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水?龙头山?风格迥异的地名,记起来了,是当年舅舅下放的地方。德兴县暖水乡---在古时候称之暖川,因为那里有地下温泉,后来,为了纪念在龙头山战斗中被捕的方志敏烈士,暖水乡更名为龙头山乡。现在的暖水仅是龙头山乡的一个村子。尽管如此,人们依然习惯唤这一带为暖水。 生在黄浦江畔,长在大茅山下,江西是我的第二故乡。本地人都知道上饶有个德兴,是否晓得上海也有个德兴?此德兴不是地方,而是个饭店,座落在小东门十六铺的德兴馆,是沪上餐饮界百年老字号,迄今已经137岁。 德兴馆---上海百年老字号。七年前,为拾起童年记忆里的味道,寻找到旧址却不见老店,热心的街坊告诉我迁到广东路上了。 上海是一座即现代又怀旧的城市,想要寻找那份怀旧,就去百年老餐厅,品味海帮菜的味道。德兴馆是海帮菜发祥地,现在有十几家分店,本地人只认广东路那家的正宗。 焖肉面---由德兴馆喂大的食客,才能品出个中滋味。 曾经的家---上海石库门老房子就在德兴馆附近,当年家中菜不够吃时,母亲会差使年少的哥哥去这家买肉丝汤。没想到举家内迁江西,来到德兴大茅山下,冥冥中自有安排?还是纯属巧合?扯远了。 兄妹仨---黄浦江畔留影 702厂搬迁上饶市已有卅余载,几次重游故地,先后去过德兴大茅山、金山口、银城和新营,每次都有不同感受。这次去德兴龙头山乡,它位于东部,有个大气的名字,相比之下名气却不大,而东南的三清山早已驰名中外,西北的大茅山也上位国家级风景区。龙头山青山秀水,寂静地生息着,随着高铁站落成,它的自然风貌,古朴原生态,受越来越多的人青睐。也许,不久将来暖水高铁旅游小镇受世界瞩目。 会源桥---建于明代万历23年,今年422岁了。 进入龙头山区,山路旁河水清澈见底,延绵流淌。远处会源桥拱形架立,古桥身线简朴,她建于明代万历23年(1595年),422岁老生仍保持着明净的神貌,唯有青石板间的小草诉说着悠悠岁月。 石阶小草诉说岁月,
红衣青砖相得益彰。 胡歌摄影 几女子步履轻盈拾阶而上,古桥上风起裙衫飘逸,红衣青石相得益彰,为故事画页添上点睛之笔。“别流连忘返了,前面还有美景!”挥别古石桥,进入盘山公路。 别流连忘返了,前面还有美景! 钟敏摄影 上源头村就是传说中的石头部落,这里人烟稀少,空气清新,石墙黛瓦,篱笆藤蔓,番鸭戏溪,卵石小道,竹林光泄,远山呼唤… 原生安宁,正是放飞心灵的好地方。 上源头村---传说中的石头部落 胡歌摄影 原生安宁,放飞心灵。 连子摄影 番鸭戏溪 胡歌摄影 三女一台戏 石墙黛瓦,远山呼唤… 篱笆墙外,一份娴静。 连子摄影 空气清新,阳光斑驳。 卵石小道,竹林光泄。
到一个地方,不品尝当地小吃,怎能感受丰满的人文气息?德兴小吃就数暖水的乌佬果有名了,曾经在朋友的散文中见过,并没有留下太深印象。此次暖水之行与它不期而遇,晶莹剔透的外表下隐藏着怎样的诱惑?小心翼翼夹住一只,皮滑细腻,入口即化,馅子爽口清香。不禁纳闷,身处德兴十余载,为何没听说这一美味?同行的摄影师亦连道不解。 乌佬果---晶莹剔透的外表下隐藏着怎样的诱惑? 下午来到黄竹村,现为童话村,房前屋后绘上五彩斑斓,连田野的山石也画上了,并没有给人童话般的感觉,少了一片自然,多了几分雕琢。农户都在自家门前现包鲜卖乌佬果,见俩村姑正忙着扞皮、剁馅,馅子由豆腐、碎肉、香菇、葱等拌和而成。带着好奇与她们攀谈起来,她介绍道:“我家的乌佬果皮儿可是蕨粉做的,这才是正宗的!你们尝尝?”“谢谢!我们刚吃过,饱了。”“那是红薯粉皮儿包的”。 想展示小黄旗上的招牌,结果… 连子摄影 怪不得一路见村民洗切红薯,原来是用作乌佬果的。因为野生蕨根稀少难找,所以用红薯粉代替了。走到村尾见一老妪在水渠边洗红薯,终因语言不通放弃与她交流… 老妪洗薯图 文君摄影 一路见村民洗切红薯,原来是用作乌佬果的。 最好的舞台在田野
---格桑花田野上的木栈道 胡歌摄影 暖川流过心底,唤醒童年的味道 。连子摄影 返饶途中,一路欢声笑语,关于暖水和我们的故事渐具雏形… 暖川流过心底,唤醒童年的味道。

1.《暖川 暖川流过心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暖川 暖川流过心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295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