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虽逝精神永存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2月13日生于河南确山县,21岁投身革命。1929年被中共中央派赴东北工作,并创建了中共满洲省委直接领导的第一支抗日军队——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此后,历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师长兼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1937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确定杨靖宇为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准备委员会委员。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率领抗联第一路军将士同强大的日本侵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转战5省30余县,沉重地打击和震憾了日伪统治,牵制了数十万日本关东军不能入关南下,有利地支持和配合了全国抗战。1940年2月23日,他在冰天雪地孤身一人与日寇周旋战斗直至壮烈牺牲。

为弘扬杨靖宇将军的伟大功绩和教育后人不忘历史,1954年5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批准在通化市修建杨靖宇烈士陵园。靖宇陵园于1954年7月开工,施工中得到通化地市党政机关、驻军和各界群众的积极支援,共有85670人次参加义务劳动,拆土13310立方米,平整土地2万平方米。历时3年2个月,耗资34万元,克服诸多困难,于1957年9月建成。陵园占地2万平方米,建有陵堂、墓室、陈列馆,均为民族式古典琉璃瓦建筑。新建成的靖宇陵园巍峨壮观、庄严肃穆。

深切哀悼无限怀念

1958年2月23日,是杨靖宇将军殉国18周年纪念日,党和国家在通化市隆重举行“杨靖宇将军公祭安葬大会”。来自将军家乡的遗属,东北抗日根据地的群众代表及中共中央、国防部、原东北抗联的领导人与战友及通化各界代表共9000多人参加了大会。在陵堂门前设立的将军灵堂正中悬挂着靖宇将军巨幅画像,两侧安放着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内务部、国防部、总政治部、总参谋部等敬献的花圈,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崔庸健、金一、金光侠、崔宪敬献的花圈缎带上写着:献给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热烈的共产主义者和英勇抗日斗士杨靖宇同志。上午10时,公祭安葬大会在哀乐声中开始,中共中央代表康生向杨靖宇将军敬献花圈。

中共通化市委书记赵明勤宣读祭文,康生代表中共中央致悼词,国防部代表邓华上将介绍了东北抗联和杨靖宇艰苦奋战的经历。靖宇将军的儿子马从云代表遗属感谢党和政府对烈士家属的关怀和照顾,要继承父亲的遗志,为社会主义奋斗到底。朱德总司令为靖宇将军题词“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

祖国铭记光辉永驻

1949年5月,郭沫若先生在黑龙江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后写下了歌颂靖宇将军的诗篇: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碧血青蒿两千古,於今赤旆满山河。1978年4月,因文化大革命被迫关闭12年的靖宇陵园经修缮、整理后重新开放。1987年,长流村一位74岁老人庞启云,天刚亮便起身步行十多里路来到靖宇陵园,老人在陵堂向靖宇将军塑像鞠躬默哀,在工作人员陪同下参观了陈列馆。老人说:“想想当年日本鬼子的暴行,看看为中国人民死去的抗日烈士,心里实在难过,咱们不能忘掉这些人啊!”

1984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启立等在中共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强晓初、省长赵修及通化地市领导陪同下步入陵园。在陵堂,总书记等向靖宇将军塑像敬献花圈并致三鞠躬。进入墓室,总书记详细询问了杨靖宇安葬前后的情况,又问了杨靖宇后代及女儿马锦云的近况。走出陵堂,总书记询问陵园的面积和建筑情况并赞美陵园风光。在第一陈列馆,总书记问杨靖宇入党时间,在《南满游击队活动区域图》前详细询问了党在东北建立的第一支抗日武装战斗经历。在第二馆杨靖宇撰写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展板前,总书记逐字逐句念完五段歌词,杨尚昆问:“有谱子吗?”工作人员回答:“有。”杨尚昆说:“可以唱起来嘛!”总书记对强晓初说:“唱起来、唱起来嘛!”强晓初对通化地市领导说:“对!要唱起来。”杨尚昆说:“可以在园子里放广播录音给群众听。”在杨靖宇遗容照片前,总书记向杨尚昆讲述了杨靖宇牺牲经过。在郭沫若题词前,总书记一边点头一边完整地念诵了七言诗。走下陵园大门台阶,总书记与接待人员握手告别,向欢送的人群挥手致意。

1984年7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拜谒靖宇陵园。在陵堂,彭真向靖宇将军塑像敬献花圈,三鞠躬。当看到杨靖宇出生于1905年时,他说:“比我还小三岁。”在听完接待人员对杨靖宇生平业绩介绍后,他连声说:“虽死犹生,虽死犹生!”彭真曾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他说:“在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第一件是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是红军出征后,南方红军的三年游击战争;第三件就是东北抗联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

1986年4月5日,通化市党政军领导、离退休老干部和各界群众6000余人在靖宇陵园举行了隆重的杨靖宇将军铜像落成仪式。杨靖宇将军铜像由靖宇陵园倡议、团市委发起并动员全市青少年捐款而建。全身戎装铜像高3.85米、基座1.5米,基座正面镌刻彭真委员长题字: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

