾有关,整体口感介于狗肉和牛肉之间。因为土腥味较重,所以建议提前腌制、焯水、加料酒。也可以在吃的时候嚼一点花椒……没错,就是狗肉的基本吃法。不过要注意的是,野生獾子可能携带大量病菌,所以慎食……

功效

獾子油可治烫伤、湿热,以及部分皮肤病。至于传说中的治黄疸,权且听听当长个见识吧。

这可能是这期菜谱中最没悬念的一只神兽了,它的原型就是猩猩,这一点是可以百分百确定的。你也不要觉得古人大惊小怪,换做你在一个鸿蒙初开的时代,于林中碰见一只时走时爬还能大笑的类人生物,一定会吓得高烧不退。

这种灵长类动物打小儿就一副老头相,所以给人一种睿智长者的错觉。以至于人们相信它是一种瑞兽,通晓过去的世间万物,只是无法预知未来。为啥说无法预知未来呢?因为猎人们抓捕猩猩的策略特别低智商,往地上放一坛酒,很快它们就会凑过去大醉一场。醒来的时候,已经被押送到菜市场老牛家的肉铺中了。你说如果猩猩能预知明天脖子上要挨一刀,说啥也不能上套吧?

古人确实有吃猩猩的记录,而且还不少。《荀子·非相》提到有人曾把猩猩剁了烧汤喝,重口程度仅次于近代的油泼猴脑。因为它们长得太像人了,而且和咱是公认的一脉同宗,很容易产生共情。今天非洲某处仍保留着吃猩猩肉的传统,不过全是用于巫蛊。连饭都吃不上的非洲兄弟都不爱吃它,可见确实挺难吃的。

口感

猩猩是动物界中少有的肌肉狂魔,吃过的普遍表示肉又酸又硬,完全没有口味可言。事实上大部分的陆生杂食性动物,都称不上美味。而且很多疾病都是通过灵长类动物传给人的,相传艾滋病的源头就是非洲绿猴。最重要的是所有猴子都是国家保护动物,最低也是二级的。一口酸肉,换三年大狱。可以试试,但没必要。

功效

据说吃了狌狌可以健步如飞,很显然又是信了“以形补形”的鬼话。

我们常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一定是蛇和象呢?这就要说到住在洞庭湖一带的巴蛇了。据说这是一种极长的巨蛇,被黄帝的手下大羿斩杀后,直接变成了今天的巴陵。平日里不吃兔子和鸟蛋,主食清一色是大象。而且吃了一头象之后,三年才会把象骨排出体外——你说它的消化道得有多长啊!

巴蛇吞象,自然就是那句谚语的起源了,用来形容一个人贪心。据说有贤德的人吃了巴蛇的肉,这辈子都不会得心脏和腹部的疾病。吃了贪心蛇,自己也将获得一颗强大的心脏,听起来似乎没啥毛病。

听古人的吹嘘,巴蛇的尺寸和北欧神话中的尘世巨蟒耶梦加得有得一拼。不过它的真身肯定没这么夸张,吞象够呛,吃人必然没问题。在深山密林的食物链顶端随便长长,十几米理论上还是没问题的。但越长说明越老,所以巴蛇吃起来可能就没啥营养了。

口感

一条体态接近物理极限的百年老蛇,口感肯定特别柴,像啃木头似的,再好的佐料和厨艺也救不了。历史上发现巴蛇并且有幸能吃到它的,估计是碰见它刚死不久,否则再大的胆子也不敢靠前。综上所述,这个神兽的肉吃起来肯定是没啥值得期待的。

功效

为什么吃了能不患心腹疾病呢?因为你连它都敢吃,说明本来就胆儿肥,自带一颗大心脏。巴蛇吞象,我吞巴蛇,大声告诉我谁才是丛林之王!

