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马球参赛者分两队进行比赛,一般来说双方人数对等如“千群白刃兵迎节,十对红妆妓打球”;但也有时不对等,如唐太宗于上林苑送金城公主时举行的汉蕃球赛即如此。球场上设有球门,出场者人骑一马,手持一杖,共争一球,以入门为得筹,以得筹多少判胜负。唐代的这种马球运动已经具备了严密的比赛规则和完整的运动程序。宋、辽、金、元、明各朝的马球均以唐朝为始祖,其规则与运动方法大同小异。《资治通鉴》载有胡三省对唐僖宗看马毬的一段注释,概括了当时最高规格的马球赛的全过程,也点示了比赛的某些规则和方法,于此可作补证。其注云:“凡击毬,立毬门于球场,设赏格。天子按辔入球场,诸将迎拜。天子入讲武榭,升御座,诸将罗拜于下,各立马于球场之两偏以俟命。神策军吏读赏格讫,都教练使放球于场中,诸将皆策马趋之,以先得球而击过毬门者为胜。先胜者得第一筹,其余诸将再入场击球,其胜者得第二筹焉。皇帝参与对垒时,宫中讳“反”字,臣子皆不作背身击毬动作亦不敢争夺“第一筹”。

  波斯与古代中国在打马球时的规则。从《列王纪》中记载波斯与土兰的打球规则是一样的:双方在挑选完球员时立即投入比赛。重大场合由国王开球。比赛分两队人马,每队8个人。在萨法维王朝初期,王家比赛每队五人。在萨法维王朝的中后期,规定马球穿过两个立柱之间就得一分,一般一方在一场比赛的得分在15分到20分之间。

  唐时马球比赛规则简单尚未形成统一规则,形式也不尽相同。比赛时队员分甲、乙两方称两“朋”。每队要穿上不同颜色的服装以示区别。马球开球若有皇帝参加,就要举行开球仪式。没有帝王在场时,则由都教练使将球抛在球场中央。《宋史礼志》记载;比赛中由专门唱筹员“唱筹”,插上一面红旗算得一分,最后看哪方获得的红旗多,先得三筹的一方算胜。

  球技

  唐时马球具精湛的击球技术;背身球、仰击球、俯击球、左右击球等。

  马球

  用质地轻而坚硬的木头内填丝绵,外用细麻绳、白绢搓成的绳捆扎成球形制成直径如拳、中间挖空、外边涂红颜色或彩绘。《资治通鉴》卷《唐纪十五》载“鞠以韦为之,实以柔物,今谓之球子”。唐马球制作用外裹几层薄韦,大小如拳一般。

  马球杆

  马球杆称球杖、鞠杖用木头或藤条做成,下端包有牛皮,球杖木质,长数尺彩绘面雕文饰,杖头似初月又称月杖。《唐摭言》卷《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云“稣校书者,好酒,唱望江南。善制球杖,外混于众,内潜修。每有所缺,即以球杖干于人,得所酬之金以易酒”。球杖具有良好的质地与形状。球杖长数尺,杖头弯曲。

  马球马

  多是产自西域波斯的良种马。比赛时防止马尾巴互相缠绕将马尾扎起以“细尾促结,高髻难攀”。马参赛时鞍鞯齐备,马尾缚结防在激烈的运动中,尾巴互相缠绕以及缠住球杖,马尾形皆锥形状。对马球马的反应力、耐力要求极高谓之“马不鞭蹄自急”。马以矫肥健壮为好。“宛驹冀俊、体诘心闲,银鞍月上、华勒星还、细毛促结、高髻难攀、俨其足以骧者、待骛乎其间。”马要具有矫健身姿、柔顺的毛,马的良莠关乎比赛输赢,击球依靠马的速度,选择与训练很重要,此外马匹的装扮也非常重要。

