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福全(1653年-1703年)。

顺治十年(1653年)癸巳七月十七日丑时出生,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癸未六月廿六酉刻病故,终年五十岁,谥宪。

清朝宗室、将领,顺治帝次子,康熙皇帝异母兄长,庶妃董鄂氏即宁悫妃出。

康熙六年(1667年)正月,封裕亲王。入封镶白旗。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七月,授抚远大将军。

第一代裕亲王:

爱新觉罗·福全(康熙六年(1667年)正月,封裕亲王)

父系: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清世祖顺治皇帝。

顺治皇二子:爱新觉罗·福全(康熙六年封为裕亲王,第一代裕亲王)。

顺治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

顺治皇五子:爱新觉罗·常宁(康熙十年封为恭亲王)。

顺治皇七子:爱新觉罗·隆禧(康熙十三年封为纯亲王)。

其中:

顺治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89天幼殇)。

顺治皇四子:(未起名,不到一岁幼殇)谥和硕荣亲王。

顺治皇六子:爱新觉罗·奇绶(七岁幼殇)。

顺治皇八子:爱新觉罗·永干(八岁幼殇)。

和硕裕亲王沿袭:

父系:爱新觉罗·福全:共育有五子七女。

第一子爱新觉罗·昌全,康熙十四年生,母嫡福晋西鲁克氏(二等侍卫明安之女)。康熙十六年卒,年三岁。

第二子爱新觉罗·詹升,康熙十七年生,母庶福晋杨氏(杨安之女)。康熙十九年卒,年三岁。

第三子爱新觉罗·保泰,康熙二十一年生,母侧福晋瓜尔佳氏(艾塔之女)。雍正八年卒,年四十九岁。

第四子爱新觉罗·保安,康熙二十二年生,母庶福晋图塞礼氏(西德诨之女)。康熙二十五年卒,年四岁。

第五子爱新觉罗·保绶,康熙二十三年生,母侧福晋瓜尔佳氏(爱塔之女)。康熙四十五年卒,年二十三岁。

第三子爱新觉罗·保泰(1682年-1730年),育有二十五子。(革和硕裕亲王)。

第五子爱新觉罗·保绶(1684年-1707年),育有三子。(追封和硕悼亲王)。

长子:爱新觉罗·广富。次子:爱新觉罗·广灵(已革和硕裕亲王)。三子:爱新觉罗·广禄(1706年-1785年),封和硕裕庄亲王。

前代裕亲王本事: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爱新觉罗·保泰(福全之三子),初封为世子。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袭爵裕亲王。雍正二年(1724年),因谄廉亲王允禩国丧期演剧,革王爵。

爱新觉罗·保绶初封辅国公品级,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薨,追封裕亲王,谥“悼”。以爱新觉罗·保绶(福全之五子)之子爱新觉罗·广宁(保绶之二子)袭,

雍正四年,谕“广宁治事错缪,未除保泰朋党之习。”夺爵,锁禁。爱新觉罗·广宁之弟爱新觉罗·广禄(保绶之三子)袭。

历代裕亲王的沿袭:

◎爱新觉罗·广禄(爱新觉罗·保绶之三子)。乾隆五十年(1785年),薨,谥曰庄(和硕裕庄亲王)。

◎爱新觉罗·亮焕(1740年-1808年),爱新觉罗·广禄第十二子。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袭裕郡王。卒谥“僖”。

◎爱新觉罗·恒存(爱新觉罗·亮焕次子)。嘉庆十三年(1808年),追封贝勒。

◎爱新觉罗·文和(1780年-1815年),爱新觉罗·恒存长子,嘉庆十三年(1808年),袭贝勒。

◎爱新觉罗·祥端(1798年-1836年),爱新觉罗·文和长子。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袭贝勒。子孙循例递降,以镇国公世袭。

◎爱新觉罗·继善(1828年-1861年),爱新觉罗·祥端之嗣子,道光十六年(1836年),世袭镇国公。曾任正白旗总族长,宗人府右宗人。

◎爱新觉罗·荣毓(1845年-1897年),爱新觉罗·继善长子。咸丰十一年(1861年),袭奉恩镇国公。

◎爱新觉罗·魁璋(爱新觉罗·荣毓长子)。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袭奉恩镇国公。

裕亲王府

裕亲王府为清顺治帝第二子爱新觉罗•福全的宅邸,是一座最标准的亲王府,清康熙六年(1667年)建。是世袭递降亲王府。

据《京师坊巷志稿》引《啸亭续录》记载:“裕亲王府在台吉(基)厂”。

据《哀垣识略》记载:“裕亲王府在昭忠祠西台基厂”。

清《乾隆京城全图》(1750年)

《乾隆京城全图》(1750年)中也描绘有裕亲王府的规模和建制。裕亲王府东临经版库,再东为昭忠祠,西侧毗邻万寿庵,因改建使馆后原建筑无存,故只能从史料记载中探其面貌。