有着特殊含义的龙,见一面都不敢正视,会有人敢吃吗?实际上不但有人吃,而且至少有仨人吃过。夏朝帝王孔甲曾分别在汉水、黄河中抓了两对龙,关在家里养着。某一天一条母龙不小心死了,下人怕孔甲怪罪,就偷偷把龙作熟了给孔甲吃。孔甲吃完表示还想吃,吓得这哥们连夜跑了。

另一个吃过龙的是《聊斋》中的太史姜玉璇,他曾发现一个名为龙堆的风水宝地,往下挖数尺就能挖到龙肉,随便去割,割完还有。但你只能吃,不能对外人讲。否则天上的龙知道了,当场给你劈成一截烧火棍。很显然,这坨龙肉指的应该是太岁。

在清朝年间,还有人曾挖了龙坑吃了龙肉,此人下场语焉不详。但直接杀到龙族老家里去吃自助,最后估计也没他的好果子吃。有意思的是,龙的儿子之一犼,也喜欢吃龙!你说让人吃也就算了,亲儿子也吃,这龙咋混得这么惨呢?

口感

吃龙第一人孔甲的吃法,是剁成肉酱吃的,卷上薄饼那叫一个香。从龙的体态结构来看,它应该和大蛇、鳄鱼等爬行动物很接近。骨头多肉少,而且很难剔骨,剁碎了吃倒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案。具体的菜谱并未流传下来,毕竟各代帝王都自称“真龙天子”,谁敢说自己吃过龙,凌迟起步,最高灭族。

功效

龙是灵兽,吃了会招祸患。据说龙知道同族被吃之后,会从天上伸下一只巨爪把食龙者抓到空中,半晌之后掉下一截烧焦的尸体,是为“龙抓人”。

对于没啥见识的古人来说,看见一只乌龟长了鸟喙和蛇尾,肯定会以为遇见异兽了。但我们上网随便一搜,就不难发现它其实就是凶猛的淡水生物——鹰嘴龟。因为这小东西长得太不是个东西了,看上去仿佛造物主闹着玩的嫁接品,故而屡现报端。

《山海经》里说它的叫声像劈开木头的声音,不过咱听起来更像电锯启动时“嗡”的那一下,充满了机械感。旋龟的攀爬能力在所有乌龟中是数一数二的,平地上逃跑时甚至有健步如飞的感觉。所以在古人的描述中,这个小家伙的风格很像某种走兽,四条腿极为壮硕。旋龟和普通乌龟的区别,基本上就是SUV和轿车的区别。

按照中国古代的精怪修炼手册来看,活得越久成精的概率越大。故而以乌龟为原型的神兽比比皆是,真正修成正果的少。据考证,历史上修炼成精的乌龟最少有四只,而且它们在修道路上还拜在了同一位高人门下,他的名字叫斯普林特大师。

口感

过去吃旋龟的人很少,毕竟它的肉量太少了。冒险抓来吃不着多少肉,没准儿还要挨上一口。龟甲上的“裙边”含有非常多的胶质蛋白,吃了美容养颜。旋龟肉口味略显甘酸,只适合煲汤,有滋阴补肾的功效。谁家几年怀不上娃,亲戚来串门时就会提溜两只王八。比起今天没玩没了的“结婚生娃要二胎?”三连击,我还是更喜欢当年那种淳朴寡言的亲情。

功效

把旋龟甲佩戴在身上有根治耳聋和脚气的作用。看见它就想起“嗡”的一声吼,都幻听了,怎么还会耳聋呢?

生物学家直到今天也没发现雌雄同体的哺乳动物,但《山海经》里却有。据说这种名叫“类”的野猫,同时长着公猫和母猫的生殖器官。我们本以为这又是编纂者喝大了,但随即发现《异物志》中也出现了它的身影!

