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深入探讨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为智能社会划定法律与伦理的界限,人工智能可以为人类社会服务

得益于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突出进步,人工智能在中国发展迅速。8月23日,主题为“创新、创业、创造,迎接智能社会”的2017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正式开幕。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能医疗、智能金融和机器人等领域蓬勃发展。

从娱乐、旅行到支付手段,人工智能已经悄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今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社会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而人工智能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这些新的挑战中,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也许是普通人最关心的:是否存在高级人工智能失控的风险?未来的机器会挑战人类社会的秩序,甚至获得独立塑造和控制未来的能力吗?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担忧。

高级人工智能带来的是利益还是挑战,是很多文学、电影、哲学著作中不断探讨的话题。近年来,大众媒体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增加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音源库和全息投影技术支持的“二级”虚拟偶像上台唱歌跳舞。人工智能以人脸识别技术和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大师。“阿尔法狗”击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围棋高手,夺取了人类智力游戏的高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大战”为特色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地渲染了人与机器之间紧张对立的气氛,既不必要,也不科学。

事实上,所有人工智能仍然属于“图灵测试”概念下定义的“智能”。无论是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还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人类的从属工具。作家韩少功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假设“当机器人建立作家协会”,并从文学的角度阐述了他对人与机器对立关系的看法。他认为价值观是人类的终极特征和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更加深入地探索自身存在的本质,强化人类的存在价值。

尽管如此,我们即将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然需要仔细定义人与机器的关系。国务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建立人工智能的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形成人工智能的安全评估和控制能力”。未来应深入探讨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为智能社会划定法律和伦理界限,让人工智能为人类社会服务。这也是全世界的共识。今年年初,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和哈佛大学伯克曼·克莱因互联网与社会中心联合发起了一项人工智能伦理研究计划。微软、谷歌等巨头也因人工智能的发展风险而成立AI伦理委员会。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专家呼吁在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上安装“道德黑匣子”,记录机器的决策和行为。人们已经认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建立在人类社会稳定和福祉的基础上。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速,在未来的人机关系建设中,应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面对高水平的人工智能,应该由法律和政策来规范,由文明和伦理来给予更开放的灵活性。在这方面,我相信中国的文明传统会比强调逻辑和实证主义的西方文明传统更有用,更有助于发展兼顾科技和人文的“中国知识创造”。

人民日报

1.《人工智能 以法律和伦理为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人工智能 以法律和伦理为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807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