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 人文清华讲坛

“行为艺术之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真实的样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她的艺术为何总是震动世界?面对昔日恋人乌雷的逝去,年过七旬的她想说些什么?

5月29日,清华美院艺术管理论坛闭幕讲座有幸邀请到这位殿堂级的艺术家与著名国际策展人艾瑞克·施奈尔共同探讨艺术可以为世界变幻莫测的未来做些什么。

阿布拉莫维奇强调无条件的爱对于人类非常重要,对于我们现在经历的新冠疫情的磨难也非常重要。当天恰逢乌雷的葬礼,谈到他的逝去,阿布拉莫维奇真诚地说她相信人死后,将会化为尘土,变成更伟大的力量。

他将化为尘土

变成更伟大的力量

“你可以对很多人有无条件的爱,你很容易爱你的亲人、情人、家人,但是你很难对你的敌人有无条件的爱,你很难去爱整个人类。因为爱是无条件、无回报的。我们现在的世界正在经历磨难,而这种无条件的、对全人类的爱对于现在这个世界来说非常重要。”一袭亮眼的红衣,一头乌黑的长发,虽已年过七旬,但阿布拉莫维奇依旧那么美,当她出现在屏幕上对大家娓娓讲述艺术,讲述自然、爱、和死亡时,句句真抵人心,发人深省。



艺术管理论坛闭幕讲座现场

当天恰逢乌雷的葬礼,而阿布拉莫维奇因为疫情未能出席,她告诉听众她为这位曾经的恋人隔空送去了悼词,并真诚地说:“他将化为尘土,变成更伟大的力量。”

最先驱的艺术情侣:

用生命来表达艺术

1976年,阿布拉莫维奇与乌雷在阿姆斯特丹相识,此后12年,他们一直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先驱的艺术情侣,共同创作了许多在艺术史上堪称经典的作品。



《死亡的自我》:二人将嘴巴对在一起,互相吸入对方呼出的气体,直到两人的肺里充满二氧化碳,昏倒在地板上。这一作品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吸取生命直至毁灭的主题。



《休止的能量》:乌雷和阿布拉莫维奇面对面站着对视,阿布拉莫维奇拉开弓,乌雷拉住一支毒箭,瞄准了爱人的心脏。如果有一个瞬间不留神,那支毒箭就会随即发出。与此同时,观众可以通过旁边的扩音器听到他们心脏急剧跳动的声音。这一作品展现出信任对人类关系的重要性。



《情人·长城》

1988年,他们在古老的中国结束这段关系。一人从渤海之滨的山海关出发,自东向西;一人自戈壁滩的嘉峪关出发,由西向东。三个月后,他们在山西二郎山相遇,这是重逢,也是告别,象征着他们这段关系的结束。

MOMA的艺术传奇:再度相遇

2010年阿布拉莫维奇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个人回顾展“艺术家在场”。



《艺术家在场》现场

她对策展人说:“我会坐在一张椅子上,前面会有一张空椅子,任何人都可以坐在这里,想坐多久就坐多久。”策展人说:“这太荒谬了,你知道吗,这里可是纽约!那张椅子会空着,没有人有时间坐在你面前。”但是阿布拉莫维奇坚持在那张椅子上坐了三个月。每天早上博物馆一开门,她就在那里坐着,直到8小时后博物馆闭馆。周五博物馆开10小时,她就在那里坐10小时,一动不动。不久之后,她移开桌子,仍旧坐在那里。她说:“这改变了一切。”



《艺术家在场》现场

在700多个小时里,她和无数人对视。有人试图逗她笑,有人坐在她对面泪流满面,有人向她跪地求婚,还有很多公众人物前来,只为和她对视。但阿布拉莫维奇没有任何波澜。

只有一次例外,乌雷来了,他坐在阿布拉莫维奇对面。阿布拉莫维奇抬眼看到是他,刹那间眼中有惊喜闪过。她微笑,潸然泪下,向乌雷伸出双手。他们双手紧握,阿布拉莫维奇几乎无法控制泪水的溢出,对面的乌雷轻轻摇着头,眼角有些湿润,似乎是在安慰她。



