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盐碱地?

盐碱土是盐土和碱土的总称。盐土主要指含氯化物或硫酸盐较高的盐渍化土壤,土壤呈碱性,但pH值不一定很高。碱土是指含碳酸盐或重磷酸盐的土壤,pH值较高,土壤呈碱性,盐碱土的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肥力低,理化性状差,对作物有害的阴、阳离子多,作物不易促苗。

盐碱地的危害

盐分过高对作物的危害

土壤中的盐分对作物产生的危害因不同盐分、不同作物、不同耕作措施而变化较大。一般认为:一米土层内含盐量达到0.2%~0.3%时,就开始对作物发生危害;当盐分含量超过0.6%时,危害严重。盐类对作物的危害依次为:

Na2CO3>NaHCO3>NaCl>CaCl2>MgSO4>Na2SO4

日光温室主栽的黄瓜、番茄、辣椒、西葫芦、茄子等作物中,其抗盐能力依次为:茄子>番茄、辣椒>西葫芦、黄瓜。盐分对作物产生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盐分含量高时,土壤中溶液的渗透压高于植物细胞液的渗透压,往往引起根毛细胞脱水,造成“生理干旱”,出现枯萎或“烧苗”现象。

2. 高浓度的盐分干扰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和代谢当土壤溶液中某离子的浓度过高时,就会破坏作物对其它离子的正常吸收,从而造成作物营养紊乱。如土壤溶液中高浓度的钠离子,妨碍作物对钙、镁、钾的吸收,而高浓度的钾离子则会阻碍作物对铁和镁的吸收效果,导致诱发性缺素症。

3. 过高的碱性盐,使养分的有效性降低 土壤中含有大量的Na2CO3时,除它本身对作物的毒性外,还由于碳酸钠水解产生强碱性反应,从而使磷酸盐以及铁、锌、锰等许多营养元素在土壤中被固定,使作物产生缺钙、缺镁、缺磷等现象。

4. 土壤胶体富含钠离子 导致土壤物理性状恶化,湿时胶体分散,土壤透气性和透水性大大降低;干时剧烈收缩,结成硬块,使土壤出现“湿时一团糟,干时一把刀”的状态,不仅耕作困难,而且严重妨碍作物生长。

碱化土壤对作物的危害

1.影响作物养分吸收利用

上图不同色带的宽窄表示该种养分在不同土壤酸碱度条件下的养分吸收利用率。可以明显的看出在土壤酸碱度为8.0以上时,氮、磷和钾在以及多数微量元素的色带都比较窄,说明大多数养分在碱性条件下肥料利用率较低;土壤酸碱度为6.5-7.0时,氮、磷、钾元素的色带均处于较宽的水平,养分吸收利用率高。

2.造成土壤板结不渗水,作物根系不容易下扎

3.造成作物僵苗,不长

盐碱地施肥原则

盐碱土的施肥原则是以施有机肥料和高效复合肥为主,控制低浓度化肥的使用。有机肥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对土壤中的有害阴、阳离子起缓冲作用,有利于发根、促苗。高浓度复合肥无效成分少,残留少,但化肥的用量每次也不能过多,以避免加重土壤的次生盐渍化,施过化肥后应结合灌水,以降低土壤溶液浓度。

盐碱地的改良方法

一洗盐。

洗盐就是把水灌到盐碱地里,使土壤盐分溶解,通过下渗把表土层中的可溶性盐碱排到深层土中或淋洗出去,侧渗入排水沟加以排除。

二平整土地。

平整土地可使水分均匀下渗,提高降雨淋盐和灌溉洗盐的效果,防止土壤斑状盐渍化。

三深耕深翻。

盐分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为地表层多,下层少,经过耕翻,可把表层土壤中盐分翻扣到耕层下边,把下层含盐较少的土壤翻到表面。翻耕能疏松耕作层,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弱土壤水分蒸发,有效地控制土壤返盐。盐碱地翻耕的时间最好是春季和秋季。春、秋是返盐较重的季节。秋季耕翻尤其有利于杀死病虫卵,清除杂草,深埋根茬,加强有机质分解和迟效养分的释放,所以值得提倡。

四适时耙地。

耙地可疏松表土,截断土壤毛细管水向地表输送盐分,起到防止返盐的作用。耙地要适时,要浅春耕,抢伏耕,早秋耕,耕干不耕湿。

五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

盐碱地一般有低温、土瘦、结构差的特点。有机肥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腐殖质,能提高土壤的缓冲能力,并可和碳酸钠作用形成腐殖酸钠,降低土壤碱性。腐殖酸钠还能刺激作物生长,增强抗盐能力。腐殖质可以促进团粒结构形成,从而使孔度增加,透水性增强,有利于盐分淋洗,抑制返盐。有机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机酸,一方面可以中和土壤碱性,另一方面可加速养分分解,促进迟效养分转化,提高磷的有效性。因此,增施有机肥料是改良盐碱地,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

此外,化肥对改良盐碱的作用也受到人们重视,化肥给土壤中增加氮磷钾,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了作物的耐盐力。施用化肥可以改变土壤盐分组成,抑制盐类对植物的不良影响。无机肥可增加作物产量,多出秸秆,扩大有机肥源,以无机促有机。

当然,盐碱地施用化肥时要避免施用碱性肥料,如氨水、碳酸氢铵、石灰氮、钙镁磷肥等,而应以中性和酸性肥料为好。硫酸钾复合肥是微酸性肥料,适合在盐碱地上施用,且有改良盐碱地的良好作用。

来源:农田行者(微信nongtianxingzhe),作者:张宝印

1.《盐碱地改良方法来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盐碱地改良方法来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9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