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牡丹江八女兵 一个兵发一个老婆,下场凄惨?67年前的“八千湘女上天山”,这才是真相!

这两天,影评人兼编辑焦的一条微博让公众回到了67年前。

几乎每年都会解读“八千湖南女人上天山”的故事。这一次,很明显,成功版的黄晴香蕉引起了舆论“恐慌”。

很快,大家发现,虽然舆论是各种寒战;另一边,目击者纷纷站出来,谣言在前后奔走。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干脆把历史翻出来,不避重就轻,不粉饰太平,彻底终结一切谣言。

首先,我们将逐一关注《黄晴教若传》的微博。

1)平均年龄只有18岁,“一人送一妻”给军人→逼婚

2)这群女生以为参军是为了保卫和建设边疆,结果却被逼嫁给老头→欺骗

3)有多少女孩年纪轻轻就死了→落得悲惨

4)为了让女人屈服,无数残酷的决定会被裹在看似幸福、甜蜜、高贵的糖衣里,送到每个人的嘴里→欺骗

先说结论:“八千湖南姑娘上天山”,值得回顾,但从来不包括以上四点。

“上天山”有八千多名湖南妇女

回到历史环境去考虑历史问题很老套,但也最管用。

因为交流总是不自觉的忽略了历史的细节,甚至反过来只传递了历史的细节。对于“8000湖南姑娘上天山”,到处都在转发“没有老婆不能安家,没有儿子不能扎根”的报道截图。

这句话在军队干部和士兵中很流行。1950年,毛泽东命令驻扎在新疆的20万士兵“保存战斗的武器,拿起生产和建设的武器”,依靠定居点守卫边境。

当时刚解放的新疆一片废墟,但地处交通不发达的偏远地区。条件极其艰苦,但是驻扎在新疆的士兵会阻水覆土。填海需要雪橇,49团十天造了1400多架;耕地需要灌溉。一年之内,驻新疆部队修复天山南北32条运河,总长1235公里...

但最头疼的还是官兵的婚姻问题。新疆驻军也有这样的顺口溜。“抗日战争打得很辛苦,回到南北饿肚子,去泥湾开荒,胜利后去新疆,成了光棍,失去了姑姑。”

鲁的纪实文学《八千湘女下天山》中提到,当时部队下达了新的指示。“家里有老婆,订婚了,可以送;如果家里没结婚也没订婚,父母亲戚可以给你订一个送过来;过路费之类的一切都由公众承担。”

如果不满足以上条件,只能借助组织解决。

新疆解放后,为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军队明确规定:“汉族军人不得娶少数民族妇女为妻。”当时新疆汉族人口只有30万。

五十年代初,彭访问新疆时,曾对官兵说:“我们的农垦事业要有接班人。你们都是单身。谁将继承我们的事业?我跟王说,叫他在内地招一批女兵!”王镇真的去毛泽东请示,组织内地年轻女性到新疆工作。毛和王都是湖南人,自然想到要先动员湖南姑娘。

但驻守新疆的女兵不仅仅是项姐妹。1951年至1952年,约有8000名湖南妇女进入新疆;后来,王镇从华东招募了2000多名女护士,从山东招募了3000名女兵;1954年,从山东招募了7000名女兵。195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时,军队中女性比例上升到40%。征召女兵入疆大大稀释了男女比例,客观上妥善解决了军人的婚姻问题。

女兵去保卫新疆,却被逼嫁老干部?

