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王卫斌

□本刊记者王赢本刊记者张小静曹源

8月17日,总面积5000多平方米的4楼58名学生来到濮阳培训基地。彭和平在厨房练习室、洗衣房熨烫室等模拟现实教室努力练习家政技能;讲师季会将面对几十名学生,带着情感展示家政服务的一些小细节。同时,远离郑州的翟俊睿在雇主家忙着家务,58岁来到濮阳培训基地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政府筑巢、市场运作、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濮阳职业技能培训模式,让这三个普通人的生活相交,为他们插上就业的“翅膀”,翩翩起舞,展翅高飞。

乘坐政策“特快列车”

彭和平,44岁,是南乐县聂集岛村的一个贫困户。她乘坐县政府安排的大巴车,58路到达濮阳培训基地。上车前,爱人又跟她说:“说是免费培训,免费研究,免费住宿,还有教育,开会,就业,都是骗人的。”彭和平笑了:“如果乡干部推荐,还能卖吗?”

政府筑窝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量,让彭和平“大胆”迈出人生新的一步。今年春节刚过,58个城市与濮阳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58个城市也迎来了首批学员来到濮阳培训基地。濮阳通过免费提供培训场地,投入300多万元升级硬件,在市、县、村四个层面宣传招生:场地最大、硬件最好、政府支持最大,迅速帮助基地在国内培训领域获得全国“三好”。

58岁家庭扎根濮阳,是全市创新机制,不断完善“大培养”格局的生动例证——以58岁家庭培训基地为龙头,濮阳技师学院和市就业创业大学为两翼,以公办职业院校为主导,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为辅,积极参与县、乡、村精准扶贫培训学校和培训点,职业技能培训“触手可及”。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濮阳市完成各类培训6.1万次,贫困人口培训6026次,培训后就业率超过80%。

打开“出口”需求

翟俊瑞是第一批从58出来到濮阳培训基地的“毕业生”。多年在工地绑钢筋的经历,让她的皮肤又黑又粗糙。现在,经过15天的国内训练,她彻底脱胎换骨了。

培训班结束后的第二天,翟俊瑞收到了面试通知。她一直想在郑州找份工作。58到家,她整理了一下个人信息,贴在郑州58平台上。她还积极帮她找到了感兴趣的雇主。翟俊睿成功入职后,靠着自己的本事,一个月赚了5000多元。她尝到了甜头,把姐姐和妹妹送到了训练基地。

让城乡劳动者获得优质就业一直是濮阳职业技能培训的目标。这位58岁的老人因其丰富的培训资源和就业资源而受到濮阳市政府的青睐,市场化的“培训+就业”模式正成为该市职业技能培训的风向标。

国家电网、天能集团、北影数控等大型高效企业成为濮阳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联姻”的对象;北大青鸟集团、上海应用技术培训中心等十余所业内名校来阜阳开展“校校合作”;“五岳美发”、“李三家政学”、“创业厨师”等本土职业技能培训品牌越来越响亮,也建立了自己的就业“网络”。

建立“安全”保障

在成为国内讲师之前,吉辉在不同的国内培训班当过学生。在她看来,濮阳的职业技能培训是“最让人放心的”。

每天早晚,课前课后,季会都要站在教室的摄像头下,用手机APP“刷脸”为学生签到。上课时,摄像头将教室的实时情况传输到濮阳市人民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培训视频监控系统,成为有效、便捷、准确的视频数据。“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学生不再把培训当成可有可无的事情。“季节会说。

实时视频监控在濮阳79家定点培训机构实现全覆盖。1个主监控室、2个数据终端、2个主显示屏、300个视频监控端口、340个人脸识别签到终端...濮阳率先在全省构建“互联网+技能培训”监控体系,耗时耗力的学校人头统计监管方式消失,学校职业技能培训水平提高。更重要的是,拿专项资金进行培训补贴的造假现象大幅减少:学校申报的学生人数是否与监控视频中的班级人数一致,学生的身份证号是否与职业资格证上的一致,学生“刷脸”赚的时间为职业资格证发放日期造假设置了“警戒线”。

依托互联网视频监控系统,收集了濮阳市人类社会、农业、扶贫、民政、残联、妇联等12个部门的培训方案。市财政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市级统筹”的原则,集中管理和调度相关部门的培训资金,进一步为城乡劳动者参加培训、实现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濮阳,“培养一个人,获得一份工作,致富”的理想正在成为现实。???七

1.《培训,为就业插上"翅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培训,为就业插上"翅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807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