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袁绍,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很熟悉了,毕竟魏武帝曹操就是踩着他发家致富的。袁绍给人的印象好像这个人是笨蛋,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外宽内忌、用人不善,不能从善如流什么的(发现没有,这些缺点在所有的诸侯身上都能体现)。其实袁绍并没有那么不堪,毕竟一个庶出的袁氏子弟(他可不是嫡出的袁术,有庞大的袁氏家族支持),一个人跑到渤海白手起家,建立了冀州那么大的一片基业,能是个笨蛋吗,这是侮辱我们的智商啊?其实每个雄主包括我最佩服的刘备和曹操,也都各自有自己的缺点,但是他们的优点就在于百折不挠,失败几次怕什么,我照样能东山再起。

而袁绍一生只经历过官渡之战这一次惨败,但是他却拉不下自己被小弟击败的面子,回去后羞怒交加,竟然发病死了。哎,这个袁绍还是不够厚黑啊,一次失败怕什么,而且元气未伤、寸土没丢,回头马上拉了好几万的人马。所以史书都是为胜利者书写的,而失败者就怎么差劲怎么写,成王败寇的道理谁都懂。要想还原真实的袁绍,不能只看《三国志》一家之言,还要结合《后汉书》、《英雄记》、《汉晋春秋》等史书作为参考,全面解读历史上的袁绍,防止隐讳曲笔。

官渡之战

袁绍,字本初,是“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出身。但袁绍只是司空袁逢庶出的儿子,很早就过继给了伯父袁成(袁术因为自己是嫡子就很看不起袁绍,这也是他们两人之间不合的原因之一)。袁绍长得魁梧英伟、气度不凡,袁逢、袁隗都很是喜爱他。

凭借家族关系,袁绍很小的时候就当了郎官,在二十岁时出任濮阳县长,名声口碑很好。之后因为父母逝去,辞官在洛阳隐居,并多次拒绝朝廷征辟。隐居期间袁绍屈身结交洛阳各层人士,所以很多人都愿意投靠他,当时人以结交袁绍为荣。曹操、许攸、淳于琼等人年少时就是袁绍好友(袁绍肯定是领头的人)。

《三国志》: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与交焉。

《后汉书》:绍有姿貌威容,爱士养名。既累世台司,宾客所归,加倾心折节,莫不争赴其庭,士无贵贱,与之抗礼,辎軿柴毂,填接街陌。

少年成名

袁绍的这些活动终于引起了宦官集团的注意,中常侍赵忠对其他宦官说道:“袁本初抬高身价,不应召又豢养死士,不知道这小子想干什么?”袁隗得到消息,派人责备袁绍,但袁绍还是我行我素(这就是袁绍的高明之处,别人送金奉银才能在十常侍那里买个官做,而那些太监却是求着袁绍出来当官)。

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党禁解除,而袁绍这时名声威望都养足了,于是响应大将军何进的征辟,担任进言弹劾的御史。袁绍想借何进的手铲除宦官,而何进因为袁绍的家世和才名,也很信任袁绍,所以袁绍在初设西园八校尉时占得佐军校尉一职。因为何进和宦官集团矛盾重重,袁绍为首的文人集团就多次向何进献策铲除宦官,何进也觉得有道理,便提升了袁绍担任司隶校尉,同时还提拔了二十多名心腹。

投靠何进

而由于何进态度摇摆不定,在灵帝死后还是迟迟不能下定决心。袁绍竟然建议何进调集包括董卓在内的地方驻军带兵进京,逼迫太后和何进早下决心(这也是袁绍被诟病的地方,还有阴谋论的说法。但要是何进听从袁绍的建议,早点铲除宦官,只要何进不死,董卓也翻不了什么浪花吧)。朝中的太监们得到消息,各个跑到何进家中求饶,袁绍再三请求何进先下手以绝后患,何进这猪脑子也不知道怎么想的,还在优柔寡断。只是派了虎贲中郎将袁术,带着二百名士兵开进宫中,取代原来那些禁卫把守宫门。事情都这么明显,宦官们都看出来了,于是假传何太后的命令诓骗何进入宫,将何进斩杀。(详情请见后汉书何进传)

何进的部下们见何进被杀,便领军攻打宫门,段珪、张让等宦官劫持少帝和陈留王仓惶出逃。袁绍等人斩杀何苗、许相还有赵忠等人后,再去追段珪、张让,却得知他们已经投河自尽了,而董卓先遇到少帝,已经往洛阳赶来。当时陈琳、鲍信等人觉得董卓居心叵测又兵强马壮,劝袁绍率先攻击董卓。袁绍见到兵马齐整、浩浩荡荡的董卓大军,心中衡量了下,不敢轻举妄动。

铲除宦官

董卓得势后十分骄横,他想通过废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进一步加强个人权威。他傲慢地对袁绍说:“少帝暗弱,不应当天下之主,我想改立陈留王为帝”。袁绍回答道:“当今圣上并没有什么不好的行为,如果你任意妄为,行废嫡立庶之事,恐怕天下人不服”。董卓站起身拿着宝剑呵斥袁绍:“你小子竟然敢这样说,你不知道现在天下事都是我来决定的吗,我想这样做谁敢反对?”袁绍勃然大怒:“天下强大的人,难道只有你董公一人?”说完拿起刀向董卓拱了拱手,扬长而去。袁绍知道自己处境危险,就把符节挂在东门外,往冀州逃去。

