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托孤大臣杨士奇早年的经历非常传奇。

他小时候跟随母亲改嫁,但是在参加“继父”祭拜的时候却跑走了,跑到一个僻静处,用土块堆出神位,对着自己的亲生父亲祭拜。

继父看到后,说道:“以后你不用随我的姓了。”

其实在杨士奇幼年时候,母亲改嫁罗性。

罗性为人孤傲,不易亲近,要求杨士奇跟随自己的姓氏。后来罗性去祭拜罗氏祖先的时候,杨士奇却逃跑了,他用土块摆出神位的样子,祭拜自己的祖先。

罗性看到后,平静的说道:“恢复你的杨姓吧。”

幼年的杨士奇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以为这位“继父”看到自己的出格行为,十分生气,可能就要抛弃他们母子了。如果失去了这样“继父”的庇佑,自己和母亲又能去哪里呢?

没想到罗性平静地回答说:“不是那个意思,我的几个孩子都不争气,希望你以后可以多多照顾他们一些。”

你才八岁,却能够寄人篱下而不堕其志,不忘祖先,你将来必成大器!你不必改姓了,将来你必定不会辱没生父的姓氏。

显然,罗性虽是一个不苟言笑的的士绅,但是看人很准,杨士奇这么小就有这么优秀的素质,将来一定会有大出息。

果然,现实如同罗性预料的一样,杨士奇后来进入内阁,成为大明王朝中央决策机构的重要人物。这固然有杨大人的天分和后天的努力,同样也和罗性这位继父的赏识和尊敬密不可分。

而且,杨大人后来成为了皇太子朱高炽的老师,还在永乐晚年,成为朱棣的托孤大臣,成为“三杨”内阁的重要人物,为开辟“仁宣盛世”也建立了莫大的功勋。

其实,我们看杨大人的成功,确实可以从小时候就可以看出来。他的父亲早亡,童年跟着母亲一起生活,母亲为了他,含辛茹苦,很多的东西都是变卖或者当了,但是她却保留了很多书籍给杨士奇读。

据说,杨士奇在五岁的时候就可以把一本《大学》背得滚瓜烂熟了。

后来,杨大人在“继父”罗性的帮助下,慢慢成长起来了。

当时的他,虽然家境窘迫,但是却乐于助人,当时的他,只做了一个小小的教书先生,但是却把一半的钱全部给了另一个家境也不好的人,让他读书。

而当他把这件事和母亲一说,母亲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十分欣慰地说:“我儿子有这样的觉悟和气度,我没有白白教育你。”

而且,还可以给大家举个例子,说明一下杨大人的思维是非常机警的。杨大人当年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县里做个教育专员,工作不大,职务也不重要,可就是这么个不重要的职务,杨大人干了几天,官印还给丢了。

这要是遇上齐泰和黄子澄,方孝孺这些人,估计就得急死,赶紧找上面承认错误,然后主动给自己关禁闭,检讨罪行,可是杨大人没这么傻,他知道官印丢了,就逃跑了。因为他明白,这种小事就算上头知道了,也不会全国通缉,官没了自然有人会顶上去,自己还不如跑了去别的地方换个心情呢。

人们常说:读书多了就变成书呆子了,这句话其实并不是毫无道理。但是在杨大人这里,变通才是他最大的法宝,也正是他灵活多变,聪慧明理,后来才为大明做出杰出贡献,开启“仁宣盛世”。

这是他无上的功业,也值得我们后人深深怀念。

1.《精神支柱的作用 朱棣的托孤大臣——杨士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精神支柱的作用 朱棣的托孤大臣——杨士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8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