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夜有重兵把守的紫禁城能做到滴水不漏吗?清朝的“快递员”过着怎样的生活?我们时常在各种影视作品中看到太监、宫女、守门兵丁、驿递差役等生活在宫中的小人物,这些宫中人的日常生活其实在宫廷档案文献中皆有记载,他们的生活丰富而多彩,不仅有宗教寄托,也有喜怒哀乐,甚至有人逃离宫廷、另觅人生。

曾担任台湾海洋大学助理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人文社会学院讲师的明清史学者王一樵,近期在澎湃问吧回答了网友们关于古代宫廷小人物的相关提问,私家历史栏目特将部分问答摘录整理,以飨读者。

宫廷小人物从何处来

Oxford:听说明朝太监和宫女有许多来自于朝鲜,请问清朝宫廷中有来自朝鲜的太监和宫女吗?

王一樵:明清时期有不少宫人来自于朝鲜,虽然研究上多半认为朝鲜贡女制度只延续到清初,但是这些来自朝鲜的身影,其实在历史文献中一直若隐若现,前辈学人在史料中曾发现过不少相关的线索。例如《明英宗实录》所记载的一则有关“放归朝鲜国妇人”的事件。《明英宗实录》卷2所载,宣德十年三月初一日的条下便有相关的文字记载:“放朝鲜国妇女金黑等五十三人还其国。金黑等自宣德初年取来,久留京师。上悯其有乡土父母之念,特遣中官送回,且谕其国王悉遣还家,勿致失所。”明清易代之后,宫廷中依然有朝鲜来人,并归在旗籍。例如朝鲜佐领金氏家族、安氏家族,后宫中亦有金氏妃嫔。相关的研究成果可以参见:徐凯、陈显良、刘小萌、黄丽君等学者发表的专书与论文。



《如懿传》中来自朝鲜的嫔妃金玉妍

小兔兔:请问您,清朝的宫廷内皇族身边的太监有没有民族或者出身要求?八旗或者满族人有更多的提升空间?有没有小说里描述的,从幼儿时期就被送入宫里做下人的情况?

王一樵:清代宫廷里的中官们来源很多,有一些来自于亲王府的太监,经由内务府的采选后进入宫中,这一部分的太监来自规矩相对宽松的亲王府,进入到宫禁森严的宫廷里,也就带入了一些较为多元的行为与信仰。例如透过《林案口供文件》的记载,我们可以从中得知,这些来自王府的太监们原本在宫外信仰了民间秘密宗教,时常私下与天理教的信众们互动。

其次,民人经礼部备案后,由内务府依照规例,查核并非犯罪之人,定期从民间采选后,再行净身之人,方许入宫任职中官。依照档案的记载,宦官们主要是河北、河南一带民间穷苦人家的孩子,净身后入宫当差,皆有案可查,严禁私自净身。从《宫中档》、《内阁大库档案》中所记载的太监逃跑案件里,可以整理出太监们的出生背景的主要脉络。

还有一些宦官的来源,则是谋反逆大罪人之后裔,没入官家后,净身入宫当差,《刑案汇覧》里便记载了相关案例,讲述了林爽文案件的罪人后裔,幼年即没入官家,净身入宫当差。

最后,清初旗人在生活上,朝廷皆有保障,社会地位也较高,净身入宫当差的例子并不多。甚至,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也有禁令,谕示不许旗人子弟净身,并有相关严厉罚则。但在《内务府奏销档》、《内务府活计档》档案中仍然可以在提及太监应差办事,交付匠作的时候,看到太监中官们明显是旗人姓名,并非都是汉人,可见虽然人数较少,仍然有旗人在宫中担任太监。

熊:选宫女与选妃,是两个不同的遴选系统吧?宫女被皇上临幸,是好事吗?能上位吗?