《英雄记》:董卓谓袁绍曰:“皇帝冲暗,非万机之主。陈留王犹胜,今欲立之。”绍勃然曰:“天下健者岂惟董公?”横刀长揖径出,悬节于东门而奔冀州。

董卓想下令通缉袁绍,朝中和袁绍亲善的人就劝董卓不要追捕袁绍,封他个官做以安其心。于是袁绍被任命为勃海太守,奉邟乡侯。初平元年正月,袁绍在渤海起兵讨伐董卓,因为袁绍声名远播,所以推举袁绍为盟主,袁绍自领车骑将军,和王匡在河内驻扎,其他人各自在酸枣、颖川、鲁阳等地纷纷响应。

起兵伐董

董卓得知袁绍、袁术兄弟起兵讨伐他,感叹了句:“但杀二袁儿,则天下自服矣”。于是把袁绍的叔父袁隗以及袁氏宗族全部给杀害。这时天下的豪杰大多数人都听闻袁绍的声名,知道他因为讨董而全族被害,纷纷打着袁氏的旗号起兵响应,想为袁绍报仇。董卓在几次败在孙坚之手后,见关东军声势越来越壮大,便挟持献帝驱赶百姓,迁都到长安。期间,曹操责备酸枣张邈等人不思进取,自己带军追击董卓,被徐荣带兵大败,去河内投奔了袁绍,袁绍在平定河北后派曹操去东郡担任太守,后支持曹操占领兖州(袁绍大意了,这个小弟可不好控制)。

《三国志武帝纪》:(曹操)到荥阳汴水,遇卓将徐荣,与战不利,士卒死伤甚多。复收兵得千余人,进屯河内。袁绍因表太祖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

收留曹操

董卓迁都长安后,袁绍与冀州牧韩馥立幽州牧刘虞为帝,遣使奉章诣虞,虞不敢受。而袁术也因为有自立之心,也公然表示反对,两个兄弟之间的矛盾再次加深,袁术带领孙坚和公孙瓒、陶谦结盟,而袁绍则拉拢刘表,带着曹操、臧洪和袁术对抗。而其他诸侯也为了各自利益,也开始了互相攻伐。韩馥害怕袁绍做大,就削减了他的军需开支。袁绍就听从谋士逢纪的计策,忽悠公孙瓒攻打冀州。韩馥吃了一次败仗,惊慌失措,这时袁绍再派荀谌和高干两人去说服韩馥,轻松拿下带甲十万的冀州。

《魏志》曰:韩馥为冀州牧,公孙瓒欲袭之。袁绍使高幹讽馥,令以冀州让绍。馥素恇怯,因然其计,馥长史耿武谏曰:"冀州虽鄙,带甲百万,穀支十年。袁绍孤客穷军,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乳哺,立可饿杀,奈何以州与之?"馥不从,以州与绍。

拿下冀州

公孙瓒白白给袁绍打工,结果毛都没有捞着,大怒的他带着白马义从攻打袁绍,一路披靡直下好几城。袁绍没有办法,只能亲自领兵到界桥和公孙瓒交战。公孙瓒见袁绍兵少,轻敌直接发起突击,被鞠义带着八百先登死士击溃,袁绍命令部队跟随鞠义掩杀敌军,一直追到公孙瓒的营地。袁绍自己只带着百来名大戟士保护着,没想到公孙瓒溃逃的二千多骑兵突然出现,重重围住了袁绍,箭如雨下。田丰想拉着袁绍躲入墙壁内,袁绍将头盔使劲的往地下室一摔,大喊道:大丈夫就该上前死战,躲进墙角,就能保证活命吗?于是指挥弓弩手反击,射杀不少敌军,由于那些骑兵没有认出袁绍,也就没那么拼命了。直到鞠义赶来,公孙瓒的骑兵才退去。

《英雄记》:绍在后,未到桥十数里,下马发鞍,见瓒已破,不为设备,惟帐下强弩数十张,大戟士百余人自随。瓒部迸骑二千余匹卒至,便围绍数重,弓矢雨下,别驾从事田丰扶绍欲却入空垣,绍以兜鍪扑地曰:“大丈夫当前斗死,而入墙间,岂可得活乎?”强弩乃乱发,多所杀伤。瓒骑不知是绍,亦稍引却,麹义来迎,乃散去。

界桥大败公孙瓒

初平三年,袁术与袁绍矛盾激化,开始全面开战(这是袁绍和袁术两袁争霸的一年,其中参与的诸侯有袁绍、曹操、刘表一方,对抗袁术、孙坚、公孙瓒和陶谦。这次大战参与的诸侯人数之多绝无仅有,但是史书只有一笔带过,难道是因为参与的两主角是败寇吗?)。袁术先派孙坚去攻击刘表,再写信给公孙瓒说袁绍不是袁氏子孙,并向他请求派兵支援,而自己也在着手准备攻打曹操。公孙瓒令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同时联合陶谦,用来威逼袁绍。袁绍和曹操、刘表联手,大败袁术、公孙瓒以及陶谦、孙坚的联军。

