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晖 

湖北瀛通通讯线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文 | 戴佩文 图 | 受访者提供

采访,在原定的时间点往后顺延了两个小时。

晚上 9 点 20 分,黄晖处理完了手上的事务,终于暂歇了口气,接下来近三个小时的采访和交谈,似乎让这个“几乎所有身心都放在公司事务上”的人,找到了久违的惬意。

“行踪不定”“没有休息日”,是黄晖给同事、朋友的第一印象,也是他工作的常态。

从开始创业,到带领湖北瀛通通讯线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瀛通)上市,黄晖实现了从创业者到企业家的“转身”,他也深知这对公司、对自己意味着什么。

“责任更大、更重。”简洁而又严肃的回答里,是他对自己角色的再认识和对瀛通未来发展的决心。不过,作为公司董事长,摆在他面前直接且现实的问题是,面对着迷离的经济形势和腥烈的市场环境,他该如何带领站在新起点的瀛通,壮大自己赢得市场。

2017 年 10 月,瀛通获得首届湖北省改革奖。“我们将继续突破自身、坚定梦想、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他相信,“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就没有不成功的。”

瀛通“新纪元”

即使过去了近 7 个月,但黄晖对 2017年 4 月 13 日的情形记忆犹新。当天,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他敲响了意味着瀛通正式登陆资本市场的上市宝钟。

2017 年 4 月 13 日,瀛通通讯在深交所上市,站上了新的起点

“登陆国内资本市场是瀛通人一直以来的梦想,从 2010 年开始我们就筹划上市,我们非常期望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来做大做强主业,立足中国,走向世界,实现我们的企业梦和慈善梦。”在上市仪式上,回想一路走来的创业历程,黄晖满怀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此时,距离这家来自于通城县的民营上市公司成立已经第 8 个年头,也是黄晖创业打基础的第 18 个年。

纵观瀛通的发展历程,从一个小的创业公司到规模与实力迅速壮大,瀛通已经成为了以各类耳机线、数据线、音频线、耳机半成品、耳机成品及智能穿戴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企业。

一组直观的数据体现着瀛通的发展成绩:目前,瀛通已经拥有 8 个子公司(浦北瀛通智能电子有限公司正在办理工商注册)、5大生产基地、4家研发中心、1个管理学院。2016 年,瀛通仅耳机线的生产长度就达数十万公里。凭借出色的产品性能和大规模生产、研发能力,瀛通成为多家国际品牌供应商,跻身中国电子元件百强。

而随着公司“拥抱”资本市场,瀛通也开启了发展的“新纪元”。

“成功上市是瀛通一个新的起点、新的跨越。”面对着这一新起点,黄晖清晰地感受到公司上市之后自己的改变,“从一个一般的企业到一个公众的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感是要大大加强的。我们要对股民负责,对股东负责,对社会负责。”他对《楚商》记者坦言,“上市其实也是对个人及公司发展的鞭策,让我们的动力也更强。”

不仅如此,公司登上资本市场,对企业发展布局站位会更高,视野会更远,也让公司未来的战略方向和布局更加明晰。

“现在,公司业务进行重新布局,已经形成了以线材、精密制造、耳机、数据线等四大板块业务。”黄晖表示,瀛通将通过清晰公司的业务板块,在各个细分领域里将发展基础夯实。

在此基础上,适当拓展其他领域的应用是拓展市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按照下一步的发展规划,瀛通通讯将紧跟下游产品的发展趋势,通过产品研发和创新,形成较为完整的产品结构。

“我们将以上市为新的起点,专业、专注于耳机用微细通讯线材领域,以人才、科技创新和企业文化来引领企业的发展,努力成为通讯线材及电声产品行业内一流的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黄晖说。

“国际化”提速

由于耳机用微细通信线材的性能特点受下游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技术发展影响较大,每一次下游产品的技术革新和更新换代都会给线材生产工艺带来巨大的影响甚至变革。在此背景下,如何寻找新的增长点,是瀛通所要考虑的问题。

“走出去”,被黄晖视为瀛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一方面,全球范围内,市场信息时刻在变动,如何能够获取最前沿的市场动态,将市场触角延伸到海外是最直接最快速的方法;另一方面,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瀛通需要更大的市场来满足发展的需要,“走出去”是拓展市场、走向世界的有效方法之一。

6 月 28 日,瀛通在海外投资成立的第二家子公司—瀛通(印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举行开业典礼。“印度瀛通隆重开业,再次开启了我们走向世界的新篇章。”在开业致辞中,黄晖说。

