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敏芝(吴敏芝),2000年11月加入阿里巴巴,一直在B2B的团队干了十几年了。

大家觉得中供(中国供应商)团队是一支文化、价值观传承,执行力又强的团队,也是一支跟客户走的很近的客情团队。

客情关系(Customer emotional Relationship)是产品、服务提供者与其客户之间的情感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客情关系是公共关系和关系营销的一个分支,是产品、服务提供者在市场活动中,伴随客户关系建立、发展和维护所必然产生的情感联系。(来自百度百科)

早些时候,发生了一些事情,就是由于兄弟情义的存在,每个人都没有去看自身的问题,而是把更多的情、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这个兄弟离开”上,也没有去看他为什么离开,没有去思考我们能不能做得更好一点,去避免发生这样的事情,缺一个自我反省,这就很有问题。但是我不能说这种话,否则我就是别人眼中的身外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说风凉话的人。

但是,如果我是一起跟着受处罚的人,再来说这个话,我相信很多人能听进去。因为按中供的脾气和团队的气质来看,我们愿意坐下来检讨自己,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然后思考怎样做的更好。

兄弟情需要「公私分明」

我听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兄弟情义,但其实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兄弟情义。当时我也刚重新接手这个团队,我(对团队)说我还停留在四年前的中供,当年的中供没有谈“兄弟情义”四个字,大家就是一种有人情没关系的状态,我老板没有和我吃过一顿饭,(按照这个标准)这不是兄弟情。

但是,他关心不关心我们的成长,关心;我们的团队之间是不是互相关心,是;大家在你有困难会不会帮助你,一定会。

而现在所谓的兄弟情义,度把握不好就变成——说难听点——拿公司的资源做人情,你是我团队的,所以你是我兄弟,我得罩着你,你业绩怎么样我得帮你,这种感觉我觉得已经变味儿了。

刚接手这个团队的时候,我很难去调整这四个字,因为这是这个团队最浓厚的文化。

当大家相处时间长了,我再去做调整。我说:谁能对别人负责,你用什么负责,你今天是拿公司的资源做负责的事情,那就是拿公司资源在做人情,而没有人有资格这样做。后来我跟团队相处时间长了,大家的信任感越来越强。

于是我对大家说:很多的(问题)事件,其实都是兄弟情义导向,如果大家都达到共识的话,我们就慢慢地调。大家都有情有义,但是我们——对事要狠,对人要狠,我们不能个人和公司混为一谈,单纯地谈兄弟情义。

兄弟情「既是阻力也是动力」

在这个转型变革的过程中,我们推行了很多制度,都会受到阻力,这个阻力不是他们不愿意去执行,而是碍着这种情义,他觉得没法去执行。甚至我们连调动个区域经理都很困难,这在以前是不可思议的。

所有人都只看到当下的东西,找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家里有困难啊,不想走啊。但是,我想原因其实是这么多年没人去调动他们,也没有人跟他们讲道理,他们对这个区域熟了,业绩也很稳,工作轻松,大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举个例子:

我当时想让一个人去上海做区域经理,然后怎么谈都没人去。后来我就出了个政策——不接受在全省里面调动的人不能晋升M2(经理),不接受在全国范围里调动的人不能晋升M3(资深经理)。

在这样的前提之下,你可以做得很好,也可以不调动,但你不能获得晋升相应级别的机会。

后来我就谈了两个人,一个大黄,一个是琨琨,我让他们去上海。大黄就说了他买新房子6年了,加起来住了不到一个月,他跟我说别让他去上海了,大黄家在慈溪,他觉得他孩子也大了。我听完这些的时候,真的挺动情,觉得确实不能这样调动,怎么着也得让他回去(宁波)…

但是我又问他:你在金华也没有在家里,这不是一样吗?背后一定还有其他原因对不对?