1992年8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拜谒靖宇陵园。在陵堂,彭冲向靖宇将军塑像敬献花圈、三鞠躬、瞻仰墓室后参观将军生平展,对杨靖宇将军在如此艰难险恶环境中坚持抗日深表敬佩,并题词“中华魂”。

2001年9月4日,抗联老战士、黑龙江省原省长陈雷及夫人李敏本站拜谒靖宇陵园。在陵堂,向靖宇将军敬献花圈、三鞠躬。李敏向陵园赠送《东北抗日联军歌曲集》,陈雷手书七言诗一首:《怀念杨靖宇将军》

靖宇英魂震四岛,弹雨腥风救国家。今日诵君悲壮事,不忘国耻壮中华。

军礼庄严信念永恒

1983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张震在沈阳军区袁副司令员的陪同下拜谒了靖宇陵园。在向靖宇将军塑像三鞠躬后,他用自带的笔、本认真地抄写杨靖宇生平简历,当看到杨靖宇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鄂豫皖别动大队大队长时,他亲切地说:“我们是一个军的。”他认真地听、看杨靖宇生平事迹介绍并不时用笔记录。参观结束后,张震与接待人员一一握手告别,在上车前,他双腿并立,庄重地举手向接待人员敬了一个军礼。这不仅是作为一位拜谒者对杨靖宇将军的崇敬,更是作为一名军人对靖宇将军和东北抗联烈士最深沉的致敬。

1984年12月5日,解放军英模报告团第七分团一行9人在冯荆育本站率领下拜谒靖宇陵园并敬献花圈。报告团成员有独胆英雄陈洪远,钢七连指导员杨惠平,女飞行员刘晓莲,排雷英雄范中华,好干部张玉楼,英雄侦察连代表王晓敏,战斗英雄马应国,舍身救战友的好战士盛其顺。他们在听取将军的事迹后,为杨靖宇将军为国家、为民族做出的巨大牺牲而感动!

以史为鉴以和为贵

日本女传记作家泽地久枝小时候曾在中国吉林市中国学校读书,听说过杨靖宇抗日的事迹,对杨靖宇充满敬意。1981年7月13日,泽地久枝和翻译林由美子拜谒靖宇陵园,向靖宇将军敬献花圈、深深地三鞠躬。回日本后,在她写的《再一次回到满洲》书中讲述了参拜靖宇陵园的经过。

1982年7月29日,日本国“东三会友好访中团”一行11人在团长木下溪司、秘书长平泽博人率领下参谒靖宇陵园。木下团长等人进入陵堂,向靖宇将军敬献花圈。在墓室,他们面对将军棺木深深弯腰鞠躬。当看到泽地久枝敬献的花圈时,木下溪司说:在日本我们看了她写的有关杨靖宇的书,很佩服杨靖宇的精神。平泽博人手书七言诗一首:起义光复英雄灵,万古不朽杨司令。永世不战日中民,儿儿孙孙心肝铭。在参观第一陈列馆看到日军大肆屠杀中国平民照片时,木下团长对接待人员深鞠一躬,说他对日本国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战争灾难深感不安和歉意,并对中国人民对他们友好热情的接待表示感谢。接待人员对他说:“在那场罪恶的侵华战争中,中日两国人民都是受害者。两国人民从来都是友好的,而且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木下团长对此表示赞同和感谢。

1983年6月2日,原日本关东军士兵佐藤、奥佐偕夫人芳野、玲木参谒靖宇陵园并敬献花圈,在将军塑像前深深弯腰三鞠躬。佐藤说他在临江、濛江一带待过四年,在协和会干了两年半,当兵进山讨伐抗联一年半,亲眼见过杨司令的头颅。东北人都很崇敬杨司令,把他当做神仙,说杨司令被消灭了,老百姓不信,为了显示日军的强大无敌,所以才把杨司令的头割下,到处示众。他还说日军武器装备精良、交通通讯快捷、后勤保障充足,而抗联武器落后、缺衣少食。但就是这样,他们还是坚持打日本,让人佩服。日本兵很崇敬杨司令,认为他是了不起的英雄。在协和会时,他曾听情报人员讲,杨司令对部下说过日本快完了,虽然现在我们很艰苦,但胜利一定属于我们。日本投降后,佐藤被苏联红军押往西伯利亚集中营伐木两年后被遣返回日本。1978年,佐藤写了两本书,一本是讲述西伯利亚战俘营生活,一本是自己亲历、亲见、亲闻的有关抗联和杨司令的事迹。奥佐当了四年勤务兵,没摸过枪,自1983年开始,他先后5次来通化,3次参谒靖宇陵园,为日中两国民间友好交往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

杨靖宇将军离开我们已经75年,我们的国家、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人们一直怀念着杨靖宇将军。他的生命已融入历史的星河,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他的伟大功绩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站

1.《陈洪远 民族大义 千秋永驻 将军英名 万古流芳》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陈洪远 民族大义 千秋永驻 将军英名 万古流芳》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08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