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作为风云大国,德英法三国在世界近代史上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特别是英国,是殖民地面积超过3300万平方公里的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

而即便三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后盛极而衰,三国在欧洲内部依然是名副其实的三驾马车。

由于历史发展轨迹的大相径庭,虽然今天的德英法三国同属发达国家阵营,依然是国际社会举足轻重的大国,但三国的侧重点各有千秋,这也决定了三国无论当下的综合国力还是未来发展的潜力都南辕北辙。

那么德英法三国中,谁的综合国力和潜力更大一些呢?静夜史认为是德国无疑,这其中不仅仅是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既定模式,更是因为德国在19世纪末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就注定了其综合国力是英法两国望尘莫及的。

自大航海时代到来开始,西欧资本主义强国纷纷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在经历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帝国的投石问路,荷兰商业帝国的承上启下后,英国成为殖民帝国的集大成者,而同时期崛起的法国则稍逊风骚。

相比于欧洲大陆上深受封建主义笼罩的各国而言,孤悬海外的英国敢为天下先,在1689年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后,又从1785年开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相比之下,作为欧洲大陆第一强国的法国在经历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后,也紧随英国之后完成工业革命,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由于两国的路线高度相似,因此英法两国开始狼狈为奸,比如1856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而在英法两国如火如荼地扩张时,德国虽然也受到了工业革命的气息,但四分五裂的政治环境注定了德国必然一事无成。直到铁血宰相比斯麦的出现,德国的崛起才终于看到了曙光。

作为德国的战略大师,俾斯麦不仅有铁血的手腕,更有纵横捭阖的外交智慧。这使得普鲁士能够在短短数年时间里便陆续击败丹麦、奥地利以及法国,于1871年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

由于全球范围内的殖民地被英法美等国瓜分殆尽,因此当德国爬上世界大国的宝座时,已经没有了殖民扩张的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下,俾斯麦大胆抛出“殖民地无用论”,将更多精力用于德国国内基础建设。

由于德国统一时第二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因此德国在进行工业革命时采用的是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的方式,这使得德国在短短数年时间里便走完了英法等国几十年的发展之路,真正实现了高起点崛起。

相比于英法等国将大量精力用在殖民地扩张上,因为德国将大量精力转向国内,为“德国制造”打下了雄厚的基础。而且因为德国极其重视教育,一战前妇女受教育比例超过90%,这为德国培养了一大批产业工人,成为德国不断东山再起的根本因素。

但德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要求德国的国家机器必须为容克大资本家开拓更加广阔的全球市场,并掠夺更多的原料,这注定了德国必然要挑战英法等国的权威,于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作为一战战败国,德国损失了1/8的领土,但依靠雄厚的基础,战后得到美国贷款的德国仍然迅速恢复了实力。而作为战胜国的英法两国却元气大伤,特别是英国在殖民地统治力不从心的情况下,于1931年通过了《威斯敏斯特法案》,标志着其殖民帝国开始瓦解。

而且因为一战的巨大人员伤亡,战后的英法两国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绥靖政策,即默许德国壮大而后进攻苏联,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

可惜希特勒和斯大林都不是傻子。在通过1929年经济危机的宝贵契机上台后,希特勒利用绥靖政策的宝贵机遇大力发展军备,很快成为西欧第一强国。而后德国掀起二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消灭了法国,打残了英国。

不过德国终归还是难逃惨败的命运,二战结束后,德国不仅再度丧失数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尤其是强大的加里西亚工业基地,且国土被四大国分割占领,而后成为冷战前沿。

但顶着战败国身份的联邦德国,因为相对彻底的去军事化,反而能够利用其既有优势迅速崛起,并于1955年再度成为西欧第一经济强国。

民主德国虽然脱离了资本主义阵营,但因为强大的工业基础,依然是共产主义阵营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而英法作为战胜国,经历了二战后反而更加一蹶不振。

英国方面:

