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导语:

登楼之作,按寻常的写作逻辑会先写所见之景,既然景色动人,便多半会生出感慨和一番思索,那么读懂登楼之作,读懂其中的景语,品味其中的情意,或许便能算是大略的读懂。此诗为登楼抒怀之作。唐代宗大历三年,杜甫离开夔州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此时杜甫已五十七岁,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卒于公元770年冬天。

一、解决字词障碍,通读全诗

为提高课堂效率,迅速抓住学生实际问题,也符合一般阅读诗歌的习惯,在学生齐读、自由朗读之后,笔者让学生提出自己在字面上无法理解之处,再加以引导、提示,让学生学会大概推测字词在诗歌中的含义。

学生问题:课堂中学生主要对“坼”、“轩”两个字不太理解,具体的引导方式如下:

解决措施:

1、结合诗歌内容推测字词含义

“吴楚”在诗歌中指春秋时期的二国名,“东南”则是方位名词,吴国位于东面,楚国位于南面。

题目中表明杜甫正在登楼,而“凭”指靠着,靠着什么呢?定然不会是车驾,则应是楼上的门、窗或栏杆之类的东西。

2、从诗歌的对仗进行推测

“浮”是为动词,“坼”或许也应是动词。根据以上的推到,“坼”即为分裂之意。

这一个步骤看起来耗时,但能提高学生对诗歌表层字意梳理的重视程度。引导学生在没有任何的辅助资料的情况下,自己尝试结合诗歌理解诗中的生僻字词。

二、初步梳理诗歌情感脉络

因这首诗中杜甫的情感表达相对比较直接,笔者便尝试将思想情感的分析交给学生独立进行,并提醒需要在句子中找到依据。要求学生将答案形成文字后分享。

问题:诗人为什么流泪?这份泪水中包含着什么感情?

分享学生答案:

1、孤独之感——亲朋无一字

2、飘零之感——孤舟

3、落魄困顿之感——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诗人此刻的状态:年老、多病、穷苦)

4、对家国的担忧——戎马关山北

学生问题:学生子在分析过程中容易将诗句中的某一些字词独立出来,而缺乏对诗歌的整体关照,看到诗歌句子与句子间的有机联系,在此基础上,笔者继续追问,刺激学生继续深入思考。

解决措施:诗人为什么从写个人的“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突然转向了“戎马关山北”这样的宏大话题?这其中的关联在哪里?

这需要学生不仅关注诗歌的整体,还需要联系杜甫的生平和性格特征,链接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写自己的艰难苦恨进而推己及人,希望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杜甫的胸怀,也是他被称为“诗圣”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诗人写个人的飘零、孤苦、落魄,探究其原因,便在于家国的破碎,战事的纷乱。而远在他方,还有更多的人会如同自己一般,遭受战乱带来的伤痛,故而为家国的战事而担忧,为战乱中的百姓而担忧,更包含着自己徒有治国热情,却报国无门的无奈,空有一腔壮志,而无力施展的苦闷。诗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若割裂开来读,或许有些味道便难以揣摩。

三、深入品味

学生问题:课堂进行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分析诗人诗歌的过程中,只注重了颈联和尾联较为直接的情感表达,而忽略了首联和颔联的作用。这是思维的惰性,也同样是对诗歌缺乏整体的关照。

解决措施:具体分析首联和颔联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1、“昔闻”“今上”,可见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如今登上岳阳楼观景,此联是为叙事。

2、“过去只听说过洞庭水,如今真的登上了岳阳楼。”诗人心情是怎样的呢?兴奋?喜悦?

联系后三联以及诗人的人生遭遇和时代背景,恐怕不能如此仓促断论。一昔一今,暗含有今昔对比:当初是大唐盛世,如今是烽火连天;当年是意气风发,如今是老病穷愁。今不如昔,今非昔比,诗人在兴奋、喜悦之余,恐怕还夹杂着对世事变迁、人事流转的沉郁之叹。

此联学生一点即通,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明白诗歌的有机关联,切忌割裂出来阅读。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1、翻译

这两句紧扣上联的“水”字,是诗人登上岳阳楼所见的景象,专门写洞庭水的: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昼夜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2、赏析其中的“坼”、“浮”

“坼”字用的很好,有动态感,仿佛湖水在延伸,大地被切割开。“浮”字也有动态感,仿佛天地万物都日日夜夜地在洞庭湖水上浮动漂游,而且万物的运动都是湖水荡漾的结果。

学生问题:学生能很好地赏析“浮”,即浮动,世间万物在水面浮动,使画面更具有动态感,也体现出洞庭湖之广阔。但因“坼”的生僻,让学生难以赏析这个字给画面带来的效果;学生在炼字的过程中出现里将“坼”与“浮”赏析为在表现诗人对自己动荡人生的感慨,对家国分裂,战事纷扰的担忧,这便是犯了不整体阅读诗歌,割裂看待的问题,故而想当然地分析,而在诗歌内无法形成逻辑支撑。

3、与上联有何关系?+与下联有何关系?

这两句都是写洞庭水,境界宏阔。一是极写水面的宽阔,二是极写水的力量。能够割裂大地,能够浮动乾坤,这是极写它的力量。而被割裂、被浮动东西之庞大,则显示出湖水的宽阔。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境界广阔,气魄宏大。

这与下联中写到个体并不矛盾,所见景色越是壮阔,也正好使得个体在广阔景色中越显渺小。

四、诗歌结构品读

这一板块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故而笔者选择自行讲解,学生选择性吸收

清初黄生对这一首诗有一段议论,大意说: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景,写得那么宽阔广大,五、六两句叙述自己的身世,又是写得这么凄凉落寞,诗的意境由广阔到狭窄,忽然来了一个极大的转变;这样,七、八两句就很难安排了。哪想到诗人忽然把笔力一转,写出“戎马关山北”五个字,这样的胸襟,和上面“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写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气象,就能够很好地上下衬托起来,斤两相称。这样创造的天才,当然就压倒了后人,谁也不敢再写岳阳楼的诗了。

1.《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杜甫·教学实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杜甫·教学实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43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