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那些敢于冒险的人就可以捞到很多好处,而那些谨小慎微犹犹豫豫的人,往往半点好处得不到。这个法则更适用于商场,那些推陈出新、敢于做“第一人”的人往往赚得盆满钵盈,而那些墨守陈规、胆小怕事的人往往会被社会淘汰。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农村,村民八百人却养着三百万条蛇,170户有150户人家养蛇,是远近闻名的“蛇村”,它就是子思桥村。

“声名远扬”蛇村

子思桥村是浙江省湖州市的一个小村庄,但它的名声可一点不小,他被誉为“中国第一蛇村”,原因是八百人的村庄养了三百多万条蛇,以无毒的赤琏蛇和有毒的蝮蛇为主,甚至还有五百多条“毒蛇之王”。这个村庄让小偷闻风丧胆,看家护院的都是蛇,就算不是毒蛇,但那种蛇爬到身上的凉飕飕的感觉简直不要太酸爽。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发展,子思桥村中各类蛇已经实现人工孵化,其中技术最成熟的是赤练胎蛇,而且这种成熟的繁育技术已经出口到了韩国,并帮助韩国建成了标准养殖池。

这个村庄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蛇文化”,看家护院是蛇,孩子玩具是蛇,夏天“冰块”是蛇,睡觉枕头是蛇,在村子里还开了一间以蛇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主要是向人们介绍蛇的名称与习性。村子里不仅建了博物馆而且还建了蛇工厂,蛇研究中心。子思桥村要把蛇这个产业做大做强,蛇产业给村民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每人每年能收入二十多万。

子思桥村背靠“白娘娘山”,而白娘娘山里盛产各种蛇类。其实子思桥村附近的山不少,为什么只有白娘娘山里有蛇呢?专家给出了答案:原因一、白娘娘山的湿度是最适合蛇类生长的,原因二、土层有四米多厚,这为蛇类的生存提供了大量的空间。

“蛇王”杨洪昌

40年前,村民是以种地和编织为生计,是有名的穷村子,如果村民生活过不下去了就会进山捕蛇,虽然能有些收益但是风险不可估量。而且那时没有人研究蛇的习性,也没有系统的捕蛇方法,一切只能靠运气,“成败在此一举”。子思桥村能走上养蛇道路是因为杨洪昌,杨洪昌如今是子思桥村的村长和博物馆的馆长,可以说是他带动了整个村子的发展。

杨洪昌在20岁的时候被医生诊断为得了强直性脊椎炎,这个消息对一贫如洗的杨家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那时杨洪昌一家人每天挣两三毛钱,一年才能挣一百元,哪有什么钱吃药打针啊。医生建议他吃一些抗风湿的蛇类,但那时候蛇作为一种十分稀少的药材要几十块钱一条。没有条件那就创造条件吧,为了健康,自己去捕蛇。

入药

捕蛇可不是说说这么简单的,杨洪昌为了捕蛇可吃了不少苦头。蛇的速度非常快,普通人根本追不上,而且山里有毒蛇,根本不能徒手去抓,杨洪昌就只能设各种各样的陷阱,但是傻乎乎掉入陷阱的蛇不多,捕蛇行动一开始就困难重重。

最胆战心惊的一次是杨洪昌在抓蛇时被蛇咬到了手,他并不能分出那条蛇是有毒的还是无毒的,只能用最古老的方法看手有没有肿起来,就这么煎熬着。幸好最后手没有肿,那条蛇是无毒的。这也给杨洪昌一个警醒,这样捕蛇太不安全,一不小心就一命呜呼了,他决定以后要系统地了解怎么捕蛇。

他开始从书本汲取知识,学习怎么样区分有毒蛇和无毒蛇,学习蛇的习性,学习捕蛇的方法,并且结合自己捕蛇的经验,探索捕蛇的窍门。后来他捕的蛇越来越多,除了自己吃的他还能卖给收药材的商贩,杨洪昌依靠捕蛇,使自己的身体恢复健康,也让家庭变得富裕。

捕蛇人

同村人看到杨洪昌因为蛇抓的多让自己家里过上好日子,纷纷效仿,村里的人们“如狼似虎”地捕捉着山里的蛇,导致蛇的数量越来越少,这让杨洪昌犯了难,“摇钱树”快没有了,那可怎么办?那时候的蛇都是野生的,没有人养蛇,杨洪昌决定做养蛇第一人。

杨洪昌拿出这些年的积蓄,在家里建了一个养蛇场,选择赤琏蛇作为种蛇,就这样开始了他的养蛇生涯。但是由于蛇有野性,不吃人工喂养的食物,还有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蛇的成活率不高,又经过几次实验,选定泡沫箱作为蛇的“洞穴”,这样才避免了蛇的大面积死亡。

因为有杨洪昌的领头,村民也逐渐开始养蛇,一度达到了有超九成的村民养蛇的盛况。走进子思桥村,随处可见村民们晾晒的蛇胆、蛇皮,还能看到有小孩拿着蛇奔跑。

养蛇盛况已不在

近几年,子思桥村的养蛇业发生了变化,从以前的九成锐减到不到四成,家家养蛇的盛况已经不在,而且养蛇人中很少看到年轻人的身影,基本上都是老年人在坚守。

一些年轻人觉得养蛇没有前途,但其实养蛇每年挣的钱不少,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想呢?原来杨洪昌的养殖方式是蛇从孵化之后,养大取蛇毒之后再剖杀入药。这样虽然养殖时间基本不超过三个月,更新换代快,但是蛇的利用率不高,还要劳心劳力地养蛇三个月,只用来入药,赚钱方式太单一。

杨洪昌的女儿杨芳,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对蛇进行人工养殖实验。杨芳与武义刘金蛇类养殖场一起成立了实验室,该实验室主要是对更多的蛇类进行人工养殖实验。该实验室已经掌握了蛇蛋孵化、小蛇培育和人工繁殖的全套的繁育技术,该技术已经出口韩国。

杨洪昌敢于做养蛇的第一人,带领了全村致富,改变了村民的挣钱方式,成就了“中国第一蛇村”的名声。而杨芳敢于做改进的第一人,利用现代技术,改变了父辈的养蛇方式走出了一条和老一辈不同的养蛇之路,大大提高了蛇的利用率。有了杨芳对养殖方式和技术的改进,相信以后“蛇村”的名声能传得更远。

只有打破了固有方式,多思考,敢创新,才能发现一片新的天地。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1.《中国第一蛇村 “中国第一蛇村”:全村800多人,却养300多万条蛇,人均年收益20多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第一蛇村 “中国第一蛇村”:全村800多人,却养300多万条蛇,人均年收益20多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98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