在不断的考据中,我们几乎可以确定这种猫确实存在,名为灵猫。它的另一个名字是“麝香猫”,屁股上多了一个麝香腺。那开口的造型,确实很容易让人想歪。不得不说,古人在观察野生动物时是真够细致的……

这种活跃在长江流域以南的小动物,身上长着非常斑驳的花纹。跑动的时候,远远看去确实像披了一身黑发。据说吃了它之后能让人不再有嫉妒心理,这个似乎有点无厘头了。不过回头一想,如果你以为自己吃了一种亦阴亦阳的稀有神兽,必然会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因为全天下的人都要嫉妒你了。

口感

常年在陡峭山岩间生存的类,练就了一副极为有料的小身板。它的肉非常坚实,吃起来特别费牙。它和其他的小型猫科动物一样,骨头多肉少,而且肉质偏酸,口感相当悲催。再加上这是一种比较有灵性的萌系动物,吃起来肯定要比吃牛吃羊的负罪感更强烈……类类这么可爱,怎么可以吃类类?

功效

因为极难捕捉,而且有雌雄同体这一特殊性的加成,吃类肉能让你产生巨额优越感。一般的山珍海味还真比不了。

文献中,肥遗有两种形态,一种是一头两身的蛇,比双头蛇还要诡异一百倍。相传它出现之后,所在地区就会大旱许久,起了一个旱魃代言人的作用。而另一款肥遗则是一种很普通的鸟,黄色的身子,红色的嘴巴,长得活像只鹌鹑。我们也很好奇为啥这俩明显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会重名,但这显然和本文“能好怎”的主题相悖,所以没必要过分纠结。

今天有幸登上我装菜谱的,肯定是鸟版肥遗。纵然是贝爷来了,估计也不敢对基因突变的蛇下口。肥遗有一种功效,是吃了能避免被传染疫情。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一个稍冷门的童年阴影——《一级恐惧》。这部剧拍于1999年,号称是首部国产灾难剧。剧中的小山村因瘟疫被封闭,一位老奶奶怕孙子染病,就用弹弓打了飞鸟给孩子吃。没准儿编剧的床头,就摆了一本《山海经》。

红嘴黄身,且出没于石脆山(今陕西泾阳一带)附近,最大的嫌疑鸟就是黑枕黄鹂和红嘴相思鸟了。这俩小家伙和古文描述的肥遗到底有多像,您登上百度一看便知。

口感

麻雀在被冤为“四害”之一的那段时间里,烤鸟吃的恶习蔚然成风。三个字形容它——味极鲜!淮扬菜中的荷花铁雀,算是处理这种小型飞禽的最佳方案了。裹上糯米粉炸至焦脆,最后淋上糖霜,隔壁小孩简直要哭瞎了。注意一定要把骨头也炸酥了,否则前功尽弃。吃鸡是肉里挑骨头,吃它纯粹是骨头里挑肉。

功效

据记载,吃了肥遗可以消灭体内的寄生虫,大抵是倚仗了鸟儿以昆虫为食的特性。当然这一定不可靠,要是理论成立的话,欧洲人多吃猫肉岂不是就不用得黑死病了?

狐妖是民间神鬼传说中登场率最高的精怪,没有之一。它们之间有个很怪诞的规章制度:按照尾巴条数来划分等级。王者段位的狐妖长了九条尾巴,最著名的狐狸精妲己,就是一条九尾狐。但打小爱钻牛角尖的我一直有一事不解:相传狐狸变成人时是无法隐藏掉尾巴的,那九尾变成美妇人时,裙裾里岂不是鼓鼓囊囊一大坨?