王一樵:根据前辈学者们的研究,以及《明史》、《明实录》等史料文献的记载,明代百姓为了逃避徭役,往往将家中女子送入宫中,这是其中一种情况。当时,宫女的父兄家长,按例皆赏赐卫籍食俸,因此致使有百姓混充宫女家户,逃避差役。永乐年间至明代中叶,都有这种情况发生,一直到明代后期依然如此。这可以说是一种制度上的诱因,甚至在明人陈循《芳洲文集》中,提及永乐时期京师富民也往往进献女子,以求蠲避征役。

不过,即便是如此,一般百姓人家也有不愿子女入宫的情况。久而久之,明廷选入宫女的方式也就不仅是由单一管道而来。学者们的研究指出,明代选入宫女的方式相当多元,并非只有皇帝下诏直接采选宫女。当时也有大臣私下送进宫女,或是由宫中女官私下抱入幼女入宫。并且,还有为数不少的官女是由戚臣与宦官们买进宫中的。

清代宫廷选秀女,则又有不同之处。清代后妃之中,除了出身旗籍之外,乾隆朝也有地方官员呈进汉族女子的情况,例如庆妃便是一例。相关的问题很有讨论的空间,我再逐一详细回答。祝大家平安健康,加油,加油。



《如懿传》中选妃剧照

熊:守卫皇宫的士兵,来自哪些家庭?薪水怎样?多少年纪退休?有退休金吗?

王一樵:感谢朋友们的提问,清代侍卫制度的研究方面,相关的研究论文涉及各个层面。具体来说,内廷侍卫由御前大臣统领,所辖为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皆是天子亲近之臣。内廷侍卫之等级,分别一、二、三等,以及蓝翎侍卫。其中,御前侍卫在众侍卫中之地位最高,多半由王公胄子、勋戚世臣担任,“满洲将相多由此出”。

此外,紫禁城内廷之外,值守宫廷的尚有“大门侍卫”,则是由领侍卫内大臣所辖,亦分成一、二、三等,以及蓝翎侍卫。内廷侍卫的出身背景上,首崇满洲,特别是出自上三旗。相关研究专着可以参见:常江、李理,《清宫侍卫》,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希望对朋友有所帮助。大家平安,武汉加油。

燕阳:御医是特别培养的还是公开招聘的?

王一樵:关于明代御医的研究,根据《明史·方伎传》和《国朝献征录》的相关记载,明代太医的入士途径主要如下:名医子弟进入太医院学习,经由考试后授予相应职位。其次,民间医者入朝治病后,立功后留任太医院。另外,还有地方医官经由选拔晋升,以及经由太医院医官推荐。此外还有荫袭的医官。最后,也有一些医官是因为其他的成就被征召入朝,却因为身怀医术,而被朝廷任为医官。相关的研究可参阅:王敏博士的学位论文《世医家族与民间医疗:江南何氏个案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2,以及刘小朦《皇明异典:明中期传奉医官的身份、迁转与政治文化》,《历史研究》,2017年,第3期,页40-56。至于清代的部分,我再另外提供概要的解答给朋友们。祝大家新年平安,身体康健。武汉加油,大家加油。

小人物的宫内生活

Oxford:明清皇宫中的太监和宫女们的日常主食是什么?

王一樵:这个提问非常的有意思,关于宫人们的饮食,虽然有一些掌故与笔记小说类别的记载,但实际上还是必须回到官方档案文献来作讨论。其中侍卫们平日的饮食为一日两餐,而且自从天理教教乱之后,嘉庆皇帝特别注意禁城守卫,甚至对守卫兵丁的饮食也有注意,指示务必“妥为调济”,提高饮食质量。

另外,我们还可以透过《刑案汇览》里的记录,从侧面观察到值班侍卫兵丁的饮食情况。例如嘉庆二十五年前后,护军倭克精额平时即患有气逆心迷病症。当时倭克精额正在西安门内的景山围墙外值班,不巧同梯值班的护军舒明哲觉得倭克精额当天饭菜做得不好,责骂了倭克精额几句,倭克精额生气之下发作了心迷病,自残抹伤。但由于景山一带即有清朝皇帝用于祭祀敬祖与相关宗教仪式的“观德殿”,事关重大。因此护军倭克精额被依“违制律”,加重处罚,处以杖刑一百下。此事件中便记录下了侍卫兵丁们在西安门内附近值班期间,自行造饭食用的情况。。

明理读行:王研究员您好,请问明代宫廷里的小人物诸如宫女宦官能与外界接触吗?中层管理人员女官的情况又如何呢?您在前面问题回答中提到的交趾宦官具体情况何如呢?有相关史料吗?谢谢!