在此之前的 2016 年 5 月,瀛通(越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开业,就已经标志着瀛通正式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事实上,在创业初期的时候,黄晖就已经开始接触到“国际化”的业务。

2002 年,一位美国商人到东莞为飞利浦公司寻找一种特殊线材。由于技术难度大、成本高,许多电线企业都不愿“接活”。黄晖和其团队试验上百次,终于在半年后拿出合格样品,签下 2000 万元大单,让黄晖终于看到了企业发展的曙光……

这笔来自海外的幸运订单,可以看成是他最早接触的海外业务;而这份经历,也成了他日后坚持走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原动力。

在黄晖看来,国外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和空间,“走出去”有助于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以及综合竞争力。“当前瀛通正在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大踏步‘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主动参与国际竞争。”

值得一提的是,在用人方面方面,瀛通树立“人才先行”理念,在加强员工培训的同时,在海外设立研发部门,招募国际人才;在原材料的采购上,瀛通也坚持全球化采购,根据需要从美国、德国、日本、越南、印度等国家进行采购。

“我们从国外采购物料,是因为其在我们国内还存在一些短板,我们把一些优质的材料、新材料,把它采购过来,通过我们自己的研发力度和创新水平,使我们的产品在行业里面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黄晖说。

一个具有说服力的成绩是,目前,瀛通产品畅销美国、日本、英国、德国、韩国等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是苹果、三星、索尼、富士康、华为、飞利浦等国际知名终端品牌的直接或间接供应商。

“回归经济”践行者

在位于通城县隽水镇铁柱工业园的生产基地,瀛通公司厂房里整齐排列的设备有条不紊地运行……

2007 年,在东莞通讯线材市场闯荡多年的黄晖,就已经在家乡招商引资的号召下,回到通城创业,并将瀛通的总部放在通城——作为一个培养了自己的土地,黄晖从骨子里对通城有种“家乡情结”,“当时就想着回来帮助一下父老乡亲,让通城发展得好一点。”

通城属于交通不方便的偏僻山城,曾经各项硬件设施尚不完善,企业要正常运作面临着物流难、业务难、交期难、人才难、管理难、信息难的“六难”处境,想要把企业做起来不是一件易事。

2007年12月,黄晖带着团队迎难而上,投资 1.5 亿元,在通城经济开发区创办了湖北瀛通电子有限公司,以高起点、高标准打造了一个线材综合生产基地,从事耳机线等通讯线材生产。

“适应环境,改变环境,主动解决问题”成了那两年黄晖二次创业的真实写照。两年后,2009 年 12 月,新工厂顺利建成投产。

当公司逐渐步入正轨,开始平稳发展,为了整合公司资源和业务,进一步完善产业链环节,打造产业集群。2013 年 5 月,黄晖在家乡又投资成立了湖北瀛新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在此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作为通城的代表性企业,近年来,瀛通和一大批电子龙头企业,带动了山区县城电子科技的发展,目前,通城县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该县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手机设计、加工、制造的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

瀛通的回归发展和壮大,带动了不少在外地的通城企业家回乡投资,龙头企业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已然显现

同时,瀛通的回归发展和壮大,带动了不少在外地的通城企业家回乡投资,龙头企业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已然显现。当下,通城县正在大力创新实施“回归经济”和“总部经济”,希望借此拓展投资空间,激发投资活力,推动通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目前,围绕着电子信息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发展,通城计划打造华中地区首个手机小镇。

按照通城县委县政府的思路,手机小镇将围绕着手机制造业,不做手机,只为手机上下游产业链做配套,以小镇的建设带动企业的聚集,促进产业融合,从而推动通城县域经济的发展。

“手机小镇一旦建立,将与瀛通互相助力,协同发展。”在黄晖看来,手机小镇也会吸引更多的手机零配件企业聚集,能加强瀛通与同行企业间的交流,也为通城的电子信息科技产业注入更多的活力。

以捐、助、扶“反哺”家乡

“致富不忘本,发家不忘情,社会有担当”,是黄晖和瀛通的价值取向和追求。从最初南下东莞打工,到后来自主创业,他一直心怀着一份回报家乡责任感。

“致富不忘本,发家不忘情,社会有担当”,是黄晖和瀛通的价值取向和追求

2017 年 7 月 6 日 , 在通城县举办的“明天会更好”精准扶贫慈善晚会上,瀛通公司捐款 200 万元 , 黄晖个人捐款 800 万元。

事实上,十多年来,黄晖一直积极支持家乡基础设施建设、支援教育事业和关爱社会弱势群体,并积极参与对口五里镇左港村精准扶贫行动。

通城县五里镇左港村,位于库区、山区之中,黄晖是从这里走出的企业家,逢年过节回乡,看到家乡求学的孩子仍走在泥泞路上,他下决心为家乡建一所好学校。

2010 年,黄晖牵头捐资近 1000 万元,在左港村高标准建成全省一流的汉、英、日全日制寄宿小学。在教学上,左港小学采取“汉英日”三语教学,为确保教学质量跟进,学校与知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授权左港小学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

