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京都、奈良街头,随时随处都可以见到美。无论是寺庙、庭院、茶室、町屋,还是服饰和手工艺品,你都会感受到一种单纯的、质朴的美,一种古旧的、沧桑的美,一种淡雅的、静谧的美。美无处不在,好像撬开了你内心深处的一扇门,忽然发现深藏于此的侘寂之美。
不知道是何时何人把这种简单的充满了东方禅意的美取名为"侘寂之美",但是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美学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思想哲学和世界观,甚至影响到全球。在物欲横流的当今世界,当人们看多了世间眼花缭乱的繁华之后,在这里你似乎找到一处可以让浮躁的内心变得平静的港湾。
侘寂之美是平淡的、简单的、朴素的。侘寂美学肯定的事物是:极简、质朴、寂静、素雅、淡然、无圣、沉浸、自然;否定的事物是:富有、骄傲、华贵、芜杂、艳丽、豪华、张扬、丰满、繁锁。侘寂之美似乎是在注释着生命的真实意义,随时提醒人们认识生命的本体,只有去掉不必要的东西之后才能得到真正的美。有个充满哲理的故事,一个香客看到雕刻家正在专心工作,叮叮当当,碎石乱飞,一具佛像渐露真容。便问,你是雕刻一尊菩萨吗?雕刻家头也不抬地回答说,不是。香客再问,那么你在雕刻佛祖释迦牟尼吗?雕刻家仍然头也不抬地回答:不是。香客忍不住再问,那么,你在雕刻什么呢?雕刻家回答道,我只是在把多余的石头去掉。
侘寂之美的本质是自然之美。日本人认为,自然界充满了睿智,自然界的美才是真正的美,人们只有尊重自然、按照规律办事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在长期的生活中养成了简朴、节约的生活习惯,这就形成了侘寂美学深厚的基础。在日本人的美学中,最能代表自然之美的词便是“侘寂”。日本人对万物的尊重,对自然事物的善感,往往从生活细微之处透露出来,这就是我们在京都和奈良街头随时都能感受到美的原因。"侘寂"之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美学、世界观、思想哲学的根基,皆由16世纪的日本茶师“千利休”总集大成,透过茶道的空间与仪式来具体呈现"侘寂"之美,并且为其定调。侘寂之美是一种看尽繁华之后才懂得欣赏与追求的美感。
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对美的追求,但是由于价值观的不同,人们对美的事物的理解和标准也迥然相异。在日本战国时期因着共同对美的追求丰臣秀吉和千利休走到了一起。在乱世之中,丰臣秀吉与千利休二人联手将原本仅限于贵族的茶道推广至武士和平民阶层,从而获得民心,赢得天皇认可,不仅统一了天下,还通过品茶仪式传播道德、智慧与哲学思维,以茶道的力量推动了战国时代之后的文化鼎新。但是二人随着时间和经历的变化,对美的理解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分歧:一个喜爱奢华,一个崇尚朴素;一个热衷"唐物”,一个创造“和物”;一个追逐完美,一个接受缺憾;一个不停占有,一个不惜舍弃……审美上的差异背后正是二者世界观与价值观上的天差地别:利休一直主张摒弃欲望,静处和平与安宁,正如他的名字之意千般利刃皆休息。而秀吉一生都崇尚武力热衷征服,当他以武力统一日本之后试图征服朝鲜时,利休明确提出反对,正是这种在审美上的分歧导致二人彻底分道扬镳。无疑,丰臣秀吉和千利休这两个人对于日本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前者如同中国的秦始皇横扫六国一统天下一样以武力统一了日本的国土;后者以"侘"的形式将"禅"演绎成一种生活的哲学统一了日本国人的思想,而且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直到今天。
说到这一段故事,不禁让人联想到中国历史上的一些人物。
先说咱们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今天的人们一直认为,秦始皇何以能够一统天下?因为秦国得到了个商殃,大家所熟知的商殃变法说的就是他的事,他曾写了本《商君书》,是他为帝王驭民之术的总纲。如何驭民?商殃认为必须要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其用心何其歹毒,但这正是胸怀大志夺取天下的秦王所需要的。商殃的"变法"成功了,把秦国打造成了一部战争机器,其它六国在这部机器面前不堪一击灰飞烟灭。商殃的"驭民五术"成功了,中国的老百姓二千多年也没逃出他的魔咒,商殃君自己也没逃出自己给自己设的圈套被车裂惨死。后来的秦王嬴政在得到天下之后,直接取周天子而代之自己当了"天子"自封"始皇帝",以前的天子也不算数了。由于秦始皇带了个头,中国皇朝的轮回也自此开始,"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其实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也是有贤人的,比如孔圣人,只是孔圣人生前不大得志,虽然周游列国到处兜售他的治国理论,但是他的那一套"德治""仁治"的道理没有哪一个君王能听的进去,争强抖狠是战国七雄的主旋律。孔子生前不受统治者的待见,死后却成为历朝历代帝王们的"香饽饽",也是一种悲哀。试想,统一中国的如果并非秦国,而是宋国或者楚国或者其它几国,而且统一中国的法子不是什么商殃的驭民之术,而是孔子的"德仁之治",那么可能就真是克己复礼、天下归心了。但历史就是这样的,秦王偏偏就用了商殃而没用贤人,也许这就是中国人的宿命吧。
再说咱们大唐的陆羽,说陆羽是心中有些个不平,想那千利体只是日本的一名茶师,而陆羽却是"茶圣",一千多年来这世界上除了陆羽没人敢称"茶圣"。而此时东瀛的千利休还不知道在哪儿呢?与千利休一样陆羽也有一知己的朋友,不过不是帝王而是和尚皎然。陆羽与皎然堪称中国茶道的双子星,陆羽一生致力于茶学研究与著述,三卷《茶经》开启了中国的茶业时代;皎然则文思飘逸、文采斐然,将茶与文学紧密结合,首开茶诗千古佳作之先河,并积极推广“以茶代酒”,组织、倡导茶会。前者可谓茶业、茶学之神,后者可谓茶道、茶文化之祖。陆羽与皎然的缘份让茶与佛结下了不解之缘,也就是后世的人们津津乐道的"禅茶一味"吧。不过,一千多年来的世俗大众有几人能够品出这茶与禅怎么就一味的了?至今我们所看到的只是陆羽开创的茶的产业,堪称"茶产业之鼻祖",而无其它,甚憾!憾啥?你的茶经虽然在技术上复杂繁琐,但却缺少思想缺少宗教的仪式,没有像"禅"一样深入民心进入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当然形成不了一种影响后世的美学,更上升不到一种哲学。茶圣陆羽与皎然和尚的结缘,也就是让后来的文人骚客多了一些"茶禅一味"闲情逸致的谈资罢了。至于世人要想品出这茶与禅的一味来,倒是件费脑筋的事情。 (羽言 2017.3.14)

1.《侘寂 品味侘寂之美》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侘寂 品味侘寂之美》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46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