  比赛

  唐代马球比赛时在场地四周竖红旗、设置大鼓助威、唐皇入场奏《凉州曲》、特重大比赛教坊乐官演奏《龟兹乐》等乐曲。马球赛时伴奏音乐主要为鼓乐,具振奋士气激励进取之作用。除鼓乐外还有吹奏乐、伴唱等。唐代马球赛分双球门与单球门赛,双球门较单球门难度大。对立于球场两端的两个球门,参赛者分成两队每队上场人数不固定,一般约在10人左右。两队队员骑在马上挥杖争球、传球、运球、射门将球击入对方的球门次数多者为胜。单球门赛是一种争夺个人优胜的多局筛选赛,亦同队球员在球场上进行多局竞争,依预定名额筛选出若干优胜者。同队球员进行若干局比赛,能在第一局争抢中将球击入球门的队员获得第一名称第一筹。获第一名者随即退出比赛,剩下的队员稍稍休息一下便继续进行第二局比赛。在第二局争夺中将球击入球门者便获第二名称第二筹。每一局比赛均限定进一个球以产生一位优胜者,并按先后顺序排列名次,比赛直到预先规定的优胜名次全部产生为止。

  唐时马球比赛称局为“都“,上令帐内试之,决数都。每局比赛时间则以沙漏、水漏来判定。判断输赢唐时称“得筹”,每攻入一球即为得一筹。虽当时己有记分制判断标准,但具体还有不同;无人敢夺在先筹,天子门边送与球。与皇帝打球时即使球己到皇上球门边,也不将其打进来夺先筹。在古时是没人敢在帝王面前先进球的。残筹是相对整筹的而是需要达到规定筹数才能胜出的比赛,只规定分数而不规定比赛时间。残筹是指双方都未达到规定分数,比赛没有时间限制。唐时马球两种判胜负方式:得第一筹者胜、先达到规定筹数者胜。

  唐时用马球赛方式庆祝进士及第为史所罕见,因此唐文人多是会打马球的。进士及第之三大盛会:慈恩塔题名、曲江游示宴、月灯阁下打球。是唐时的文人最得意活动,打马球成为身份的象征。

  女子马球

  唐代女子打马球时穿着各式服饰,甚至扮作男子与胡人。她们头扎幞头、身着褾襈袍及襕袍、脚穿长靴,完全男性打扮。褾、襈为袍服的领、袖及衣襟边缘处加锦边,袍下加襕则是袍服下摆处加横襕,领、褾、襈皆以锦制作。袍服加锦边是唐人借鉴粟特服饰,裳用横幅谓之襕效古制“上衣下裳”。头束陌额陌,额本是唐军中及仪卫装束,为色彩醒目标识身份。陌额缠束于幞头之外,以较宽幅的布帛向后将额头裹住从脑后绕上额顶扎成结。陌额为标识用才缠束幞头之外,女子缠陌额则为防止鬓发松散,女缠红底白花抹额是加以装饰。袍下条纹裤是唐宫廷女子常穿着的下裳。多着皂靴靿靴。胡服则为粟特人服装,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着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安史之乱后,胡服视为“服妖”,胡装女子、男装女子难觅其踪。

  唐代妇女也爱好马球身处宫中的宫女们也以打马球为乐,驴鞠骑驴打球应运而生。驴体小速慢深得妇女们喜爱,既保留马球趣味性的同时又提高了安全性,驴鞠成为唐代的女子独有的体育运动。成为女子马球手的条件:一要体态要丰腴,太苗条则没有力量、二要有才华起码会吟诗、三要会骑马。女子要打马球必须经过系统的严格培训,从基本骑马、握杆、举杆、下腰、挥杆基本入门动作至高难度的马球技艺要两年才可上马打球。五代前打马球是宫女们的必修课。碍于身体索质的限制,激烈的马球运动并不适合于女子。但马球又对女子极具吸引力,女子们只好低激烈程度。唐代马球运动主要适于军事训练需要,而由马球运动引发出变种的其它体育形式;驴鞠、持杖的步鞠与捶丸。运动强度降低对运动条件要求不高,安全更有保障更易推广与普及。

1.《马球比赛 唐代马球比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马球比赛 唐代马球比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81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