他说:敏芝你不要觉得我价值观不好(之类的话)。

我说:大黄,我在任何时候都能理解你,但是今天这个组织可能要牺牲一些个人利益,需要每个人起来多担当一些。今天上海我们确实需要人过去,我希望这次调动之后,尽可能的把你安排回原来的区域。最后没谈拢。

当大黄晋升M3的时候,我下了命令,取消了他的晋升面谈。后来,琨琨知道这个事情后就来跟我讲,说他去上海,让我别逼大黄了。本来他也不肯去上海,后来他告诉我:相对来说,他的股票还多一点点,面对其他的种种困难也调整好了心态。

我觉得这种就是我们讲的有情有义,你不是拿公司资源来做这个,你是拿自己的来照顾别人。在这件事情上,这个团队确实存在人与人之间非常深的情感,我们只需要去好好的引导。

当时在这几件事情上,我也会跟团队分享:

第一,我不否定兄弟情义;

第二,我也很喜欢有情有义;

第三,我自己也是有情有义的人,但是今天我们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度。

兄弟情是「共同成长」

再举个例子:

我们那时候在做销售制度、主管制度的改变,我们的制度其实在找员工与公司组织之间的一个平衡点,我们不会一味地倾向员工。

不是我们对员工不好,而是我们要让员工知道——你拿了不是你贡献的东西是不持久的。当下我可以给你4000,但我发现外面3000的更好用的时候,我还会用4000的吗?

所以,我们的经理制度是不是能让员工的能力成长,今天拿4000明天可以拿5000,绝对不是能力不成长也给他5000。

当时我们在定这个销售制度的时候,很多管理人员来跟我们讲:员工多苦,不管今天怎么样,也应该给员工加工资,也应该给员工什么什么。这就是一个兄弟情义非常大的体现。

当时是我个人扛住了这个压力,前面我们做主管制度改变,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我压住了这个事情,因为我们做了主管组的合并,他的团队从原来的5个人到了8个人,之前8个人的要带10个人。其实我们给他「人」就是给他「资源」,销售拿多少他就可以提多少,人多的团队业绩当然更好,主管拿的也更多,但是,会更累一些。

当时,很多经理和参谋长看不到这一点,他们觉得:首先,10个人并起来要有一个过程;第二,个人会觉得团队大了要付出更多。

所以,当时所有人要求给更多,有些人已经放出了声音,主管层已经有了期待,后果就是——如果不涨底薪,可能他们的管理难度就会越来越高。

最后,我坚持不加,因为当时业绩很差,但是在未来业绩一定会好起来的,业绩不好大家拿不到也是应该,最怕的是这帮人(销售)的心态会做坏掉。

当我们的心态完全变成一种钱的时候,能量就没有了,味道就没有了,那个时期是最可怕的。

有时候,就是要让大家扛过这个阶段,然后靠自己去努力,努力就会有成长。我们是有情有义,但是我们不能变的太「江湖」,我们需要把好这个关,否则每一次的制度变化都会很困难。

我们一直说「有情有义」,其实你越是对这个人有感情,你越是要磨练他,对他来说如果今天能过这个关,这就是一种很好的磨练。慢慢地把他转回正确的方向上来的时候,大家再做这些决策的时候,心里就轻松了。

我觉得中供的文化反而简单,一直是有话说话,有事说事,说完事吵完架回头还一样是兄弟、朋友、同事。

这个味道要让它慢慢的变回来,大家心理负担就没那么重,不用活的那么累。每个人连自己的孩子都没办法对他负责一辈子,又怎么能说对下面的一个同事去负一个什么样的责任呢?

但也不能放着不管,作为一个主管,要该帮的时候帮,不光是给他机会、去呵护他,就算是「打」他「骂」他,给他创造一些「磨难」,也是在帮助他成长。相信慢慢地,他们会意识到,也觉得原来那种东西确实不可持续,弄不好就变乌合之众了。

来源:湖畔大学三板斧(ID:hupansanbanfu)

互动话题:

你理解的兄弟情义是?

再牛逼的日子,都不如兄弟们在一起傻逼的日子

兄弟们眼中的马云

那些年,战斗在第一线的阿里铁军的兄弟们!(瑞安篇)

阿里巴巴B2B总裁吴敏芝:阿里铁军到底跟其他团队有什么不一样?

..........................................................

欢迎分享,如要转载

.........................................................

1.《阿里巴巴合伙人吴敏芝:什么才是阿里铁军的兄弟情义?》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阿里巴巴合伙人吴敏芝:什么才是阿里铁军的兄弟情义?》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7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