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交通如此发达的今天,我还时不时地幻想着,如果自己也能像孙悟空一样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或者像神行太保戴宗一样日行八百里,躲过早晚高峰,享受一番“转瞬即逝”的快感,那将是怎样的一种美妙感觉。如此浪漫天真的想法,古人应是更加奢望吧?因为在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时代,想要看看这偌大的世界,只有靠双脚和简易的代步工具。你不好奇古人的代步工具是什么吗?

古人的代步工具,概括说来,主要就是“舟车轿马”。

水上的活动,自然离不开“舟”。有了舟,便可享受“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的惬意之感;有了舟,便可体会“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离别心绪;有了舟,便可拥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的方便快捷。

舟的诞生其实很简单。在古老的森林里生长着一种巨大的树木,在山洪暴发时,这种大树被冲倒。聪明的古人发现,这种大树并没有沉入水下,而是浮在水上,于是纷纷攀附在树木上在山洪中逃生。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古人逐渐意识到,如果把一段树木进行加工,把中间挖空,便可成为一种水上的运载工具。因此,独木舟就诞生了。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人的造船技术和船的规模开始不断进步,不仅用于内河航运,还进行海上交通。汉代的大船已具有装载五六百斛(五六万升)物品的能力。到明朝,郑和下西洋所乘的大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规模已相当可观。

当然,舟船的作用不仅只有运输,其文化内涵也得到不断丰富。比如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赛龙舟”活动,“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生动地描绘了唐代龙舟竞渡的热闹场景。龙舟便是一种龙形的船,船身细长。有了龙舟,端午节的氛围也变得浓厚起来。

古人的车,自然与今天堵在公路上的车大不相同。在教材中有对古代的车的详细论述:“古代的车大部分为木质结构。早期的车由轮轴和车厢两部分构成。车的运转部分为轮轴……车厢称为舆……起初,马车主要供贵族出行、举行仪式或打仗时使用。后来,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车。普通百姓使用的车,还有骡车、独轮车、太平车等。”

若说起“车”的历史,有资料显示早在黄帝时代就已经有了车,到了商代,车就已经非常普遍了。贵族下葬时,常常都有成套的车马以及驾车者陪葬。春秋战国时期,所谓的“百乘之国”“千乘之国”都与车有关,而且造车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比如《考工记》中就对车轮制造的平正均衡、稳定耐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秦统一后的“车同轨”,魏晋时期的“木牛流马”,这些也都与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古代的六艺之中,“御”便是六艺之一,也作“驭”,即指驾车的技巧。但从文化内涵来上来说,又不仅限于“驾车”的含义,正如有人所指出的,这是一种“驾驭学”的观念。比如“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朝”和“田忌赛马”的故事,都足以说明驾驭之术并不等同于如今的“考驾照”,“驾驭学”既要求人们可以掌握基本的技能,同时也要求人们具备勇气、智慧,能够懂得运筹帷幄的管理方法。

轿

古人出行时,常常会乘坐一种用人力扛抬的交通工具,叫做肩舆。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乘坐步辇,在国都长安接见吐蕃使臣的场景。所谓步辇,就是专供皇帝、皇后乘坐的一种肩舆。肩舆起初只在山路上使用,后来也用在平地。大约到了宋代,肩舆又演变成了轿子。

轿子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光秃秃的,四周没有帷子,叫凉轿或显轿。顾名思义,凉轿用于夏季,因其轿身较小,轻便快捷,通风凉爽而得名。还有一类有帷子的轿子,叫暖轿或暗轿。暖轿用于冬季,轿身较大,前挂门帘,轿内可以放置火盆以取暖。在古代,不同身份的人,所乘轿子的规格不同。清代规定,四品以下的官员,只能乘坐两人抬的小轿;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乘坐八人抬的大轿,但在京城,只允许乘坐四人抬的轿子。

如今,我们仍会称小汽车为“小轿车”,原因料想与“轿子”有着密切关联。古人通常只有富贵之家才可乘坐“轿子”,能够乘轿亦是很体面的事情,因此,在“小车”两字之间,增补一个“轿”字,恰恰印证了传统文化所具备的传承力量。

“马”作为代步工具,相比“舟车轿”而言,似乎并不具备什么技术含量,更无法直接体会古人的智慧所在。但由“马”所衍生出来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古诗词、驿站等设施,赛马等活动却包含了众多传统文化的因素。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些朗朗上口的诗句,都与“马”有关,也都与“马”的代步作用有关,比如战场上的骑兵、马拉战车,郊游出行等。

古代的驿站也是有了“马”这个代步工具之后的衍生产物。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公文、军情的公务人员或来往官员食宿、换马的场所。我国邮驿历史虽然长达三千多年,但在元代以前只称“驿”,从元代开始,才有了“驿站”之称。除了为送信的公务人员提供食宿、马匹等服务外,驿站也负责接待来往办事的官员。驿站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特有的“设施”之一。

当“马”开始为人们所广泛熟悉,便不仅仅只限于“代步工具”的作用了。“赛马”,成为了十分流行的活动。最初的赛马,以先到达终点者为胜。后来,逐渐发展成兼顾马术的比赛方式。至今,在蒙古族人民的那达慕大会上,赛马仍是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本文原载于“北师大基础教育教材”微信公众号,有删节)

1.《古人的代步工具》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古人的代步工具》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3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