王一樵:档案文献中,我们的确可以看到宫中的荷包活计与宫外的手艺匠人,透过太监的居中中介有了互动联系,甚至出宫处理相关差事。例如《内务府奏销档》记载了一件后宫荷包头目差事银两与绒线银两被太监克扣私吞的奇特案件。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日前后,内务府总管奏报审询太监刘进玉承办宫中庆妃娘娘荷包差事,从中渔利的案情始末。太监刘进玉在这一件贪污宫中绒线银两与丝缎荷包片料的案子里,曾在口供中提到想要将宫中荷包活计私下转包给外头的匠人办理,以便上下其手,贪污银两差额。我们虽然无法从口供供词中得知他究竟找了哪些宫外匠人协助,但是这件案子间接印证了宫中太监们的非法活动需要京城市集里各种买卖人的协助,才有成功的可能。此一个案提供了一个宫人外出办差的事例,太监们有时会出外办事,私下利用机会也能与家人、朋友们会面。相关的事例有被记载于《林案口供档》中,宫中太监曾与天理教信众们私下聚会议事。这些案件虽是触犯宫禁,却提供给我们一些侧面的记录,宫人们会利用各种机会出外办差,进而与家人朋友们互动,甚至传递家信等等。

熊:能出入宫门的太监宫女是哪些人?有哪些出入规矩?

王一樵:明代宫禁管理相关制度,我们也可以由文献记载上找到线索。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始制牙牌给文武朝臣。其制以象牙为之,刻官称于上,凡朝参佩以出入,有不佩者,门者却之,私相借者,论如律;有故则纳之内府,其在外来朝百司官无牌者,则于各门附名以入。”实物考证方面,罗振玉可以说是较早注意到收集明代牙牌的重要学者,在其《历代符牌图录》一书中,便收录有多方的牙牌,留下了重要的名物研究线索。正所谓“物既有之,文亦宜然,随时改变,难可详悉”。制度研究的难度正在于此,但其有趣之处也在于此。

清代宫廷的门禁出入管理上,采取的是腰牌的方式,作为管理上的凭据。但是透过档案文献,我们可以看到严格的宫禁之下,也会出现各种失序的意外状况。清代律法条文中,虽有明白侓例规定不得擅入禁城,相关规定上:“擅入紫禁城杖一百,加枷号一个月。”但实际上却时常发生任意出入宫禁之事。由于紫禁城的门禁管理上常出各种问题,也就产生了大量的相关记录,保存在档案文献中。例如出入禁城时,作为重要凭信的腰牌,也曾有遗失的案件发生。

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初九日,内阁汉本堂曾为皂役遗失禁门腰牌一事,特别写有奏报。根据《史语所内阁大库档案》中记载:“本堂皂役周亮,因传抄紧急,行走慌张,将原领出入禁门腰牌遗失。连寻数日,并无踪影。本堂复加询问,委系遗失。除将该皂役重责示惩外,相应移付典籍厅查照办理。”由于禁门腰牌一但遗失,事态严重,因此官员差役要连日寻找腰牌,同时也会受到相应责罚。稍晚的记载中,嘉庆八年三月时,四川道御史费锡章也曾对紫禁城的宫禁管理特有奏陈,认为应该添设腰牌,严格管理人员出入等:“紫禁城内环卫森严,理应格外整齐。然舆夫匠役等任意往来,毫无顾忌,出入自如,非严密之道。应请添设腰牌以严出入,以资考查。”

嘉庆五年十一月下旬前后,嘉庆皇帝曾经颁有特谕,指明军机处秩序混乱,拥挤多人,致使折稿内容成为街市新闻,任人信口评评。谕旨中写道:“台阶上下,窗外廊边,拥挤多人,折稿未达于宫庭,新闻早传于街市,广为谈说,信口批评。自今日起每日着都察院科道一人轮流进内,在隆宗门内北首内务府官员值房监视……。”类似的宫禁废弛的事例,并不少见,嘉庆年间也发生有守门侍卫兵丁私下借用腰牌的档案文献记录,可见门禁管制出现松懈的情况。

小兔兔:请问您,宫里的小人物如何过春节?宫里的牢房,过年期间会善待被关押的人?

