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以风烛残年之高龄当国,光绪最期待的就是慈禧总会有寿终正寝的那一天,所以他对抗慈禧的唯一方法就是等。不幸的是当慈禧病危即将归天的那一天真的到来时,光绪反而在她之前驾崩。现在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光绪是被毒杀,死于砒霜中毒,但究竟是谁下的毒手,这段公案也成了清王朝最后岁月中的一大议案。

慈禧太后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中,出于私心,还是把天下交给了醇亲王一系,让载沣三岁的儿子溥仪即位,命载沣以监国摄政王的名义统治大清江山。

传说当病中的光绪皇帝听说自己的亲弟弟要当摄政王,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亲手写了个手谕交给载沣,让其杀袁世凯。

袁世凯对于摄政王载沣的当权,惊恐万分,虽然他早就留着后手,死死的掌控着北洋新军的军权,巩固自己的力量,但这些努力,在强大的皇权面前,还是不堪一击的。

载沣当国之后,马上就要筹划替皇兄报仇,诛杀老袁。宣统皇帝临朝当天,摄政王载沣就想马上召见满汉军纪大臣,宣誓先帝遗诏,杀袁世凯。但这时张之洞却站出来,苦劝不可,理由是“国有大丧,不能诛戮大臣”,老袁的老大哥兼第三任大后台庆亲王(前两任分别为李鸿章荣禄)也表示反对。当天载沣还密电征询北洋几个汉臣统治的意见,他们的答复是“请勿诛袁,如必杀之,则先接触臣等职务,以免兵士在变,辜负天恩。”

大清最后的摄政王

其实从铁良收袁世凯北洋军权的一系列举措来看,清廷和载沣,在当时高估了老袁对于北洋的掌控能力。杀袁大头,当然干系非小,但也就是一咬牙一跺脚的事儿。但大臣的反对和可能的兵变,还是把老好人载沣吓住了,同时使袁世凯逃脱了诛戮的命运,如丧家之犬一样逃离京城。

溥仪回忆说,宫里的一些老人儿告诉他,他时摄政王连怎么杀袁世凯的招儿都想好了,计划由小恭亲王溥伟一起,因为小恭亲王手中有一把当年咸丰皇帝赐给他祖父的白虹宝刀,堪称尚方宝剑。他们计划把袁世凯招进宫来,赐给他一个只有三条好腿的椅子,袁世凯肯定会坐不移,如果一跤摔倒,就给他定个“御前失仪”的罪过,由小恭亲王溥伟以白虹宝刀亲自杀袁。

宣统皇帝溥仪还曾经对于这段历史专门有过解读,首先他说据他所知,光绪皇帝是没有给过摄政王杀袁的手谕的,但不论是光绪皇帝,还是他的父亲摄政王载沣,都是想杀袁世凯的。杀袁的最大阻力也不是北洋军,因为当时袁世凯的军权已经旁落多时了,真正的阻力来自于以奕劻为首的一帮军机大臣。他们一直威胁摄政王载沣“杀了袁世凯,北洋军造反怎么办?”这些话虽然没有吓住溥仪的父亲载沣,但把隆裕太皇吓到了,最终听了张之洞等人的建议,以足疾为由,他袁世凯革职回乡了。

溥仪解读回忆说,其实杀袁未成的根本原因,是清廷的满亲贵胄,借杀袁与保袁的由头,来夺权,是一场皇族内阁权利之争。再具体一点,以当时的亲贵内阁来说,就分成两派,庆亲王奕劻一派和摄政王载沣和他弟弟载泽等人,上面还有一个隆裕太后,想效仿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牵制摄政王。

载沣毕竟是在德国喝过洋墨水,跟军事强国领袖德皇威廉、一帮容克将军喝过咖啡的,深知第一要务就是要抓的就是军权。所以他摄政之后,马上抓住禁卫军也就是北洋第一镇和海军陆军两军部。而庆亲王看准了载沣虽然掌军权,但根本就不懂军事,所以老庆的如意算盘就是要能让小老弟袁世凯重回北洋军,夺取军权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吗?小弟夺了军权,那不是既分了载沣的权,又壮大自己的势力了吗?

老财迷庆亲王奕劻

​也就是庆亲王最后的力保,摄政王正在权衡利弊,犹豫不决时,向天平上加了一块最重的砝码。在这场披着杀袁保袁的外衣,实则是权利之争的战斗中,老庆赢了,也为袁大头赢得了三年的洹上垂钓时光,但老庆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一小局他赢了,但是三年之后武昌的枪一响,他亲手种下的种子,却让大清彻底的输了。

洹上垂钓的袁大头

庆亲王做为满清最后一个大佬,人生可以说十分搞笑了,活了七八十岁,一辈子就爱贪点钱,你说大清都快是你们家的了,你贪污卖官,就为了贪图那点钱干什么?以至于100多年以后人民日报还拿铁帽子王不能无法无天这个梗说事儿。偏偏又想搞点改革,重用袁世凯、觉得三权分立不错,晚年还跟载沣载泽俩侄子争权打了个不亦乐乎。至于最后临门一脚把给袁世凯踢上大位,简直堪称满清三百年的猪队友之王。

(@仗剑读史大司马)

1.《摄政王载沣 摄政王载沣为什么欲杀袁世凯而未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摄政王载沣 摄政王载沣为什么欲杀袁世凯而未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67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