据康熙《大清会典》记载:康熙六年建裕亲王府,大门一座,五间;正殿一座,七间;东西配楼二座,每座九间;左右顺山房二座,每座八间;后殿一座,五间;左右正房二座,每座三间;牌坊门一座;寝殿一座,七间,抱厦五间;东西配殿二座,每座五间;南北厢房各二座,每座三间;后楼一座,七间;随楼转角房二座,每座八间;仓房二十三间;围房二十三间;周围墙一道,长一百一十五丈三尺,高一丈六尺,厚五尺。其正殿正门覆以绿色琉璃瓦。又家庙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六间,大门三间,周围墙五十九丈,花门一座,燎炉一座。

裕亲王府,有正殿、后殿、寝殿、配殿、后楼、正房、厢房、仓房、围房等,还外带家庙。其建筑规模相当可观,粗算起来各大、小房间合计足足有150多间。

裕亲王府的修建时间为康熙六年,距离新颁布的分封制度不久,所以有意建成王府建筑的范例。

此后,康熙十三年所建的恭亲王府规制与裕亲王府相同,故现今从恭亲王府也可领略损毁前裕亲王府的规模和建制。

清代北京王府大都集中在内城,从前三门到永定门一带的外城基本上不建王府。根据一些史书记载:乾隆年间有王府30座,其中包括19座亲王府,11座郡王府。嘉庆年间有王府42座。清代封王成为定制之后,也有相应的王府定制。这些定制比较详尽地规定了各级王公府邸营造的规模。譬如:亲王府:正间五间,启间三,缭以崇垣,基高三尺。正殿七间,基高四尺五寸。翼楼各九间,前墀护以石栏,台基高七尺二寸。后殿五间,基高二尺。后寝七间,基高二尺五寸。后楼七间,基高尺有八寸。共屋五重。 正殿设座,基高一尺五寸,广度十一尺,后列屏三,高八尺,绘金云龙。凡正门殿寝均覆绿琉璃瓦,脊安吻兽,问柱丹镬,饰以五彩金云龙纹,禁雕刻龙首,压脊七种,间钉纵九横七。楼房旁庑,均用筒瓦。其府库、仓廪、厨厩及典司执事之屋,分列左右,皆板瓦,黑油间柱。这些规定等级分明,差别明确,区别详细,不可逾越。

福全为清世祖的第二子,康熙六年(1667年)受封裕亲王,参与议政,并于当年建府。据《清史稿》记载康熙皇帝对福全“友爱篡笃,尝命画工写御容与并坐桐阴,示同老意也”。 康熙并赠其诗《咏桐老图》:“丹桂秋香飘碧虚,青桐迎露叶扶疏。愿将花粤楼前老,帝子王孙永结庐。”后请辞得允,因礼待士大夫,颇有好名声。

据《京师坊巷志稿》(清·朱一新)记载: “谨案:裕王讳福全,世祖次子,康熙二十九年授抚远大将军,谥曰宪,今为荣公府。”

这里所记载的“荣公府”是因为当时裕亲王府主为荣毓。

光绪二十七年(1901)《辛丑条约》签订之后,裕亲王府被划入使馆区。(庚子后辟使馆区,该地划为奥匈国使馆和兵营。)

该府最后一代袭爵者魁璋(荣毓长子)迁于西城区宝禅寺(今宝产胡同),即逮公府。裕亲王府“新府”又称“魁公馆”,东院有假山、太湖石、中路后院有爬山廊(现为福绥境派出所占用)。

裕亲王沿袭,至清亡,历经十世十主。

东交民巷内台基厂东,存在了230多年的裕亲王府,也因清王朝的衰亡不复存在。

附文:第一代裕亲王:爱新觉罗•福全生平简介

福全幼时,顺治帝问其志,他说:"愿为贤王。"

康熙六年正月封裕亲王,命与议政。

康熙四十二年癸未六月廿六酉刻病故,终年五十岁,谥宪。

康熙二十七年,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依仗势力强盛,勾结沙俄,制造分裂,次袭了喀尔喀部;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又进扰内蒙古乌朱穆秦。

康熙二十九年七月,爱新觉罗·福全授抚远大将军,和恭亲王爱新觉罗·常宁分道讨葛尔丹,率清军主力出古北口,于乌兰布通大败叛军葛尔丹。还师。

清政府决定回击噶尔丹,康熙帝命福全为抚远大将军,出古北口;又令顺治帝第五子常宁为安北大将军,出喜峰口;分道进击,共讨叛逆。出征前,在紫禁城太和殿敕印,康熙帝亲自送出东直门,还按福全所请求,调大同镇马兵六百、步兵一千四百从征;又令理藩院派蒙古大军助战,还指派宫中得力的内大臣阿密达等人出塞,各率所部与福全会师。不久,康熙帝亲自出塞督战,详细分析了敌情,告与福全:大军临近敌兵,应侦察清楚对方情况;设法笼络住噶尔丹,使他不生异心;等盛京、乌拉、科尔沁各部大军赶到,全歼叛军。