王一樵:除夕节庆前后,清宫会在太和殿或是在保和殿筹备筳宴活动。朝廷邀请来京的外蕃蒙古王公大臣们、越南与朝鲜等各国来使以及文武大臣出席。筳宴相关的筹备工作,分工详细,例如礼部会就是否颁赐筳宴桌张一事请求旨意。光禄寺则会筹备相关银器、铜盘器皿、煤炭、蜡炷、羊只、煮肉铁锅等等,向军机处、内务府等咨呈行文。光禄寺并请户部拨下银两,以便办理制造筹备相关器件。此外,宫廷御宴中备有歌舞乐曲演奏,相关人等需要提前演练。演出曲目、舞人与表演活动等具体细节,并会呈请皇帝提前圈定,以示慎重。

整个年节活动的办理,涉及多个衙门的共同合作。各衙门尽力筹备仪式,例如武英殿修书处印刷礼单,礼部奏报粘修隆庆舞表演需用盔甲、油布、豹皮褂、虎皮裙等相关细项,很是谨慎处理,妥善准备各种预备演习作业。保和殿的除夕筳宴在席面的座次安排上,也很有讲就,蒙古王公大臣分别就座左右两翼,皆由礼部详细规划。饮宴之中,由领侍卫内大臣挑选侍卫负责递茶、递酒,或由皇帝钦派专员赏酒与递酒,以利大宴的顺利进行。

除夕前一日,乾清宫会点起万寿灯与廊灯,中正殿会点起戳灯,以为装饰。除夕当日除了在太和殿、保和殿举办筳宴外,还会在丰泽园举行大宴,由亲王大臣主办其事。是日,还会由皇子阿哥们亲祭太庙献帛,以及派阿哥至雍和宫上香。后宫各妃则会在除夕未初二刻的时候,在各宫内向君上行“辞岁礼”。京城里各王府福晋与命妇人等也会在除夕进入大内,向皇帝行礼。

年节时候多会敬拜祖先,以示崇敬,清朝皇帝也不例外,皇帝会在除夕亲至奉先殿后殿堂子祭祀,并将堂子中悬挂的旧纸钱焚化,元旦之日在堂子中悬挂新纸钱。如果不能亲至,有时也会派遣皇子致祭奉先殿。除了祭祀、饮宴之外,还有由正黄旗高丽世管佐领筹办的高丽觔斗人的表演为宫中宴筳助兴。宫廷年节的相关庆祝活动到了宣统朝,随着时代转变,方才正式划下了句点。

小兔兔:请问您,宫里的小人物可以有啥样的宗教信仰?

王一樵:明代太监有不少捐资兴建寺庙的记载,比较著名的例子,像是北京法海寺便由御用监太监李童集资所建,始建于明正统四年,直至正统八年才竣工,英宗赐名法海禅寺。清代宫中人的信仰由档案文献中见到的一些案例,大多是信奉佛教。也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案例,例如《林案口供档》里提到了一些宫中太监参与了嘉庆年间天理教在京城附近的活动,成为了民间秘密宗教的信众。相关研究可以参见:韩书瑞著,陈仲丹译:《千年末世之乱:1813年八卦教起义》,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熊:有些太监在宫外是不是有私产,如铺面宅子,宫里当差完了,就会回到私宅享福?

王一樵:《清史稿》曾在于敏中的相关行述之中,记载了太监高云从一案。高案之中便涉及太监在外置买房产,而且涉及诉讼之事。于敏中因与内廷太监高云等人从私下往来,时而询问内监们有关乾隆皇帝的朱批内容。另外,于敏中也在高云从的私产纠纷中,曾受高云从请求向府尹蒋赐棨嘱托此事。于敏中因涉及关说此案,交结内监,乾隆皇帝闻之大怒,下令严查此事。太监高云从则是问斩处死,以示警众臣。这应该是相关事例中最为具体的一个案件。明清时期,内监们确在北京拥有产业,明代太监甚至对寺庙多有捐献,可见颇有赀财。能够回复字数有限,只能概略谈一下朋友的提问,希望有所帮助。制度面上,明清两代对于内廷太监的管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先就实例来作一个简单的说明。参见《清史稿》,卷319。



《如懿传》中的太监

小兔兔:请问您,宫里的人生活一辈子,那些小人物可以回归正常的人间生活?

