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生活

抗战之民兵传奇 《摩云山民兵传奇》书稿终于完成 耄耋老人书写抗战传奇

张章在认真修改书稿。

连日来,人们以不同形式追思先烈。在莱芜区苗山镇有这样一位耄耋老人,带着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用自己的笔记录下家乡的抗日故事,向抗战英烈致敬。

历时16个月写成42万字

3月26日上午,莱芜区苗山镇南古德范村,83岁老人张章捧出一个精致的木匣子,正面书写着《摩云山民兵传奇》。在打开匣盖之后,一份厚厚的多达42万字的书稿呈现在人们面前,这是老人历时16个月艰苦完成的。

“这本书要敬献给在抗战中甘愿‘流最后一滴血’的摩云山父老乡亲们。”张章说。

1937年7月7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国家民族危在旦夕,誓死不做亡国奴的呼声响彻中华大地。1938年1月,中共山东省委发动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成立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以莱芜为基础,活动于泰沂山区。1939年9月,根据山东纵队第一期整军计划,四支队在莱芜常庄成立四支队后方司令部,常庄村就在摩云山前。

“我这本长篇系列故事收录了本地区一些抗战历史人物和故事,也有过去没有文字记载的故事,整理出来,希望能对历史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张章说。

自家杂货铺是地下联络站

张章1936年出生于大山深处的苗山镇南古德范村。那里是一个交通及信息非常闭塞的山村。因为闭塞,那里没有什么娱乐项目,也因为闭塞,让那里保存下了许多完整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故事。这些民间故事通过口口相传,一代代人流传了下来。

张章的父亲特别擅长讲民间故事,因此张章小时候是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的,一天天地耳濡目染,也让他爱上了讲故事。但让张章对民间抗战文学感兴趣,却始于他父亲张谨堂曾经的地下党经历。

在张章家的西厢屋里,至今还有一张抗战时期遗留下来的老榆木桌子。“现在用来摆放杂物了,但在过去那是杂货铺的记账桌子。”张章说。原来,抗战时期张谨堂开了一家杂货铺子,对外是家店铺,但实际上是地下联络站,许多地下党员的活动经费也从这里支取。年幼时的张章曾经很困惑,为什么一些人来店里拿着钱就走了——这不是赔钱吗?

“为抗战流最后一滴血”

像张章家建地下联络站是全民抗战背景下的一个生动写照,在抗日战争时期,为抗战“倾家、倾产、流最后一滴血”是当时最响亮的口号。当时,北海银行的一个分支机构(群众只知道叫北海银行金库)便设在今莱芜区苗山镇古德范村的张家后院。从1942年设立,历经抗战最艰苦的时期,一直到抗战胜利结束,敌人虽闻风言,却从未获得实据,也曾多次扫荡突袭,但亦未找到金库,金库历经风雨却安然无恙,不是敌人无能,也绝非侥幸,而是有原因、有条件的。

张章说,莱东地处鲁中地区,是徂徕山起义后我党我军建立的第一块抗日根据地,这一地区中共地下党组织发展得很早,徂徕山起义之前有的村就建立了党支部,各种抗日民众团体都有,群众的抗日热情很高,具备了极其良好的群众基础。常言道:得人心者得天下,北海银行金库能在南古徳范村的张家后院常驻四五年之久,并能安然无恙,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掩护,是绝对不可能的。

张章还介绍了当时地下党员开会时的接头暗号,很有地方特色。“来借借你砂锅用用?”“呦,砂锅是有,但前些天不小心打了。”“那还能找到砂锅碴子(碎片)吗?”“我记得拿起来了一块,我看看。”只要两边人把砂锅碴子都能拿出来,并且严丝合缝拼接成一个完整四边形,那就是自己的同志。

老骥伏枥情系抗战

张章感慨,回望历史,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御外侮,他们大多数人的人生虽如同夏花一般,短暂而绚烂,却将最美的一瞬留在了世间。

“父亲曾跟我说,以后你要好好学习,把父老乡亲们打鬼子的事记下来。我从那时便有了一个完成这样作品的梦想。”新中国成立后,张章从泰安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家乡的小学教书,后来,因为表现突出,张章被调入泰安专区文教局从事文艺创作,一直到退休。回到家乡没几年,张章闲来无事拿起了笔,一头扎进了整理民间故事之中,像年轻时那样,又开始了到处走访的工作。

“清明时节人们都会悼念先烈,我写了这个《摩云山民兵传奇》,那些抗战故事如果现在不讲出来,那么以后就没有人知道先烈的这些事了。”张章说,“下一步,我还要再创作一部类似的作品,名字想好了,就叫《红桃花别动队》。我年事已高,希望尽可能地把自己掌握的民间资料整理出来,尽可能多地留给后人。”

(本报记者 张鸿儒)

1.《抗战之民兵传奇 《摩云山民兵传奇》书稿终于完成 耄耋老人书写抗战传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抗战之民兵传奇 《摩云山民兵传奇》书稿终于完成 耄耋老人书写抗战传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457208.html

上一篇

匿名的安慰 市民爱心不绝——匿名慰问品再送消防员

下一篇

房干玻璃栈道 房干生态旅游区: 世人向往的“绿野仙境”

莱芜社区网 莱芜区花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免费为社区老人体检

本报4月2日讯 为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辖区居民健康状况,完善居民健康档案。4月1日,莱芜区花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针对辖区内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活动。“早就接到免费查体的通知了,知道今天是查体第一天,这不早早的没吃饭、没喝水就来了。”今年70岁的李大爷高兴地对记者说道。  活动开始之前,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提前在各社区悬挂横幅,印发老年人、慢性病健康查体...

