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木栅村的印山大墓,被挖掘而成一馆已有20年,然一直未去过。这次系被绍大线兰亭边的徐渭墓标牌领引,才无意间达这越王墓地。在满目茶园之中凸显此景,这车自然就进入了通向大墓的甬道,经过甬道口石碑时,疑此石有假,细观又下车用手指敲了敲,果真是水泥粉刷而成,于是大惑不解,堂堂越王安息之地,就不能来一块真的石头?称绍兴人祖先的王者之墓为"木客大冢",是出自《越绝书》所述:木客 大冢者,勾践 父 允常 冢也。据此,那么显然这墓已经被定性为允常之墓,而不是当时挖掘时传说的未确定。未确定是因为在20年前将似山一样的大墓削顶挖空后,剩下的只有一大堆木炭、树皮、以及搭建棺椁的木头与一付空棺材。那么,大墓内的东西去了哪里?当然是被盗了,而且是被盗得彻彻底底。所谓印山,其实只比起伏不平的黄土丘才高出二十来米。40多年前丈量土地面积时,发现山顶有人工夯筑堆置的封土,于是怀疑这不是山而是墓。 可这1973年的发现一直要到1995年才获准而成县级文保,文保却又保不了,次年便发现有盗洞出现,于是立即进入抢救性的考古发掘。待去掉层层夯土深入"山"底后是一层厚厚的青膏泥,青膏泥细而密,水难以渗入;然后是一层吸水防潮的细碎木炭,足有一米多厚实;再就是经过精心处理的一百四五十张叠在一起达四五十厘米的树皮层,像瓦片一样盖在棺椁上,将"山"顶上下来的雨水,有可能通过阵阵防线的"漏网"水珠彻底隔离在棺椁之外。棺椁是用大方木搭成的,人字状与地面铺就的方木"地板"程三角形,东西走向近百米长,而里面的棺材则是用一段长六米直径一米多的巨木,剖开挖空后装了尸体再合上的,里外雕花再涂以树柒的精美艺术品。这件"精美艺术品",在如此"铜墙铁壁"的围护下,本应该是保存之今历两千多年而不变的,以证早先绍兴人的智慧与高超的技艺。然,非常遗憾,这棺材早已面目全非,而且是空的,什么也没有,那么躺在里面的越王去了哪里?与棺材放在一起的,棺椁里面的所有陪葬物品又去了哪里? 抢救性考古发掘是因为发现了三个盗墓的洞,更可怕的是在挖掘过程中又发现了东西走向一百多米之内,排列的七个大洞,最大的洞口直径竟达八米左右,而且考古证实这些洞的挖掘就在大墓建成后的不久,问题当然就复杂了。是什么人敢这样对待越国王陵,如此毁灭性的盗墓,不是军队所为也是国家级的集体行为,考虑春秋时期,军队与国家的混同,于是猜测不是楚国便是秦国干的。从墓中发现断了五截而又在不同位置的玉剑,以及从棺材处到盗洞口散落的零星玉扣。按古代规则,这剑只有一国之主可佩,这纽扣只有一国之主的上衣可享用,证实《越绝书》所言,此乃允常之墓,而毁灭性盗墓仿佛又反证了这就是允常之墓。我们知道越王勾践的父亲允常,令欧冶子铸剑拥有利器后,开疆展土得以雄起,方成越国。勾践接班被吴国打败后,在施美人计麻痹敌国的同时,卧薪尝胆二十年反胜吴国。随后迁徒山东沿海的瑯琊,国土大展之时,却败于楚国,然楚又被秦灭。一统天下之后,统治者慑于越人的胆剑精神,为防越人再来一次卧薪尝胆而东山再起,于是毁其祖坟,坏其风水,断其龙脉。所以,七个大洞足可以将棺椁内的所有陪葬品掳走,抢救性考古发掘时只发现几个挂编钟用的破损玉钩,以及压竹席四角刻有花纹的几块石头。八米直径的大洞足可以将允常的尸体拖出来,任意恶毒地处置……楚或是秦,对越的这一处置看来是成功的,越国自此真的被彻底灭了,甚至连记载这段历史的文字也没留下多少,使后人难以对这段历史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抢救性考古发掘当然是为了获取文物,然文物几乎没有,大失所望之余还是建了这个木客大冢馆,然形不成馆的气势,囊中羞涩,甬道口的碑只好用假石头替之。

1.《木客大冢 木客大冢》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木客大冢 木客大冢》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26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