王一樵:清代宫廷生活辛苦,因此宫中太监时常有逃跑的情况。例如《刑案汇览》与《宫中档》、《军机处档·月折包》、《内阁大库档案》等清朝档案文献中便收录有许多案件。例如:嘉庆二十五年时,发生的太监程进忠逃跑一案。程进忠因郑范氏请托其寻觅佣工地方未妥,并不即时送回,俩人反而商同潜逃居住,逃跑接近一年多的时间。档案中提及因为程进忠身系太监,因此他和诱郑范氏仅是图其服侍生活起居,并无别故。迨因俩人生活贫苦,不能维持生计,郑范氏欲寻觅夫婿郑六,程进忠即将郑范氏送回夫家。官府谅其情有可原。应于和诱知情为首拟军例上量减一等,拟以满徒,发顺天府定地充徒。郑范氏则是照为从再减一等。。

另外,有的太监逃跑案例中,则是因太监私下偷盗宫中银两、香供松石、珊瑚珠串等物,等待时机逃出宫外,再与家人会合。并且由家人代为藏匿赃物。例如故宫博物院所藏《军机处档·月折包》中记载有乾隆十七年三月九日,直隶总督方承观奏报宫中太监马升趁机盗取宫中银两、香供松石、珊瑚珠串等物一案。太监马升趁机逃出宫外,并携带赃物交给家人亲友藏匿。后来东窗事发,太监马升与家人被捕下狱治罪,并在其家人住所中起出数颗松石珠串,赃物一并上缴。这些案件具体反映了宫人们想要另觅人生的企图,也呈现了小人物心中想要组织家庭,并与家人团圆的小小心愿。

太监等宫人平时可以告假外出,但是透过档案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可以得知应是以一日之内的有限时间。宫人们也必须遵守宫禁规定的准时返回。总的来说,宫人们采买东西,或是买卖人违禁出入宫廷的档案相关记载颇多,虽然很多的触犯宫禁的事例,但同时这些案件也是清代宫廷史的一个侧面,提供了我们有关宫人日常生活的详细记录。相关的事例如下:乾隆五十四年九月十三日,据总管太监王承义等呈报……。据李进成供,我是宛平县的民人,年三十九岁。乾隆三十八年五月间逃走过一次,后自行投回。司里将我交进,总管太监打了我六十板,拨在端则门当差。本年九月初三日告假出来买东西,晚了没得赶进门去。次日要进去又怕首领太监责打,一时胡涂就逃出西直门外,在青龙桥地方躲藏着。白日街上闲游,夜间藏居破庙。如今越想越怕拿获治罪,所以自行投回。在外并无为匪行窃,二次逃走自行投回是实等语。某方面宫人们是一种社会的边缘者,他们与宫廷可以说是离不开的一体两面。

小兔兔:请问您,宫里的小人物可以退休吗?他们可以把宫里的秘闻带到社会?

王一樵:宫中人是否会将皇家之事秘宣于外,并不容易有直接的证据。但是我们可以由一些侧面的记载,窥见其时相关的具体情况。其一,例如外国使节在北京访求各类档案图书文献而言,清朝史馆每年六月初六日晾晒内府国史典籍之事,亦渐成北京民间习常见闻。朝鲜使臣金箕性于乾隆五十六年奉使赴京时所闻见,而被登载在其使臣纪行录《燕行日记》中。各类燕行文献中,也可以看到朝鲜燕行使节团常在北京搜求各类宫廷档案、珍贵图书,时常向内廷宫人们探问官廷秘闻之事。有些燕行文献中的记载也会提及使节团成员在这里向京城书店接洽一些明朝相关的图书文献与古董字画。接到订单之后,店家会再通知南方的伙伴,利用运书船将使节团成员想要置办的图书,沿着大运河运送到北京。这些是比较正大光明的项目,另外一些派出使团成员打听北京天主堂外国传教士的活动情况,以及私下向清朝太监宫人们偷买宫中档案簿册的情报搜集活动,也在各种燕行文献中被隐隐约约地记录下来,隐匿在大量的使节记录文书之中。

1.《明朝李进 问吧精选︱王一樵:宫廷中的小人物从何处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明朝李进 问吧精选︱王一樵:宫廷中的小人物从何处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88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