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I卷作文这么写就对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一、审题

首先要注意以下几个命题人明确的要求:

①选择两三个关键词,选择两个可以,选择三个也可以,选一个或四个以上不行;

②关键词之间要形成有机关联,即两个关键词要形成不可分的统一性,估计并列关系不可以;

③关键词要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要求考生写出自己的认识,自己的个性;

④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是帮助外国青年,不是中国青年,帮助他们读懂中国。

怎么算“读懂”?原来不了解,现在了解了;原来所知肤浅,现在认识深入了;原来认识偏面,现在全面了;原来有误解有偏见,现在理解客观了……这些都可以看作读懂了!

⑤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⑦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⑧不少于800字。

前面四点是关键,后面三个是常规要求。

其次,要深入研究12个关键词:这12个关键词命题人好像是随机给出的,似乎故意打乱了顺序,考生可以任意两个或三个组合,研究它们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大熊猫、长城、京剧、中华美食,这些似乎属于传统文化;一带一路、广场舞、共享单车、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等似乎是现代性问题。这12个关键词有关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

中华美食、食品安全是食的问题;高铁、共享单车是行的问题;空气污染、美丽乡村似乎是住的问题,呼吸的问题;大熊猫、长城、广场舞可以看作休闲娱乐问题;移动支付涉及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带一路属于中国外交政策国际战略。这12个关键词涉及个人与国家、国内与国际等。

大熊猫、空气污染、美丽乡村似乎与自然有关,其它与社会人文有关;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似乎与高科技互联网相关;京剧、广场舞也可以看作文化的问题。

这12个关键词涉及中国的方方面面:自然、社会、历史、现实、文化、生活、科技……

总之,这12个关键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可写的范围非常广。

二、立意

我请教了数学老师,如果两个关键词一组,有66种组合;三个关键词一组,有220种组合。

理论上每一种组合都可以描绘一种不同的中国形象,只要考生脑洞大开,能发现或者构建不同关键词之间的有机关系。

比如,中华美食、食品安全组合可以谈中国的饮食文化;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组合可以谈中国的高速发展或者技术创新;高铁、大熊猫组合以可以写出游的方便;空气污染、广场舞组合可以谈中国独特的大妈户外运动问题及挑战;移动支付、共享单车、中华美食组合可以写骑共享单车去吃中华美食用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空气污染可以写骑单车可以节首资源清洁出行降低空气污染;共享单车、广场舞组合可以写大妈们不再跳广场舞而相约骑共享单车锻炼……

网上有许多组合的段子,虽然无厘头,但未尝不可以去写。

12个关键词给考生提供了丰富的组合可能,所以考生立意的方向可以说是无限的。

三、任务驱动性

这次作文可以看作任务驱动性作文,命题人要求考生写作的目的是“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这里考生要有读者意识、写作目的意识。

“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这里外国青年看成高中生的同龄人比较合适,对中国不了解,或了解很少,或者有误解,需要考生去向“外国青年”解释说明,帮助其读懂中国,深入、客观或全面理解中国。

写作时,考生可以把“外国青年”具体化,比如明确对方人数、大致年龄、性别、国籍、种族、信仰等,增强写作的针对性!

假设对方是穆斯林,如果向对方介绍我们有关猪肉的N种吃法,估计非常不得体!

另外,写作时可以设想具体的情景,比如你去美国某高中去访问,向对方介绍中国的情况;或者对方来中国参观,你带他(她)去吃饭;或者你在网上认识对方,向对方写信介绍对方感光兴趣的中国某个方面;或者对方来旅游,你是导游,带他们去长城去吃饭购物……

假设具体的情景,也有助于明确文体!

四、命题特点

开放性。有限定性,又给了考生最大的写作空间,切合课标的要求。这次作文为考生打开了无比广阔的写作空间,似乎史无前例;关键词限定、任务要求等,又有效防止了学生套作抄袭。

现实性。这12个关键词有关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特别是中国当下的社会现实,这些与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高中生也不例个。一方面这有利于中学生去写作,有动西可写,写真情实感;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增强对现实人生的认识和把握!

创新性。让学生通过关键词组合构思作文,是一大创新,对如何拓展学生写作空间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打破了学生的写作模式。高中老师可能训练学生写了大量传统的议论文,这次当然也可以写,但似乎又不那么顺手。

任务驱动性虽然不是完全创新,但进一步指明了未来高考命题的方向。

五、对几个质疑的看法

①只能写成颂歌体?

我看未必。材料中至少空气污染和食品安全两个关键词表明你可以谈中国存在的问题。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或多面性。为了外国青年正确全面深入了解中国,好的要谈,不好的也要谈,这样才更客观全面,才能更好的树立中国的形象。

比如移动支付,就可以谈它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微信支付与苹果支付的冲突等;广场舞可以谈这种中国特色的文化,也可以谈它带来的社会问题,比如扰民问题;长城是传大的建筑,如同埃及金字塔,但向外国青年谈谈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说明建造它的代价有何不可?

问题不在于能不能写中国的负面问题,问题在于这些问题是不是真实存在,还是故意抹黑自己崇洋媚外?

②是政治主题挂帅?

有些人认为这样的作文就是鼓励学生撒谎,是让学生搞政治宣传,是愚民。

我实在不理解这些人的逻辑。高铁、移动支付等,实实在在是我们的生活,方便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学生去写自己的真实体验感受,为什么一定就要说是搞政治意识形态宣传呢?

有这种认识的人难道不是只会“政治”的看问题吗?

③不公平,偏远农村的孩子写不了!

有可能,话不能说绝了。但这样的高中生应没有见过电视、不知手机为何物,也没有看过报纸,没听说过大熊猫,也不知长城是什么东西,更别说京剧了!

请问,现在还有这样的高中生吗?他也许没有坐过高铁,没有手机,没用过移动支付,也不懂是什么,但他是不是可以写写自己的“美丽乡村”,没有空气污染?

有这些质疑的人,可以说脑子锈掉了,自己画地为牢,还怪作文题目出得不好。

在我看来,只要能最大限度避免学生宿构的作文题目就是好的。作文能不能写好,关键不在题目,而在于写作者的水平。

在1999年新概念作文大赛中,李其纲拿来一个玻璃杯,把一张纸揉成一团,塞进有水的杯子里,让韩寒据此写作,而他写出了《杯中窥人》这样的文章。

对我们一线老师来讲,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综合素质,是应对高考作文的根本之道。有了高超的写作水平,应付高考有何难哉?可惜,我们无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只能寄希望于高考碰上学生能写的作文题目!

1.《2017年全国I卷作文这么写就对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017年全国I卷作文这么写就对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6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