《艺术家在场》现场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与乌雷对视

之后,乌雷离开,阿布拉莫维奇双手掩面平复心情,然后又回到了之前的状态,平静地等待下一个陌生人的到来。



《艺术家在场》现场

阿布拉莫维奇与乌雷含泪对望

如今乌雷已经离开,阿布拉莫维奇表示乌雷是深深影响了她生命的人。

寄语当代艺术家:

按自己的方式去发展

“不要说你想成为一个艺术家,你要说你是一个艺术家。”“其实我从来没有被某个艺术家影响过,我一直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发展。如果我学习某个艺术家,那么我将学到的是二手的艺术。我学习古代的艺术,也从自然中汲取灵感。我去过沙漠,这是非常重要的发现自我的途径,我认为所有去过沙漠的人出来之后,都会变成有所作为的人。”



艺术管理论坛闭幕讲座现场

“东方的哲学非常有意思,你如何突破肉体的边界,如何在里面找到新的逻辑,如何去放空你的心灵,去发现你的痛苦,这是我从其他文化中学到的东西。它们非常有趣。”

面对中国观众的热烈提问,她真诚地鼓励大家从自己的文化中汲取营养,不断挑战自己的恐惧,勇敢去探索这个世界。

观众回应:

这种虔诚的情感让我很受触动

当晚的在线讲座十分火爆,二十余万人同时在线聆听。

清华美院九字班 张伊洁:

不同于以往艺术家在我脑海中的形象,Marina老师的言语和态度异常谦逊亲切,充满温柔感。可能这就是老师能够成为优秀的行为艺术家的原因吧!就像她为我们强调的一样,一个优秀的行为艺术家,应该具备对空间的把握能力、运用自己个人魅力的能力和对观者无条件的爱,短短两个半小时和老师的线上视频接触,我就能感受到老师作为一个艺术家,对我们素未谋面的千里之外的观者的爱,她不仅爱所有观者,还爱着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爱这个地球中的每一部分,这种充满着虔诚的情感让我很受触动。

清华美院九字班 李一诺:

本场与行为艺术大师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对话,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反差,曾经认为洞察力与锐度兼具的作品背后,一定是一名不苟言笑的严肃创作者,但事实上她是一名平易近人而且带给人青春感的女士。想来确实是这样,只有心怀对人类无条件的爱、对生活无限的希望、对未来无穷的向往、对艺术无比的追求,才能使一个人如此富有活力,才能使她的作品能够如此传达人类普遍的关怀。感谢可爱的Marina 女士!感谢艺术!

清华美院九字班 李玥宣:

实在是有生之年系列!!!讲座全程我能够感到阿布一直在强调一种发自内心的能量和无条件的爱,这次讲座本身也是这种爱的体现。我一直由衷地钦佩她,不论是她创造的艺术品还是她所展现的爱。这次她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关于创作的思考角度,我想更多的是将艺术应如何存在展现给我们。艺术是来自灵魂、来自生命的存在方式和能量,也是我们面对的记忆、感受和边界。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TED演讲视频



嘉宾介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当代行为艺术、人体艺术家、导演、编剧、演员。1946年生于塞尔维亚的首都贝尔格莱德。自20世纪70年代初在贝尔格莱德开启职业生涯以来,她开创了行为艺术的先河,创作了行为艺术领域早期最重要的一些作品。她不断探索着自身身体和精神的极限,在寻求情感和精神转变的过程中经受住了痛苦、疲惫和危险。1976年,阿布拉莫维奇搬到阿姆斯特丹后,结识了西德的表演艺术乌雷,他们从那年开始一起生活和表演。他们不断探索自我和艺术身份的概念,创作了以不断运动、变化、过程和“至关重要的艺术”为特征的“关系作品”。1997年威尼斯双年展上,她被授予“最佳艺术家金狮奖”。2010年,阿布拉莫维奇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她的第一次大型美国回顾展,同时进行了一场长达七百小时的行为艺术作品《艺术家在场》。此外,她创立了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研究所,这是一个为各个领域思想家合作创造新可能性的无形的、长期工作的平台。

1.《行为艺术之母 “行为艺术之母”阿布拉莫维奇:我们如何去爱》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行为艺术之母 “行为艺术之母”阿布拉莫维奇:我们如何去爱》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99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