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文忠公文集》曾言:“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自古以来,无论身处何种社会阶层中,我国民众皆未忽视教育与读书的重要意义。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发展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阶级地位划分十分明显,凡有着显赫身份之人,均能享受富贵人生,但社会底层民众,却过着十分困苦的生活。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一般都认为乞丐是社会中最卑微的存在,但在中国的诸多乞丐中,却有这样一位有着特殊成就之人。早年期间的他沿街乞讨38年的时间,过着极为苦难的日子,但晚年时期的他,却因做了一件事情而被载入史册,成为无数人敬仰的对象。这位中国乞丐第一人究竟何许人也?晚年时期的他又做出何种留名青史的举动呢?

这位被称为中国乞丐第一人的乞丐便是武训,他出生于1838年。作为一位贫苦农民的后代,武训在七岁那年便失去了自己的父亲,而后不得不以乞讨为生。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武训并无读书的机会,如此一来,武训便成为一位目不识丁之人。

在14岁以后,武训曾为许多富贵人家帮佣,但当时的他因不识字,遭到雇主的欺瞒。许多雇主甚至做出假账,谎称武训的工资早已支完。在讨要工资的过程中,武训非但没能争取到属于自己的权益,反而被诬陷为无赖之人,进而遭到一顿毒打。

对于武训来说,诸如此类的经历令其倍感失望。后期,为解决生活上的困境,同时对更多贫困子弟予以帮助,武训决定行乞兴学。在21岁时,武训重新当上了乞丐,并开始为时38年的乞讨生涯。

与其他乞丐不同,在武训乞讨的过程中,将钱悉数攒下,以待来日创办私塾。在白天的乞讨结束后,晚上的武训还会以纺线的方式,赚取更多钱财。

作为一位乞丐,居无定所的武训攒下的钱财无处安放,便希望能够找来一户富庶人家存放钱财。经过多方打听,武训得知一位举人杨树坊为人正直,有着很好的名声。虽在最初拜见杨树坊的过程中,武训受困于乞丐的身份,未能得到杨树坊的接见,但在接连两天跪在杨家门口后,杨树坊终于为武训的行为而感动,进而打算对武训提供相应帮助。

据悉,当时的杨树坊不仅答应帮武训存钱,更要帮助他兴办私塾,在杨树坊的帮助下,武训兴办私塾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武训的积蓄越来越多,而后,他便在馆陶、堂邑、临清三个县城购置田地300余亩。

在1888年,武训创办崇贤义塾,在后来的日子里,武训接连创办多家义塾,帮助许多没有能力读书的孩子,重获教育的机会。虽当时的武训已然成为一位较为富庶之人,但他却从未将钱财当成享乐的工具,而是继续过着清贫的生活。

在正式创办私塾之前,杨树坊曾劝说武训应该先娶妻生子,但在武训看来,只有兴办学校才是自己人生的唯一目标。从武训的这种思想中便能感受到,他是一位极为无私之人,若非他的存在,很多贫苦家庭的孩子都无法得到受教育的机会。

在创办私塾过后,武训经常会来到学校中探视,凡勤于授课的老师,都会得到武训的叩谢,而那些懒惰的老师,则会遭到武训的训斥。在武训的影响下,许多老师都能做到严于律己,将全部的精力用于培养学生之上。许多学生在了解过武训的故事之后,普遍能够做到努力学习,最终学有所成,对社会加以回馈。

基于这一原因,山东地区的清政府将其封为“义学正”,而后便赐给他黄马褂和乐善好施的牌匾,并准许其建立牌坊。1896年,五十九岁的武训因病离世,在武训的葬礼上,学生及老师皆痛哭不已,当地民众更是声泪俱下。据史料记载,自发为武训送葬之人达到数万名之多,对于一个乞丐来说,能够有着如此成就,显然十分不易。

结语

对武训来说,虽他仅是一位乞丐,但他却凭借自己的努力,帮助无数学子拥有得到教育的机会。正因如此,武训方能成为世人心中的中国乞丐第一人,得到后人的无数赞誉。

从武训的经历中便能感受到,无论身处哪个社会阶层中,都有机会为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中的种种等级差异便已不复存在,而无论身处哪个岗位,皆须做到努力奋斗,以自己最大的能力,为国家社会及个人发展作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资料:《兴学义丐——武训》

1.《忆沫史事 他沿街乞讨38年,却被载入史册,只因在晚年做了这样一件大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忆沫史事 他沿街乞讨38年,却被载入史册,只因在晚年做了这样一件大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906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