深秋时节,在离左港不远的地方,一条全长 7.5 公路,路面宽达 7 米、耗资近2000 万的公路正在紧张施工中。作为连接五里镇程凤村和左港村的旅游公路,其出资人就是黄晖。

他表示,要想富先修路,把五里程凤村和左港村连成一体,将极大改善两村 7000多人的出行条件,同时对发展程凤鄂南板栗之乡和左港水库旅游,带动沿线两个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输血式”的扶贫之外,黄晖更注重“造血式”的扶贫。

在对口帮扶左港村的过程中,除了帮助建设基础设施,在方便安置户生产生活的同时,还为安置户后续发展观光旅游、休闲农业奠定基础;在安置小区附近筹建蔬菜产业基地,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形式发展蔬菜、花卉等产业,帮助贫困搬迁群众解决就业问题。

数据显示,从 2014 年开始,瀛通已经累计帮助了本县数千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在瀛通的生产车间内,有一个可容纳500 人同时工作的特殊生产车间,这是瀛通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残疾劳动力人群而建,“有很多人有些许缺陷,但又不愿意一味接受施舍,他们更愿意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来获得收入。”黄晖解释建设这间车间的初衷,“我们应该用合理的方式来帮助他们,让他们体会到‘获得感’。”

回过头来看,黄晖在用实力证明自己的同时,也以实际行动“反哺”这片成就他和瀛通的土地,正如他所说,“我将积极践行瀛通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以劳动托起中国梦、企业梦,为实现科技瀛通、幸福瀛通、富裕家乡的梦想而努力奋斗!”铿锵的话语中,引领企业大发展的黄晖,也以一份拳拳之情,践行着自己的那份“初心”。

相关

更多相关精彩内容,请往下翻阅!

“四轮”驱动, 解码瀛通“蝶变”基因

1999 年,东莞。29 岁的黄晖开始了创业之旅。

一间不足 200 平米的厂房、一台旧电脑、四十三台绞线机……这是他创业的原始资本,也是他的全部家当。

当时的黄晖,想法简单而大胆:“我要创业,要办一个大工厂,开一家大公司。”

假如时间回到 1999 年,面对着无知的未来,创业者说大胆尝试往往能够成功那或许只是概率问题,但一个企业能够获得成功,却必然有着其独特的“基因”。

对于瀛通而言,同样如此。

在接受《楚商》记者采访时,黄晖尽可能地将瀛通的发展壮大归结于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和党的一系列利好政策。但我们似乎可以看到,瀛通在自身发展中,对外的市场策略和技术手段,对内的管理模式和文化氛围,犹如一辆汽车的四只轮子,共同构成了其前进的“原动力”。

紧盯市场前沿

在此次采访中,“满足客户需求”是黄晖说出的高频词汇。创业,其实就是生产产品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

1999 年,黄晖和朋友一起创办“东莞市常平明兴电线厂”,在此之前打工的那段时间,他工作的活动范围仅限于原工厂内,对工厂外的市场、东莞的地理环境基本不了解。初次创业,有技术有机器生产产品,但是如何打开市场?

“当时选择了最费时、却是最直接的方法——打电话”,他回忆,翻着一本厚厚的东莞黄页,成功率虽然只有百分之一,但只要客户有兴趣,他都会亲自带上样品,循着地图,到客户工厂去推销。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抢占市场,黄晖意识到,只有走在行业前列,将眼光紧盯市场的最前沿,才能有更多的机会。

因此,现在的瀛通十分注重对市场前沿信息的收集。

2016 年、2017 年,瀛通在越南和印度的子公司相继开业。黄晖透露,一方面,“走出去”是公司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业务的拓展,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站在全球市场范围内,收集行业以及国外市场的最新动态。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近年来,国际知名终端品牌厂商的产品推陈出新速度也很快,倒逼上游企业革新生产加工技术。作为瀛通而言,正是因为对着市场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有着把握,才能保证公司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通过长期稳定的经营,公司已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并与多家大型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进入了国内外知名品牌客户的供应链。

