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堂

现为新会一中图书馆

是一中学子最喜爱的知识殿堂

但其实

这座建筑与一位北宋名人有关

“风采堂”是北宋名臣余靖的后裔的家族堂号

以纪念祖先的丰功伟绩

明末,余氏族人修建了“余忠襄公祠”旧祠堂

后来,族人将旧祠堂拆掉重建了今天的风采堂

还成立了新会风采堂慈善会

经常开展助学活动

8月13日,新会风采堂慈善会本年度助学、济困活动在新会一中风采堂举行。本年度助学、济困活动共有12名学生获得奖金,奖金总额一万二千多元。获奖者包括今年考上北京大学的新会一中尖子生2人、成绩优秀毕业生9人,以及家庭经济条件较为拮据的贫困生1人。

据风采堂慈善会会长余锦培介绍,慈善会自2015年成立以来,一直以扶贫、济困、助学、敬老、赈灾为宗旨,开展了多次慈善活动,基金来源为余族热心的成功人士或乡亲的自愿捐赠,以及会员会费。他希望通过举办慈善活动能关爱、帮扶社会弱势群体,达到传承北宋名臣余靖“文攻武略、廉洁为民”这八字精神文化的目的。

人物卡片

余靖,1000年-1064年,韶州(今广东韶关)人,原名希古,字安道,号武溪,谥襄,后人尊称为“忠襄公”,是北宋仁宗朝的名臣,为官四十多年,校正三史、名列四谏、三使契丹、经制两广、二镇广南、凡治六州,博学多才,正直敢言,两次被贬,三次复出。历任史官、谏官、地方军事行政长官,官至集贤院学士、工部尚书、柱国、始兴郡开国公。所著《从政六箴》至今仍为官员廉政教育之教材,所写的《海潮图序》 首先提出潮汐与日月引力有关的科学论断,遗作文集《武溪集》。在历史、外交、朝政、军事、经济、科学、文学上有都有突出贡献。

时人称其“为广帅十年,不载南海一物”,有“风采冠北宋一朝”之誉,其后裔遂以“风采堂”为家族堂号。

人物卡片

余靖,1000年-1064年,韶州(今广东韶关)人,原名希古,字安道,号武溪,谥襄,后人尊称为“忠襄公”,是北宋仁宗朝的名臣,为官四十多年,校正三史、名列四谏、三使契丹、经制两广、二镇广南、凡治六州,博学多才,正直敢言,两次被贬,三次复出。历任史官、谏官、地方军事行政长官,官至集贤院学士、工部尚书、柱国、始兴郡开国公。所著《从政六箴》至今仍为官员廉政教育之教材,所写的《海潮图序》 首先提出潮汐与日月引力有关的科学论断,遗作文集《武溪集》。在历史、外交、朝政、军事、经济、科学、文学上有都有突出贡献。

时人称其“为广帅十年,不载南海一物”,有“风采冠北宋一朝”之誉,其后裔遂以“风采堂”为家族堂号。

资料手册:

风采堂由台山荻海(现属开平)人余清江设计,民国22年(1933年)奠基,民国26年竣工。用砖、石、混凝土仿古构造,歇山顶,重檐。平面结构为12柱,进深3间。置于1.4米高石台上,天花板施民族形式图案装饰,总面积为352平方米。堂前空地上立有石制旗杆。奠基石刻有“重建名贤余忠襄公纪念堂,于中华民国二二年十一月二七日奠基”字样(部分刻字已毁)。

编辑:新会侨报社网络部

1.《你知道吗?新会一中校内的这座建筑,与一位北宋名臣有关》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你知道吗?新会一中校内的这座建筑,与一位北宋名臣有关》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9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