我们来看看当年的选秀条件是怎么写的。

据《环球人物》报道,王镇致信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和当时的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王守道说:“新疆地广人稀,很难找到配偶。不解决婚姻问题,部队是不可能安定下来,长久安定下来的。现在,请派熊晃同志到湖南,请你帮忙招一批年轻女性,最低年龄18岁,初高中学历,未婚,已婚但离婚。他们不分家世,被征到新疆,纺纱织布,繁衍人口,用我们的军队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新疆。”

但鲁的书里有这样的记载:“王守道、黄克诚对新疆军区征兵组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并在营盘街划出一栋楼作为征兵组办公室。他们还在《新湖南报》上发表新闻报道,并动员年轻妇女参军。因为报纸上只说新疆以后可以进俄罗斯学校,可以做纺织工人,可以做拖拉机手,没有提到“结婚”,所以……”

很明显,王振鑫信中的要求很明确,没有欺骗。问题出在《新湖南报》的招聘宣传上。在鲁的书中采访的许多“湖南姑娘”也提到,她们在报纸上看到这一报道后,决定去新疆。

在当时的交流条件下,一个失误就足以造成巨大的问题。这群女兵,受到了报道的鼓舞,完全不知道新疆发生了什么,带着美好的向往离开了。当他们到达那里时,他们发现恶劣的条件是不可想象的。许多人甚至半途而废。第一批进入新疆的女兵花了八个多月才到达,因为她们要边走边修路。

但是,“女兵到了新疆就被告知要在这里扎根,不能离开”,这绝对是天大的误传。

根据《八千湘女上天山》一书的记载,湖南女子苏明溪说:“当时对我们女兵的要求并不严格。我后悔回去了,别人也没有停下来。”

来到新疆后,这些女兵真正加入了建设队伍,比如骑兵团、学校、艺术团、拖拉机厂、医院等。他们为新疆的垦殖和文化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相亲”的次数并不少。

当时嫁给一个士兵和现在嫁给EXO没有什么不同

微博网友@陈猿李世石的话,听得人发笑。想想,却觉得有些道理。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军人社会地位高。

军人在当时的婚姻市场也很抢手。因为特殊时期,驻扎在新疆的士兵不能离开新疆,也没有机会找人。

同样在鲁的《湖南妇女八千人下天山》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退休干部王讲述了他的老连长的故事。

进入西北时,老连长45岁,是团级干部。到了甘肃张掖,他说仗快打完了,新疆国民党军队不起来,打几仗就打完了。该不该找老婆?

我们碰巧和一个女佣住在房东家。我问她愿不愿意嫁给解放军。女佣,一个贫苦家庭的孩子,崇拜解放军,欣然同意。我提醒她,你要嫁的解放军是团级干部,参加过长征,打过日本鬼子,一直革命化,所以你有点老了,你要好好想想。她听了,兴奋地对我说:“我可以嫁给一个团级干部当女佣。肯定是祖坟冒烟。”

其次,军人生活条件比较好。

1955年前后,中国军队军官待遇不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士兵已经享受津贴,津贴以香烟、烟叶、猪肉、白布或现金的形式发放。直到1954年,国防部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工资津贴暂行办法》,取消了供应制度,实行了工资制度。

在此期间,国家还数次提高了军人津贴。经过三年的艰苦生活,士兵的工资才降了下来。《风雨六十年》的作者蒲汝贤曾回忆说,中国军官的待遇在1990年,也就是1955年达到了基本水平。至于他自己,1980年的月薪只有1955年的76%。

另外,1955年以前,按照供给制度,军官家庭不工作可以领取生活费。生孩子每月有补贴,还有每月20块钱的保姆费。

鲁的书中还提到,1950年,女兵加入新疆军区文工团后,也受到优待,把家属证明发给母亲,每年可以去居委会领一袋米和两斤肉。

这是无害的,但方法真的很粗鲁

对于驻扎在新疆的部队来说,招募这么多女兵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婚姻问题。鲁书中提到的几十个湖南姑娘,几乎都是由组织牵头过桥的。这种形式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团契。

结果是双方婚姻幸福:

“1953年5月,团长把我介绍给助理王久荣,他是阿拉尔时给我棉衣的骑兵营长,我同意了。当然,我没有想到,我的爱情会诞生在这样一个辽阔而雄伟的山脉里。”