铡刀下的红梅 莱芜梆子革命历史故事剧《铡刀下的红梅》首演获赞

铡刀下的红梅 莱芜梆子革命历史故事剧《铡刀下的红梅》首演获赞

演出剧照本报4月22日讯(记者 李萌萌 通讯员 陈胜平)4月19日、20日,莱芜梆子大型革命历史故事剧——《铡刀下的红梅》在莱芜梆子演艺剧场与观众见面,新鲜出炉的莱芜梆子戏获得观众好评。《铡刀下的红梅》改编移植自同名豫剧。内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向我革命根据地发动反扑,阎匪派特派员妄图从云周西村儿童团团长刘胡兰的身上打开缺口。刘胡兰面对敌...

莱芜景点 莱芜区红色景点众多,包括莱芜战役纪念馆、山东小三线纪念馆等 传承红色基因 开启心灵之旅

莱芜景点 莱芜区红色景点众多,包括莱芜战役纪念馆、山东小三线纪念馆等 传承红色基因 开启心灵之旅

山东小三线纪念馆历史感强。(资料照片)扫描二维码欣赏美景  莱芜,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这片热土上曾经发生过两次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一是远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勺之战,二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莱芜战役。莱芜战役纪念馆、山东小三线纪念馆、山东省工委旧址……这些掩映在山水之间的红色教育基地,讲述着革命年代的故事,让人重温那段峥嵘岁月。  莱芜战役纪念馆为国...

文物修复专业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文物修复专业让学生就业不愁

文物修复专业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文物修复专业让学生就业不愁

学生正在修复瓷器。  近日,在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无机质文物修复实训室,2017级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学生安泽文正在进行陶瓷修复。出生于瓷都淄博的他从小喜欢陶器、古玩等,高考时专门报考了这个专业。  在学院学习两年来,他已经初步掌握了青铜器修复、陶瓷修复、木雕、书画装裱等基础技艺。前段时间,学院外系一名教师拿着一件残缺的家传陶瓷用品找安泽文帮忙修复,修...

刘建锋 新矿集团莱芜中心医院骨二科主任刘建锋:当你梦想成真莫忘圆梦他人

刘建锋 新矿集团莱芜中心医院骨二科主任刘建锋:当你梦想成真莫忘圆梦他人

刘建锋(右)在日常带教工作中。连日来,随着济南市“身边好人”评选活动的不断深入,钢城区人大代表、新矿集团莱芜中心医院骨二科主任刘建锋医师的好人事迹“火”了。12年来,他默默无闻资助3个贫困孩子上学,其中两个考上大学,一个高中毕业参加工作。从医23年捐助多位贫困患者,帮助患者康复。其感人事迹被山东电视台、大众网等媒体传播。曾四次被授予“莱芜市春蕾计...

绿石村在哪 莱芜区房干村——满眼都是绿 移步皆风景

绿石村在哪 莱芜区房干村——满眼都是绿 移步皆风景

房干美景  北宋哲学家邵雍有诗云:满眼云林都是绿,万家烟瓦半来新。在莱芜区雪野镇,就有这样一个村庄,森林植被覆盖率达到98%,一眼望去,满眼都是绿色,被称为“中国最绿的村庄”,置身其中,呼吸着富含负氧离子的清新空气,十分惬意,这就是房干村。  房干村的美要从清晨开始感受。这里的民宿和农家乐清新自然,早上听着布谷鸟的叫声起床,拉开窗帘,正好是一幅水...

移风易俗树新风 文明实践 党建引领|革故鼎新除旧制 移风易俗树新风 莱芜区大力推进移风易俗,让文明之风吹遍城乡

移风易俗树新风 文明实践 党建引领|革故鼎新除旧制 移风易俗树新风 莱芜区大力推进移风易俗,让文明之风吹遍城乡

高庄街道安仙村在安装红白理事会公示牌。  近年来,为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莱芜区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实践,逐步遏制了婚丧事大操大办反弹的势头,进一步发挥了红白理事会作用,提高了群众对移风易俗工作的满意度,倡树了文明新风。  “简约而不失礼节,文明而不铺张浪费”正逐渐成为群众办丧事的准则;丧事程序简化、丧事花费减少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两上墙两公示”...

莱芜烧饼 [济南故事]莱芜烧饼:乾隆点赞的“百搭”美食

莱芜烧饼 [济南故事]莱芜烧饼:乾隆点赞的“百搭”美食

每天一到饭点,遍布济南大街小巷的莱芜烧饼店便会依次摆放刚出炉的莱芜烧饼。贠如生在济南经营莱芜烧饼店已有五六年,他说:“制作莱芜烧饼最关键的步骤在于发面,面发好了,就容易起酥,也好吃。”  莱芜烧饼中最受欢迎的当属范镇火烧,最早叫做“徐家火烧”,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乾隆年间。话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途经泰安,在品尝完徐亭贵所做的徐家烧饼后,随即题写了“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