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生和他的木刻版《清明上河图》。

宋永根摄

导语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不朽之作,如今,在邗江区甘泉街道长塘村,有一位民间工匠,潜心两年时间,利用金丝楠木板雕出4米长、0.7米宽的木刻版“清明上河图”(局部)。据了解,像这样以木雕技艺再现古代绘画精品《清明上河图》的做法,在全国尚不多见。

3D版“清明上河图”再现繁华

昨天上午,记者在长塘村周善生家的院落里看到,木刻版“清明上河图”(局部)已基本完成。木刻版“清明上河图”(局部)对画面人物数量作了适度压缩,再现了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山峦、宫殿、长廊、亭台,甚至河中的运输、观光船只等,都一一得到展现,镂空雕刻的柳树、松树、花草、桥梁、护栏等清晰可见。

“北宋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美术史上的奇迹。多年来,我心中一直有个梦想,要以自己手中的刻刀,把《清明上河图》以木雕的形式展现出来。有人说这是一部‘3D版’的‘清明上河图’,我希望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周善生说,将来有机会要将木刻版“清明上河图”在一些重要场合展出。

远离城市喧嚣,两年磨一剑

要把近千年前的经典用刻刀再现,绝不是件容易的事。周善生要对原作画面线条、用色作出适度取舍,从现代人观赏的角度再构思,突出一些扬州木雕艺术元素,实际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2016年,他对原画作细心揣摩,拿出初步设计稿。然后,买来了明代的金丝楠木,按自己构思雕刻出画作景观与人物。

“这是个细活,来不得半点马虎与浮躁。每次操作前,我都远离城市喧嚣,设法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周善生指着木雕上镂空刻出的各种树木告诉记者,“树叶、草木的缝隙中是宫墙,墙上的纹饰最难雕刻。越是细微处越要认真,因为一刀败笔,后面就很难弥补。一件成功的艺术品,都是经过几年、甚至十多年的打磨,其中付出的心血只有自己知道。”

草根工匠曾“克隆”乾隆龙椅

今年56岁的周善生,从18岁开始学木匠技艺,那时就喜爱雕刻。“当年要不是因为色盲,对红绿颜色不敏感,我就考上美术院校了。”年轻时与艺术梦失之交臂,让他至今唏嘘不已。

蛰伏在乡村一隅,周善生并没有放弃艺术梦。这几年,他偶有得意之作问世。2016年夏天,他按原比例镂空雕刻的“乾隆龙椅”在扬州486非遗集聚区一经展出,就技惊四座。这张历经5年时间制作出的龙椅,造型精巧,玲珑剔透,与真椅放在一起,普通群众很难区分真假,展现了扬州金丝楠木雕刻的精湛工艺。

此外,2010年他携带两件木雕作品赴沪参加世博会,其中一幅山水图被游客相中买走,另一幅《渔村远岫图》则获得全国银奖,至今挂在家中。(李宏清 张鹏 高宝亮)

1.《【3d宋朝】专题再现北宋汴京繁华景象 扬州草根工匠雕出3D“清明上河图”》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3d宋朝】专题再现北宋汴京繁华景象 扬州草根工匠雕出3D“清明上河图”》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37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