还有“变态”。比如,精神失常的政治部主任,为了娶一个年轻的女兵,设计杀害妻儿,最后被判三年徒刑。

还有一个叫聂的组长,逼着一个湖南姑娘嫁给他。湖南姑娘不同意,他就用驳壳枪威胁。女兵去了王镇,他惩罚了团长,让他去湖南,找个老婆回来。他确实在长沙找到了一个对象。他是高中毕业生,能力强,长得漂亮。他们很快就结婚了,结婚后,他们向王镇报到,要求回新疆。王镇又带他回来了。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时采用的方法过于简单粗暴。

1950年,新中国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刚刚颁布实施。“自由恋爱自由婚姻”的观念并没有深入人心。

文化程度略高的女兵向往“自由恋爱”,渴望尝试,但又受不了组织的各种压力。

当时女兵最怕听到“说话”这个词。女兵们一听到哪个首长要找你谈话,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有一句顺口溜说“不怕,就怕团长找话题。”

组织不断劝说女兵施加心理压力:

“组织上然后给我介绍了助理王永福,是要亲自介绍的。总的思路是,如果出了这么大的事故,不要固执,赶紧找人撮合,免得别人说三道四。”

有些部队会让强烈反对的女性尴尬,比如从团部下到山上:

“李蔚华拥有最高的教育水平,也是最敢于说话的人。她当时说我是来革命的,不是来和老革命结婚的,我坚决拒绝了。因为她不同意组织的安排,组织让她去昆仑山的筑路部队——那是世界上最苦最危险的地方。”

其他部队会在不告诉女人的情况下举行婚礼,女人到了才知道自己是新娘。

“有一天,新来的任务科长告诉我,有个工作需要你去十七团。我到那里后,没有人给我安排任何工作...晚上共青团政治部主任和他的几个干事冲进来,撒了一点糖果,倒了一杯白开水,开始祝贺我和主任结婚白头偕老。

我一下子就懵了,然后就很生气。我生气地说,你怎么能开这样的玩笑!他们一听,哈哈大笑起来。任务单位负责人说,小文,你来十七团要知道你的任务是什么。他讲完后,立即看了结婚报告。当我听到‘我同意嫁给程浩生和文慧娟’的时候,我觉得很可笑。"

很多这样结合的情侣,后来还在一起生活,有的先结婚后谈恋爱。但对于女方来说,总有难以释怀的地方。

“李蔚华和薛乔的婚姻是我们三个人中最完整的。但是她还是觉得很难接受这种婚姻形式。因为她觉得他们的婚姻似乎只是一个有组织的工作,宣布这个工作就要完成了,而且这么突然,有一种被算计的感觉。”

但是,各地情况不同。2009年,进入新疆的湖南女性李明在接受网易采访时提到,“意志力薄弱的领导,说了几次就同意了。我自己坚持的。我在组织里介绍了他们三个,但是我不同意,所以后来有了谈恋爱的自由。但是,迫于组织压力,他们谈了五年才结婚。大部分女兵都和我一样打过仗,知识文化高的更任性。该组织仍然基于自愿原则,不坚持。”

“八千湘女上天山”虽然有问题,但还是要做的,绝对不是什么坏事。而且这只是发生在新疆刚解放的特殊时期。到了50年代末,就成了“驻新疆官兵下天山”。

据中共新闻网消息,20世纪50年代末,王镇给军垦官兵下达了一个奇特的命令:每人带两个月的粮票和布票,请两个月假,回内地老家找老婆。如果他找不到它,他就不能完成任务。这些驻扎在新疆的士兵几乎都组成了幸福的家庭,所以王镇晚年说:“我一生下了无数的命令,但我最满意的是这一个。”

最后,那些自以为掌握了背后“真相”的人,对不起,你们错了,这是女兵填海的英雄壮举。

1.《牡丹江八女兵 一个兵发一个老婆,下场凄惨?67年前的“八千湘女上天山”,这才是真相!》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牡丹江八女兵 一个兵发一个老婆,下场凄惨?67年前的“八千湘女上天山”,这才是真相!》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847948.html

上一篇

法国明年拟测飞空中出租车 事件的真相是什么?

