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看一个事物,就容易钻了牛角尖,往往浮在表面的东西被平白无故的忽略掉。六月份的时候,我写了一篇批评花袭人的文章,得到了很多红迷的关注:她必须为林黛玉的死负一半责任,姨娘地位比林妹妹活着更重要吗?

在评论区里有三种声音,一种是赞同我的观点,认为袭人是个有心机与谋略的丫头,为了保住自己姨娘的地位,竟做了许多不好的事情。另一种是反对,认为袭人只是想要保护贾宝玉,袭人是深爱着贾宝玉的,就如林黛玉也爱贾宝玉一样,爱应该不分高贵与低贱,只要爱了,就值得被尊重。

第三种就是我今天想要试着探讨的话题,也是一个红迷爱好者@梅110164396提出的,她说:

袭人是没有文化的很俗气的丫头,不管从世俗的眼光,还是从她个人的喜好、利益,她都更愿意宝玉娶宝姐姐而非林妹妹。要一个文盲理解志趣相投,心灵相通,灵魂相伴,是不是太为难她了呢?我也不喜欢袭人,因为她心理上是排斥林妹妹的,但纵观红楼那么多的薄命女,袭人的结局算是好的了,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敬爱的曹翁对袭人是一种什么态度呢——恨?怜?爱?……?

袭人是没有文化的很俗气的丫头,不管从世俗的眼光,还是从她个人的喜好、利益,她都更愿意宝玉娶宝姐姐而非林妹妹。要一个文盲理解志趣相投,心灵相通,灵魂相伴,是不是太为难她了呢?我也不喜欢袭人,因为她心理上是排斥林妹妹的,但纵观红楼那么多的薄命女,袭人的结局算是好的了,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敬爱的曹翁对袭人是一种什么态度呢——恨?怜?爱?……?

我以往看大观园里的众姑娘,都理所当然的认定了每个人性格和行为举止中的劣根性,对于一些超出常理和道德规范的事情,就觉得应该被批评。但是却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姑娘们的文化知识水平不一样。在这里梅提出了袭人的文化水平,根本不足以理解林黛玉,她不能够知道贾宝玉在林黛玉心中的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像袭人知识不多,并且不懂得很多艺术的人,大约生活只满足于安稳和富贵。

袭人十几岁就同贾宝玉发生关系,我一直批评她不检点,为了一个姨娘的地位出卖自己最珍贵的一夜。但是如今回头一想,她不就是那个穷人家的女儿吗?到贾府能够谋到姨娘的地位多么的荣耀啊!在那一部分穷苦人的世界里,生存都是大问题,还哪里有资本去考虑爱情。这样一想,袭人的所作所为自然而然,甚至有一些为袭人叹息和紧张。

曹雪芹没有给我们留下花袭人的判词,但是留下了一首巧妙的判词: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枉自”是指白白的对贾宝玉那么温和;“似桂如兰”则是陆游的诗典,暗指花袭人其名,却又在名字前加了空字;“优怜”指戏子,:“公子”自然便是贾宝玉。讲的明白一点,就是说:袭人白白的对贾宝玉好了一场,最后却什么也没有从贾宝玉那里得到。只是羡慕那一位戏子,得到了袭人如此美丽的女子,贾宝玉最终也是无缘的,不管是指继续被袭人服侍或者同袭人在一起。

高鹗续写的后八十回中,袭人嫁给了蒋玉菡。大约是遵守了作者的意思,但是整个《红楼梦》的故事里,她所表现出来的其实死一种顺从。说的好听点叫顺从,说的不好或许可以叫做“奴性”。

曹雪芹的判词就是他对袭人的态度,袭人做过的就是第一句,对贾宝玉的无微不至。比如后来宝玉获罪,她是可以像当初的晴雯那样悲烈的,也是可以像鸳鸯那么忠贞的,但是曹翁偏偏给她设置了一个戏子伴侣,袭人没有挣扎,就真的和蒋玉菡结成了夫妻。从前和公子的情谊何在?不过“奴性”二字。曹翁这么设定袭人,我想他大概想表达的就是当时社会中的这样一类人:

他们在生活的逼迫下,真的意境无法有自己的世界里。当生存成为问题,文化知识是什么?活着比天大。细细的探究袭人的出场,以及儿时的遭遇可见一斑。

但正如梅提到的,袭人的结局是较好的。这是否意味着曹文对这一类人的同情呢?

我是把袭人解读成了这样一类人,欠缺之处应该很多。十分期待,另有指正,欢迎交流!

1.《袭人为我所厌恶,她的结局却最好,曹雪芹何态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袭人为我所厌恶,她的结局却最好,曹雪芹何态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6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