虽然收获了战胜国的名号和五常地位,但元气大伤的英国彻底失去了对殖民地的控制能力,而因为殖民地是英国的立国之本,这使得英国彻底沦为二线强国。

不过好在英国,在二战前采取了相对灵活的政策以退为进,建立了英联邦,这使得即便英国失去了一线强国地位依然是英联邦名副其实的领袖,英语仍然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英国的软实力依然数一数二。

但因为传统的大陆平衡政策作祟,即便彻底沦落,英国也不愿看到欧洲大陆出现强权力量,因此对于法德和解并开启一体化进程的努力,英国一直相当抗拒。相对务实的国策在给英国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也让英国失去了东山再起的可能性。

法国方面:

有赖于美苏英三国的博弈,法国几乎捡了一个五常席位。而且因为在二战中几乎元气未伤,二战后的法国反而成为西欧第一军事强国。

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法国意识到欧洲已经整体沦落的现实,但依然倔强地想要在美苏之间走出第三条道路,尤其是戴高乐政府,不仅从美国搬回了黄金,还退出了北约,可以说相当硬核。

但,骄傲的高卢鸡膨胀得过了头,相比于英国建立英联邦的灵活策略,法国对殖民地的态度相当简单,就是一个字“干”。于是二战后成功复国的法国在越南卷土重来,但被中苏两国打得怀疑人生。

而且在殖民地大本营西非,法国也始终奉行镇压哲学,这使得渴求独立的西非国家对法国恨之入骨。

今天的法国,虽然有五常席位,有核武器和航母等大国重器,但在国际影响力上和英国差了十万九千里。

相比于英法两国,不得不低调的德国反而在务实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希特勒发动二战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统一欧洲,而在战争无法达成目标的情况下,二战后的德国竟然通过建立欧盟的形式成功了。

虽然今天的欧盟内部是法德两国领导,但德国无疑更名副其实。

虽然德国因二战战败国的身份,没有五常席位,不能拥有核武器,但因为“统一欧洲”才是德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可以说当下的欧洲正在按照德国的路线发展。

因为1990年苏联未干涉两德统一,因此今天的德国与俄罗斯仍然保持了相对密切的联系;虽然美国是欧洲的实际领导者,但“不能没有德国”的潜意识使得当下的美国无法和德国撕破脸,因此德国是欧洲最有实力的国家。

在这样的情况下,静夜史有理由相信:如果松开锁链,德国必将再度震惊世界!

经历了二战的洗礼和冷战时期的沉淀,今天的德英法三国,仍然可以说各领风骚:

英国:面积24.4万平方公里,拥有人口约6000万,2018年GDP为28088.99亿美元。宝刀未老的伦敦依然是世界主要金融中心和原油期货中心之一;

法国:面积67.3万平方公里,拥有人口约6700万,2018年GDP为27946.96亿美元。巴黎不仅是欧洲浪漫之都,法国军事力量在欧洲也是首屈一指;

德国:面积35.7万平方公里,拥有人口约8000万,2018年GDP为40291.40亿美元。“德国制造”依然是德国最亮眼的名片,而且区域发展相对均衡的模式注定了德国经济实力异常强大。

概括说来,在经济方面,德国无论总量还是人均都远超英法两国,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德国的模式确实比英法两国先进,未来的潜力也远远大于英法两国。

而且当下的英国被积重难返的“脱欧”运动以及此起彼伏的“脱英”运动搞得焦头烂额,极有可能导致英国的四分五裂;而法国的黄马甲运动依然在冲击着法国社会的正常秩序。只有德国,虽然长期被人口负增长问题困扰,但政局的稳定是国家发展的最大财富。

德国唯一需要担心的是英国的脱欧运动对欧盟产生的潜在影响力,毕竟欧盟的兴衰关系着“德国梦”的成败。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1.《【一战时期有哪些国家加入了三国】专题三国争霸各有千秋?欧洲三驾马车德英法三国谁的实力和潜力更大?》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一战时期有哪些国家加入了三国】专题三国争霸各有千秋?欧洲三驾马车德英法三国谁的实力和潜力更大?》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13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