注重科研创新

按照生产工序,一副耳机的生产,大概要经过几个步骤:将热干面粗的铜线变成直径0.04毫米的铜丝;均匀地涂上各种不同颜色油漆;再将十几根一股像麻花一样扭在一起;然后进行上胶、插针、焊接、检测等多道工序。

“上胶环节,每一根线都要用设备检测,哪怕线材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误差,立马作废。”黄晖严肃的语气,正是瀛通对于产品质量的高要求。

在高精度的制造要求之下,公司必须具备高标准的技术和工艺。

为此,瀛通公司在成立之初,就组建了技术研发部门,聘用了一批在通讯线材领域经验丰富的研发人员从事研发工作。在生产方面配备优良的生产设备,采用先进的生产技艺和自动化设备,推行精益生产。

据介绍,公司每年在科技创新投入方面超过营收的 5%,研发团队紧贴客户,每年研发近7000款新品,其中有将近30%能够转换为订单,“公司的主要技术全部来自于自主研发。”

新品的市场预期效果也是建议瀛通创新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黄晖讲述这样一个小故事:曾经,公司研发出一款新产品,已经经过公司生产、检测各个环节,符合出厂标准,但是在市场中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此项目被迫中断。

通过与下游终端品牌厂商的长期配套研发,瀛通目前已经掌握了微细通讯线材相关的全套设计技术、工艺制作技术、检测测试技术、精密制造技术等核心技术,具有独立开发新款产品的能力。

数据显示,截止 2017 年 6 月 30 日,公司已经获得各项专利158项,其中发明专利39项,实用新型专利 114 项(其中,1 项为外国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 5 项。

“多维”管理模式引导

在对外走国际化路线的同时,瀛通在内部管理上也实施世界先进管理模式。

走在瀛通的工作车间,可以看到这样的一幅景象:每件工具,小到一个钳子都有固定的存放位置,每个工作台都非常整洁干净……

黄晖介绍,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先进的管理模式,聘请了一些外籍的顾问,工厂的管理得到快速提升,特别是引进了日本 的 5S(Seiri、Seiton、Seiso、Seiketsu、Shitsuke, 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管理模式,到后来 8S(在 5S 的基础上增加Safety、Save、Service,即安全、节约、服务)管理,“这个对我们整个现场的管理是非常有帮助和有作用的。”

目前,瀛通以形成包括走动式管理、精细化管理、创新型管理和全面管理在内的“多维管理模式”。

在瀛通公司,有一条生产线与其它生产线不同,这条生产线是从各个岗位挑出的最优秀的人组合成的一条“精准生产拉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个拉组是瀛通的标杆拉线,他们将会在每个岗位每个操作中的经验和手法形成标准,向全车间推广培训。

2012 年,瀛通耗资 1800 万,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打造瀛通管理学院,对每一位管理干部和见习官、优秀员工,以管理干部培训班的形式从领导力、管理力、品质与技能、企业文化等不同的方面进行循环培训。

“经过培训的学员,领导与管理能力在实际的管理中有了较大进步,特别是自身素质与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升。”黄晖说。

狠抓企业文化建设

在瀛通公司的厂区、车间、办公室,随处可见有关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愿景、企业使命、经营目标等企业文化宣传栏或标语。

在黄晖看来,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家精神的“源头活水”,亦是企业不断破浪前行的“引擎”。从多年的管理实践中,瀛通总结提炼出富有时代特征的“团结、诚信、执着、创新”企业核心价值观,是推动公司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软实力。

本着“以人为本,是才必得”的用人理念,长期致力于稳定、高效、现代化的团队建设,让瀛通汇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行业精英与专业人才。管理干部培训、员工技能培训讲课、丰富的业务生活,进一步地增强了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凝聚力。

在此过程中,瀛通还积极将党建融入企业文化。2009 年 12 月,在湖北瀛通电子有限公司正式开业庆典的前一天,公司党委就率先成立。

近年来,瀛通充分发挥党委在干部职工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企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开展各类活动,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也激发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了企业发展。

在实际的过程中,瀛通从全域谋划,做好“党建 +”工作,并积极与公司的人才工程、瀛通文化、科技创新等方面相融合,推动瀛通走上跨越发展之路。

“十九大召开之后,公司党委也积极组织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黄晖表示,十九大报告中为传统制造业发声,让努力拼搏在制造行业的企业家们更加有信心、有动力,“瀛通将继续努力,朝着全球高档耳机线材领航企业的目标继续前进。”

END

1.《封面人物 | 黄晖: 初心不改再启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封面人物 | 黄晖: 初心不改再启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3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