擅长妖媚之术的它们,常年使用幻化成迷路少女的方式来采阳补阴。这一招虽然已经用烂了,但却一直屡试不爽。不过如果你拿着灵鸟灌灌的羽毛,就可以识破狐狸的障眼法。不过识破归识破,并不代表你能降服它。看见一只狐狸在月光下对自己搔首弄姿,白面书生估计当时就要吓尿了。权衡再三,还不如做个牡丹花下鬼来得自在些。

当然,狐妖们也是有命门的,那就是它的尾巴。每砍掉一根,就能让它的法力削减一层。所以职业伏妖师除了灌灌羽毛之外,还会在身上藏一把镰刀。交媾之际抽出刀,像割韭菜一样把九根尾巴齐根儿斩断,就算完成降妖任务了。前一秒还是个明眸皓齿的大姑娘,转眼就成了吱哇乱叫的红毛狐狸,这第一视角的画面你可以脑补一下……

口感

九尾狐也是狐,属于犬科动物,故而延续了狐狸肉的腥臊恶臭。国内那么多狐狸养殖场,皮子卖掉后肉只有两个去处,要么深埋,要么打碎了做其他动物的饲料。过去也有猛士吃过狐狸肉,表示口感黏腻,油腥味重。如果你想效仿,我装也不打算拦着了。只能最后劝一句:千万千万不要清蒸!

功效

相传吃了九尾狐可以不受妖邪毒气的侵害。但按聊斋故事的套路来推断,今晚就会有成群的狐大仙儿来扒你家窗户。

又虎又蛟的,听起来攻击性很强。但虎蛟其实一点都不虎,或者说它长的根本不像老虎。鱼的身子,蛇的尾巴,鸟的脑袋,乍一联想,甚至有点呆萌可爱。其整体描述和传说中的蛟非常接近,而业内普遍认为蛟就是鳄鱼。老百姓说它在水灾中兴风作浪,实际上是被洪水冲得疯狂打滚。自己明明是受害者,还得被你们扣个大恶名,蛟蛟心里苦啊!

说回虎蛟,它更像是某种小个头的长吻鳄鱼。这种鳄鱼多分布于亚州南部地区,一张长长的嘴特别像鸭子。鳄鱼的习性你也知道,除了挖坑下蛋晒太阳,一天到晚泡在水里,就露俩眼珠子在水面上搜寻猎物。这种“水生为主,陆行为辅,冷不丁给你一口”的狠辣手段,也符合国人对蛟龙出海的一贯认知。

据说虎蛟肉有消肿止痛、医疗痔疮的神奇功效,但在那个冷兵器都没普及的时代,猎捕虎蛟完全就是莽夫的行径。所以大家听的多,吃的少。但着眼今天,鳄鱼肉已经成了某些旅游线的必备美味。曾经见谁吃谁的神兽,现如今谁见谁吃,也是惨到无以复加了。

口感

虎蛟肉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胆固醇含量极低。简而言之,全是瘦肉。再加上一天到晚不是泡澡澡就是晒桑拿,活得格外养生,所以肉质也极为鲜美。最明智的吃法是带着皮儿吃,里边含有的胶质能防治骨质疏松、美白养颜。虽然鳄鱼都是保护动物,但国内的养殖场并不少,嘴馋了,完全可以去菜市场剁只鳄鱼脑袋回来煲鱼头汤。

功效

活血化瘀可以理解,说吃了不生痔疮则有点扯淡,这东西顶多不油腻不辛辣,说它能从消化系统两端呵护你就有点玄幻了。

这些神兽惹不起,不能吃但有别的用!

天狗

华山西部的神兽,冲撞了它会终身不育。如果能好好供养着,也能为你辟开凶邪。没孩子以后有了新的说法:命犯天狗。

鹿蜀

白色脑袋,身上有虎纹,叫起来的时候就像唱山歌。据说穿上它的皮制品,可以多子多孙,其皮制品建议全国推广。

羬羊

这个羊头马尾的食草动物就太普通了,它的特殊技是油脂涂抹在身上可治疗皮肤皴裂——你抹点儿羊油不一个效果吗?

编辑=李超 文=若轩

插画=伍德照相基

1.《【06年真龙吃人照片被游客公开】广东人,敢不敢吃这些神兽?》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06年真龙吃人照片被游客公开】广东人,敢不敢吃这些神兽?》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2207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