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慈祥的,是温柔的,所以常称慈母,对于一个母亲而言这个称呼并没有错,但是为什么会有“慈母多败儿”这样的说法呢?

那就让我们先来了解下“慈母多败儿”的出处。

1、出自《增广贤文》 节选: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这里的“慈母”是指宠溺孩子的母亲们,这些孩子们的天性就是很自私很任性,“慈母”们没有教过他们的孩子做一个有素质的人,或是没有用对方法,没把孩子教育出来。这样的孩子在社会上也不会受到多大欢迎,这就导致工作不好找,但是他们又抵不住诱惑,又要生活,所以难免会误入歧途。

2、也有这样一个典故,从前有一个人,小时候倍受母亲溺爱,他和别人打架,母亲从不批评他,他偷了东西,母亲也不要他把东西还给别人。他长大后,成了一个无恶不作的强盗。最后,他被官府捉住,并判了死刑。行刑前,他请求见母亲一面。母子相见后,母亲抱着儿子大哭起来,谁知,他一口把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说:“这都是你的错,小时候我做错了许多事,你都不教育我,才会使我落得今天的下场。”后人便有了“慈母多败儿”一说。

从以上两个典故我们不难看出,“慈母多败儿”中“慈母”的意思并不是母亲对孩子的疼爱和关心,而是“溺爱”的意思,但是真正明白这句话意思的人却很少。

“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这句话在我国不知流传了多久,又有多少母亲为了孩子能有一番作为,为了不当这个“慈母”,对孩子严加管教,剥夺孩子本应得到的母爱。

美国神经学家指出,幼时如果缺少母爱,会减少幼儿的大脑容量、还会引致心理疾病,影响孩子一生。母爱充足的孩子长大后往往比母爱缺乏的孩子要聪明、社交技巧更高,缺乏母爱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沉迷毒品、暴力犯罪,失业可能性大,同时可能面临更多的精神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

孩子如果没有感受到足够的母爱还会严重影响了母子之间的感情。大量的心理咨询案例表明,童年缺乏母爱的人,对母亲的感情深厚程度,远不如受到过完整母爱的子女;而这又给母子双方都带来了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甚至抱憾终生。

幼年时期曾得到充分母爱的人成年以后,人格往往比较健全;相反,其人格则或多或少会有缺陷,如固执任性、自私内向、悲观失望、敌视他人、心胸狭隘、易于嫉妒、脾气暴躁等等。这些怪异的人格特征更造成了他们人际关系紧张,以至有的人虽然在事业上取得了骄人的成就,生活上也很富足,却总是郁郁寡欢。女孩子容易陷入忧郁、沮丧、悲观和苦闷的状态。有些男性喜欢选择具有母性特质的女性为妻,如:年长、肥胖,高大等

现如今又流行起了“严母慈父“

由于中国历来强调“男主外,女主内”,在教育子女时,也主张丈夫扮红脸、妻子唱白脸。不知从何时起,这种家庭分工悄然变脸,在很多孩子心中,妈妈要求更高、管束多、爱责备,甚至言语粗暴,父亲则比较开明、宽容,甚至慈爱。传统的“严父慈母”形象正在被“严母慈父”所替代。

严母慈父这种颠覆传统的家庭教育分工,是否会对对孩子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在许多育儿论坛中,许多家长正对此进行热烈讨论。有一种理论认为,“严母慈父”这种现象令孩子无法体验女性(母亲)的温柔与体贴。这对于他们的成长会形成种种性别认知的障碍,比如女孩男性化、男孩女性化。

现在的“严母”和以前的“严父”教育方式并不一样,同样是“严”可能更多的是表现在要求严格,而并非用到打、骂的粗暴方式,母亲并不一定会因为教育严格而显得男性化。不过也不能否认,女强男弱的家庭模式是可能导致一些中性化孩子偏多。

做一个不“溺爱”孩子的“慈母”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

1.《慈母多败儿的真正意思是什么?你知道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慈母多败儿的真正意思是什么?你知道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308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