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前的穷乡村,人们的生活仍然十分的清苦。我们的童年里,没有那么多美味诱人的零食,也没有很多鲜艳夺目的新衣服,更没有色彩斑斓的各种鞋子。我们脚上穿的,几乎清一色是母亲手工做的布鞋,黑色的鞋面,白色的鞋底,春、夏、秋季穿“单鞋”,冬季穿“细鞋”(棉鞋),这种鞋工序繁杂,鞋底衲了一层又一层,故又称之为“千层底”。 每当换季的时候,母亲总会提前为我们备好新的布鞋,单鞋要好几双,棉鞋至少也得两双。一大家子一整年脚上穿的,全由她一个人一针一线做成。在我的记忆中,只要一有闲暇,母亲便会待在屋里做鞋子。而那些做鞋的工序,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耳濡目染之中,都已深深刻进了我的脑海里。 长期穿千层底,养脚健身、防止脚臭、医治脚病,祛病延年,哪里像现在人穿皮鞋,既使天天泡脚,也依然是四肢乏力(皮底阻隔了人体与地气的对接)。地道的布鞋这是市面上几百、几千元买的鞋子不能比的,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千层底”布鞋的制作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先是打袼褙。袼褙是用来做鞋的材料,小河一带叫“布壳子”,是用破布块,通过玉米面、面粉熬成浆糊,再一层层粘起来然后晒干而成的。晒干后的袼褙需要比照鞋样子,剪出鞋底的大小,再用布条(农村土话叫“沿条”)将几层包在一起,然后将包好的摞四层。 其次是纺麻线。这种纺线车很多农村家庭现在还有,只不过几乎没有使用的了。买了麻以后需要用它来将其纺成麻线。不过在老家小河一带麻索来自家种的麻草,收割后将茎上的皮剥下来晾干。闲暇的时候,母亲会坐在凳子上,脚边放一盆清水,将麻草泡在水里。卷起一只裤脚,取两缕麻草放在腿上,一手压住一端,另一手揉搓麻草,再将分别搓好的两股往中间一拧,一条细长的麻索便出现了。又取麻草接起来搓,只到搓好全年做鞋要用的麻索。 三是衲鞋底。足有几十层堆叠的棉布,又加上那一层硬硬的袼禙,这样的鞋底纳起来可不是那样的容易。这也是考验一个女人做鞋功夫是否过硬的关键了。先用锥子在鞋底上扎个眼,再用针带着麻线从眼里穿过去。然后用套着顶针的中指使劲一抵针屁股,翻过鞋底来,两指捏住针尖一拔再一抽,抽出麻线扯紧,这才算是完成了一针。母亲用经常将针尖在头皮上擦几下,又用黄腊在麻线上打上一圈,这都是为了让针尖和麻线变得润滑而好穿过鞋底。 四是剪鞋帮。鞋底纳好后,顺着袼禙鞋底的形状,用刀子将多余的布料给割掉。割鞋底也是个技术活,得割得边缘圆润光滑,无突兀的痕迹。割好之后的鞋底,正面再铺上一层薄薄的棉花,外面加一层棉布缝好。接下来便是做鞋帮了,一样用鞋样子在袼禙上剪出鞋帮的形状,衬上里子,外面再用黑色的灯蕊绒布蒙住,然后包边、锁口,钉好松紧带。 最后才是上鞋,就是用白棉线将鞋帮和鞋底缝合订到一起。 如此繁复和费神费力的工序之后,一双“千层底”布鞋总算是完工了。新鞋子做好之后,母亲总是唤我们进屋试一试合不合脚,这也是儿时的我们最开心的时刻了。穿上了新鞋子先在屋里蹦上几圈,再走到屋外去小伙伴面前炫一回。这时的我总是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生怕有灰尘沾到洁白的鞋子包边上。

1.《千层底布鞋 即将消失的农村老手艺——“千层底”布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千层底布鞋 即将消失的农村老手艺——“千层底”布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288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