《后汉书袁绍传》:三年,瓚又遣兵至龙凑挑战,绍复击破之。瓚遂还幽州,不敢复出。

《三国志孙坚传》:初平三年,术使坚征荆州,击刘表。表遣黄祖逆于樊、邓之间。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

《三国志魏武帝纪》:四年春,军鄄城。荆州牧刘表断术粮道,术引军入陈留,屯封丘,黑山余贼及于夫罗等佐之。术使将刘详屯匡亭。太祖击详,术救之,与战,大破之。

诸侯混战,孙坚战死

初平四年,朝廷派人来劝和,袁绍、公孙瓒宣告休战。三月,袁绍南下薄落津,和手下将领在开庆功宴。忽然听到魏郡发生叛乱,造反的兵士和黑山军会合后,占领了邺城。袁绍部下因为有家属在邺城,要么神色大变,要么放声大哭,只有袁绍面不改色,谈笑自若。不久黑山军中的叛徒陶升,他把袁绍和州内官吏家属保护起来,并把他们送往斥丘。袁绍进屯斥丘,任命陶升为建义中郎将。随后袁绍领兵征讨黑山军,诛灭于毒、左髭丈八、青牛角等十来支黑山军。

兴平二年十二月,献帝和百官逃出长安在安邑住下,袁绍派郭图带着金银钱粮去朝拜。郭图回来后劝说袁绍把献帝迎到邺城,袁绍没采纳他的建议。第二年八月,曹操把献帝迎到许县,用正统朝廷的名义收复了河南一带的土地,关中诸州、郡也都表示臣服,袁绍此时才醒悟借重天子的重要,为当初未听郭图的建议而后悔不已。袁绍要求曹操把献帝送到邺城,但此时羽翼已丰的曹操断然拒绝。

曹操迎回献帝,羽翼已丰

为了安抚袁绍,封袁绍为太尉、邺侯。袁绍因为曹操是大将军,地位还在他之上,感到耻辱。上表不受封,并愤怒大骂曹操忘恩负义,忘了当初他袁绍多次解救于他,现在曹操却想以献帝的名义压他一头。曹操惧怕袁绍的势力,把大将军之位让给了袁绍。

曹操《述志令》:“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

建安三年,袁绍攻打幽州,用地道火攻之计拿下易京,公孙瓒无路可走引火自焚。袁绍占据冀、青、幽、并四州,拥有几十万军队,成为了汉末群雄割据时期的最强诸侯。

《英雄记》:瓒诸将家家各有高楼,楼以千计。瓒作铁门,居楼上,屏去左右,婢妾侍侧,汲上文书。袁绍分部攻者掘地为道,穿穴其楼下,稍稍施木柱之,度足达半,便烧所施之柱,楼辄倾倒。

冀、青、并、幽州示意图

纵观袁绍一生,出生很高但却不如袁术;从小就不甘人下又自强不息,搞定了张让等太监;单骑出奔,一呼百应,拿下河北之地,曾经是天下最强诸侯。简直就是个英明神武、文韬武略的一代雄主啊,只要袁绍在官渡之战击败曹操,他就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一统天下,然后被后人所称颂。

可惜袁绍为人宽厚,但不严明;野心大却又搞不定属下复杂的人际关系,缺乏凝聚力。直到袁绍在官渡之战遇到了自己培养出来的克星,更加狠辣的曹操,导致功败垂成(官渡之战的失败太离奇了,多种因素导致袁绍的失败,有空专门介绍下官渡之战)。本来一次失败都不算事,要知道他除了有群众基础,还有幽州、并州和天下最富庶的冀州之地呢。而且曹操这个时候也损伤不小,也已回许都了。要是好好反省这次失败,重整旗鼓,下次胜败也未可知。看看曹操、刘备哪个不是百折不挠,才创立下一番基业的。只能说袁绍脸皮太薄,两年后就因为羞怒交加病逝了。

《三国志袁绍传》:“冀州城邑多叛,绍复击定之。自军败后发病,七年,忧死。”

《献帝春秋》:绍为人政宽,百姓德之。河北士女莫不伤怨,市巷挥泪,如或丧亲。

袁绍

荀彧: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

荀攸:绍以宽厚得众心。

郭嘉:袁绍有恩于民夷。

范晔:袁绍初以豪侠得众,遂怀雄霸之图,天下胜兵举旗者,莫不假以为名。及临场决敌,则悍夫争命;深筹高议,则智士倾心。盛哉乎,其所资也。绍外宽雅有局度,忧喜不形于色,而性矜愎自高,短于从善,故至于败。

1.《解读历史那些趣事_袁绍,一个最有希望快速一统天下的诸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解读历史那些趣事_袁绍,一个最有希望快速一统天下的诸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808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