下一篇

美司法部对微信禁令裁决提出上诉 到底什么情况呢?

新疆高校食堂大叔校园里追羊 具体是啥情况?

这两天新疆大学食堂大叔校园网上追羊的热度挺高的,可能很多朋友也关注过新疆大学食堂大叔校园的追羊,所以当然也有不太了解新疆大学食堂大叔校园追羊的,所以没关系。如果你现在想了解新疆大学食堂大叔校区追羊的情况,可以点击下面的点击了解一下。...

新疆景区员工冰面驾马车上下班 低碳 具体是啥情况?

新疆景区员工冰面驾马车上下班 低碳 具体是啥情况?

新疆景区员工冰面驾马车上下班近日,新疆博斯腾湖景区的工作人员采用骑马、驾马车等方式上下班引发关注。工作人员介绍,往年一到冬季,他们都是通过冰面将车辆开到工作区,今年是首次用这样的方式通勤,以保护博斯腾湖生态环境以及冰面景观。...

行车记录仪拍下新疆公路震撼一幕 现场曝光如同电影特效

12月2日,新疆西北部狂风呼啸,雪花像“长长的白发”一样聚在一起。一个行车记录仪在高速公路上拍下了令人震惊的一幕,那一幕就像是电影特效。路上的雪花像白色的长发滚滚而来。有司机说大风时能见度只有5米用户评论:中国地大物博!与其一次又一次地在国内旅行,不如去国外旅行!看...

新疆快递员雪地骑马送快递

Xi安商报-@涡旋视频消息,11月19日,新疆哈巴河县白哈坝村连续降雪,道路结冰,物流快递不畅。哈巴河县的快递员又骑着马努力送快递,确保包裹按时送到村民家。原来骑马不一定是王子,也可以是快递员。伴随着大雪,北疆的气温从零下5度降到了零下10度。低温导致路面结冰,大大...

特战女兵身上爬满虫子竟纹丝不动

  • 特战女兵身上爬满虫子竟纹丝不动
  • 特战女兵身上爬满虫子竟纹丝不动
  • 特战女兵身上爬满虫子竟纹丝不动

近日,新疆一女孩因每天上班动作太搞笑走红,老板和同事为了拍她,都特意提前赶到公司。

这个女孩每天都去上班。动作太搞笑了。老板特意提前赶到公司来拍她最近新疆有个女生因为日常工作动作太搞笑而红了。为了给她拍照,她的老板和同事提前赶到了公司。最近新疆乌鲁木齐。一个赶工的女生红了。视频中,一路奔跑冲到公司楼下,为了踩在当场上班,不少网友高呼“不进国家队真可...

新疆1岁萌娃霸气朝保安大叔走去 一个动作让对方看懵

新疆1岁的萌娃霸气的走向保安大叔,做了个动作让对方看到11月7日,新疆一个1岁的小可爱出门朝保安走去,然后举起手臂让对方看起来很傻。原来是他主动伸手要测温,让保安竖起了大拇指。用户评论:我从小就知道如何遵守规则。干得好。最后一个小技巧很有趣拿着手机假装测试,这样才能...

近日,一段视频在全网走红:退伍女兵在车站最后一次为战友起舞,现场画面让千万网友动容。

近日,一段视频在全网走红:退伍女兵在车站最后一次为战友起舞,现场画面让千万网友动容。

最近全网流行一个视频:退役女兵最后一次在车站为战友跳舞,现场画面感动了上千网友。我看到退役女兵在车站跳舞,舞跳得很美很动人,而旁边的人都纷纷鼓掌。有网友表示流泪,笑着哭了。9月15日,新疆乌鲁木齐,旅客爆料,一名退役女兵在车站大厅即兴起舞,为战友们表演最后一次。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