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鲁巴金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随便问十个人这首诗形容的是哪个职业,九个人会直接回答你——教师!牺牲自己,成就他人,是为了说明这个职业的伟大?还是悲壮?

  “最美的教育,莫过于师生同在辽阔的教育沃野上自由生长,相互倾慕,彼此成全,各自成为最好版本的自己,收获着各自的魅力人生。”——来自郑英著的《教育,向美而生》。

喜欢郑英老师的这句话!最美的师生关系是以一种厚实的温情和优雅的姿势相互启迪,彼此成全。师生之间,因为在一起,有一种生命能量在交互,并在这种交互中循环往复递进,彼此成为更美好的人。

  时至今日,我更愿意将上面的比喻改成:“老师要像霓虹,照亮了别人,也美丽了自己。”教育的美好之处在于,教师在成全学生的同时,也成全了自己。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断获得了专业的成长和价格的完善。回顾自己的教育历程,与千差万别的孩子相遇相处过,彼此之间曾碰撞产生过一系列的惊喜、感动与震撼。我真切地感到,孩子真的是教师成长路上的“贵人”。

(出差两周后,回校的第一天)

早读课前,董文郁又出状况了!

“老师,你管管董文郁!”小组长艾嘉跑过来嘟起了小嘴。

先说说林艾嘉吧,优秀、懂事识大体的女孩子,略显老成,缺乏了点活泼乐观的童真和阳光灿烂的气息。曾因为组内的同学不服从她的管教在我面前痛哭流涕、气愤难当:

“他们说不要我管了!我也不要当这个组长了!早知我今天就请假不来受他们的气了!”

  当时的我跟她说了这一番话:

“觉得很委屈吧?但是这个小组长对于你来说,可以训练你与同学的相处时沟通的技巧;还能你在帮助辅导同学复习时,自己把新知识再现了一遍。对于同学来说,在你的督促和帮助下,他也获得了进步,双赢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做呢?我们再想想:这本来是为同学们好的事情,为什么他们不接受、不领情呢?我们是不是语言生硬,方法欠妥,才让他们有抵触的情绪呢?如果我们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再改变自己,你就进步了,成长了!”

  在我的调教下,艾嘉现在在处理小组事务及与同学相处沟通之术已然娴熟,得心应手了。平时都能自行妥善处理同学之间的小摩擦,小间隙。现在解决不了了,看来事情有点大了。

  “他怎么啦?”

“他硬是挡着我们组的小黑板,不让我们在小黑板上做练习交流!”

这可不行!干扰到其他同学交流学习了,得马上处理!

  董文郁是在特殊家庭中长大的问题孩子。自小妈妈抛下他销声匿迹了,爸爸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是年迈的爷爷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的。爷爷过度的溺爱和纵从让他从小养成倔强、固执、自私、叛逆的性格。从另一个角度看,长期在父母爱缺失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他的心理和思想问题都不容小觑。他其实是个自尊心强,有爱心的孩子,缺少爱的他内心渴望得到关注,需要理解,需要包容,需要温柔以待。这类型的孩子,我相信假以时日,会让他融入和谐有温度的班级大家庭中不受排斥。

现在的董文郁怎么会出现反弹现象了呢?

  “文郁,你怎么了">

  他爷爷送早餐来了,笑呵呵地喊他出来吃。他竟爱理不理的!

“你们看看,文郁的爷爷给他送早餐来了,有人疼爱真幸福,是吧?”孩子们齐齐点头称是,“我们身在福中得惜福呀!”趁机对孩子们来一下孝道熏陶,也让文郁在同学的面前秀秀他的幸福感。

果然,他满面春风地接了早餐:“我先和同学做完题再吃早餐。”

我跟他爷爷聊了聊,“唉,这孩子,早上给钱让他吃早餐,嫌少不要就跑来了,平时惯坏他了。老师,你说怎么办才好?”老人家满脸的疼惜与无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特殊环境中衍生的问题孩子,转化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得另找渠道,任重道远着。

  故事未完,弄哭我的,在后头……

  “老师,下课后我去找你,跟你说说文郁的事情。”准备上早读课了,小组长艾嘉神情凝重,眼光中满是言语。

“好的。”我微笑着向她点点头。

早读课刚下课,艾嘉过来了,她示意别的同伴不要跟过来:“我先跟老师说说悄悄话,你们回避一下。”

“你要跟我说什么?”我示意她在我旁边坐下。

“我知道文郁为什么会这样子。”她一脸正经地。

“说说看。”

“文郁其实就是想引起你的关注,让你关心注意到他。”我有点诧异,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文郁从五年级开始就感觉到你对他的关心和爱了,所以他五年级的表现好了很多。两个星期你都不在家了,现在他就是想你再注意注意他,再关心关心他。”

“因为,”艾嘉停了停,但她接下来的一句话让我动容,让我心疼,让我难受!

“我跟他一样,也是没有妈妈,也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爱!”

“但是老师,我已经感受到关心和爱了。”她眼眶湿润,眼珠快掉下来,但那一份感动的情愫在流动,我能感受到。

1.《愫怎么读 教育,渡人亦渡己——读《教育,向美而生》有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愫怎么读 教育,渡人亦渡己——读《教育,向美而生》有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57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