福全接到康熙帝的信,马上采取行动,特派济隆等人带着书信,赶上一百只羊、二十头牛去敌营,先稳住噶尔丹。福全派出济隆之后,见协助作战的阿密达等大军到达,立即把所有部队调配为三队,准备出击。康熙帝也亲自部署战术,分为前队、次队、两翼,向噶尔丹部进发。八月初,在赤峰附近乌兰布通与噶尔丹部厄鲁特兵相遇。黎明出发,黄昏接火,在山下鸣枪响炮,展开了一场空前激烈的战斗。开始时,厄鲁特兵士依仗天险,在隔河的密林中布阵阻击;又在高岸上把一万多头骆驼捆住卧地,驼背上搭上箱垛,盖上浸湿的毡子,摆成一条掩体防线,称为"驼城";厄鲁特主力部队从"驼城"垛隙放枪射箭,进行顽抗,使清军伤亡惨重。

为转变战局,天昏黑时福全命清军左翼自山腰插入,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打得敌军狼狈逃窜;右翼在河岸泥淖处拼死硬攻,终于攻入"驼城",大败厄鲁特军。这次著名的战役得到康熙帝的嘉奖。噶尔丹虽遭惨败,并不死心,又派人至清军大营前索取土谢图汗等人。福全毫不退让,斥责噶尔丹入侵无理,将来人造回。第二天,噶尔丹部胡士克图率弟子七十人来游说,并让济隆陪同;他们先承认错误,再为侵入境界找借口,福全针锋相对,驳斥了说客。他说:即使土谢图汗有罪,皇帝自会处理,不能光听信噶尔丹一面之词就来要人;而且谁能保证噶尔丹不会乘机侵扰我境内的人民呢?济隆表示;保证噶尔丹不敢妄行。福全准许了济隆的请求,下令各路大军暂不追击,放来人回去。福全当时分析了形势,认为各路大军还没会合,据险逞凶的厄鲁特部已被击溃,先争得时间让自己的士兵养精蓄锐,等盛京大军来会师时再与噶尔丹决战,全歼残敌。康熙帝对福全的战略部署很不满意,批评他坐失战机;噶尔丹派人游说的用意是缓兵再战之计。福全经康熙帝的指点,认识了问题的严重性,立即派侍卫吴丹等人与济隆一道去追赶噶尔丹,当面辩理,噶尔丹理屈词穷,只好跪在威灵佛前叩头发誓,低头认输,还派了使臣拿着奏章和保证书前来请罪;表示愿意撤出边境,听从发落。康熙帝虽然应允了噶尔丹所请,仍告诫福全要加强防备,噶尔丹是个十分狡猾的人。

十月初,福全所派侍郎等人传信给噶尔丹,逾月未归,他估计噶尔丹早已出边逃循,且当时军中粮草不足,只能维持几天,鉴于此,便自作主张,下令回师。部队归至康熙帝军中,康熙帝对福全不请示就自行撤回十分不满,决定先回京再议罪。康熙帝先行回京,福全等留后。福全又将侦察噶尔丹行踪的情报送交康熙帝过目,叛敌确实出边,也一一认了罪。康熙帝当即命福全还师京城。

十一月福全至京,队伍止于朝阳门外。康熙帝指责福全不遵从命令,自行其事,还让皇长子胤禔出面作证。福全没有争辩,他流着泪说:"我复何言!"全部领了罪。王大臣等共议福全的错误,应免去爵位,罚俸三年,撤三佐领,还取消了议政权。

噶尔丹败逃后,派人到莫斯科向沙皇提议缔结同盟。但沙俄当时无力出兵参战,只是派人到噶尔丹那里进行阴谋活动。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噶尔丹再次要求清朝把当年被他打败后投奔清朝的土谢图汗等人送交给他处置,并煽动内蒙古诸部背叛清朝;第二年又率兵侵入巴颜乌兰大肆抢掠。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帝又挂帅亲征,福全亦随上迎敌,也一次彻底击败了噶尔丹。第二年,康熙帝第三次亲征到宁夏,追歼残敌,噶尔丹在众叛亲离、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服毒自杀,时年五十四岁;部下将他的尸首送交清军,投降清朝。

康熙四十二年福全生病,康熙帝亲临其府内看视。后来康熙帝出巡塞外,得知福全病重,特命随行诸皇子策骑还京看视。六月二十四日福全病故,终年五十一岁。康熙帝赶回京都,亲自祭奠;出殡时又亲往福全王府,恸哭不止。命御史罗占在黄花山为福全监造坟莹、建碑,规定除常年祭祀外,另有加祭。

福全自幼与康熙帝共同孝敬祖母孝庄文皇后,每次陪同祖母出游时,这兄弟二人总是前引后扈,祖母病重时他俩又精心护理,直至孝庄文皇后奉安,弟兄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福全死后,康熙帝特命画工精绘一张像,为康熙帝与福全并坐于桐荫之下,示手足同老之意。康熙帝以此图寄以衷肠,表示了对福全的思念之情。(来源:网络)

(全文完)

1.《东交民巷王府系列之裕亲王及裕王府》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东交民巷王府系列之裕亲王及裕王府》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9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