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经济学书籍 书一篇关于某本经济类书籍的读后感

题目:

书一篇关于某本经济类书籍的读后感随便什么书,只要是经济类的就行,不少于八百字的,

解答:

《西方经济学 第四版》读书心得 西方经济学很强调需求和供给的关系.许多经济学家研究的方向不同,所用的方法也不一样.但是他们总是能找到需求和供给关系的规律.笔者也想用自己的眼光,用容易理解的语言总结一下需求和供给的关系. 首先,对于生活必须品研究需求和供给的关系.由于生活必须品有这样的特点:人们对生活必须品的需求在任何情况下都难以改变.举例说明,粮食.不管粮食的产量(供给)有多少,人们对粮食的依赖不会改变,即使某年丰收,粮食产量大增,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也不会改变,并不会因为粮多而吃的量大.当然如果人们对生活必须品的需求增加,会使得生活必须品的供给也随之增加,但这种情况一般很少出现.这种需求与供给的关系是由生活必须品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决定的.举一个形象的例子,需求好像一堵墙,供给好像是一个人,在用一根绳子与墙拔河.供给这是如论用的力气是大是小,都不会使得墙有丝毫动摇. 其次,对于奢侈品研究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奢侈品也有特点:收入多了,人们对奢侈品的购买就增加了.需求多了,厂商对奢侈品的供给也就多了.于是形成一个循环:需求->供给->利润->工资(收入)->需求.具体解释,需求增加,供给增加,企业利润增加,给工人的工资增加,也就是国民收入增加,反过来需求,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反之就是恶性循环.还是形象做一个比喻,这回是供给和需求两个人在拔河,供给的力量大了,需求的力量也加大;需求的力量大了,供给的力量也加大.理想状态下,绳子是保持静止的,经济也将稳步上升.但这里有问题值得探讨:如果说在这种情况下,供给和需求是互相决定的,那么应该让谁先用力呢?显然,首先需求很容易.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不少需求的政策,原因也在此.而增加供给,理论上也可以实现,但前提是要假定大部分厂商都愿意冒风险大量生产,增加供给.现实状态下,这点不太容易实现. 经济危机之中,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了投资的规模,扩大了市场供给.从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上看,供给的扩大影响需求的扩大,同时又反作用于供给,使得经济不断向好,工厂的机器开始运转,需要大量劳动力,就业率下降,人们收入增加,从而更加了需求.近半年来中国经济的复苏就源于此.然而,这样的经济膨胀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供不应求,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如果通货膨胀率大于人们手中收入增长率,需求就会下降,整个经济运转就会重新回到平衡.然而这个过程是十分漫长而痛苦的,许多人将会失业,或是收入减少,社会动荡,这也是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产生的过程.但在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依靠有力的经济政策,这个过程会平稳顺利地完成,实现长期的经济平衡. 补充一点,社会上经济体和个人对未来经济的预测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回复,许多企业会预期将来的经济会进一步向好,于是抓紧生产.中小投资者也会预期资本市场的反弹,加大投资的力度,于是经济的增长会成倍增长.这是现今的状况.但反过来,如果社会对经济的预期持悲观态度,则经济萎缩的速度也是十分惊人的.因此,如何引导全社会正确地理解国家一系列宏观政策,正确预测经济的未来走势,对于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读书心得 最近研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了解了经济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并且有了自己的一点想法,做一点总结,也是做些读书笔记.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具有两个要点,使用价值与价值,二者缺一不可.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即一种物品不用于交换,那么它并不是商品,如空气.但是一种物品有价值,就一定有使用价值,因为只有拥有使用价值,物品才有交换的价值,成为商品.也就是说,在市场上,买者付出货币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而卖者放弃使用价值而获得货币,价值在交换的瞬间得以形成.马克思坚持劳动价值论,即劳动创造价值,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格是价值量的货币表现,但是价格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在价值附近上下波动. 在资本市场中,股票也是一种商品,但是这种商品比较特殊.股票的使用价值是法律赋予的,正如空气是由自然界赋予的.股票的使用价值就是持有者可以以股东身份获得分红,或者将股票高价卖出获得收益.但此时的股票并不是商品,而股票的价值又从哪里来呢?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劳动创造价值,股票的价值是什么样的劳动创造的呢?答案是,当投资者认购上市公司股票时,所付出的货币就是间接的劳动,这些特殊的劳动间接创造了股票的价值.但是股票在二级市场交换时,并不创造价值,投资者只是在买卖中获得了差价收益. 今天刚刚发布的消息,通用汽车公司申请破产保护,这让叱诧风云上百年的知名企业即是成为了经济危机下的牺牲品.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角度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需求下降.需求下降是经济危机的直接表现,而资本在W-G’的过程,也就是包含剩余价值的产品被出卖转化为增值的货币资本的过程无法顺利进行,剩余价值得不到体现.这对于以赚取剩余价值为根本目标的资本主义企业来讲是很大的打击;第二,竞争压力.国际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导致汽车行业的竞争压力巨大,欧洲、日本,包括中国的汽车行业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剩余价值理论,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以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基础的.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以及其他企业的不断竞争,导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来越短,此时依靠进一步减少个别劳动时间已经十分困难,剩余价值的生产无法提高,企业利润得不到保障;第三,劳动力支付压力过大.通用汽车公司拥有上万名职工,他们的工资待遇不断增加,导致企业可变资本(即支付劳动力的资本)增大,相对来讲增大的速度大于不变资本(即支付生产资料的资本)的增长速度,相对剩余价值也得不到体现. 综合上述原因,通用汽车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也就容易理解了. 马克思认为,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远远高于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而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称为剩余价值.这里有问题值得探索.为什么工人的劳动会创造那么多的价值? 原因有几个,第一,工人通过学习,掌握了生产方法,比起原始社会人类还在摸索如何生产产品的时代,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但是,这种学习是要有投入的,劳动者自己负责这部分投入,通过社会上的学校获得劳动基本技能(义务教育出外);第二,需要生产资料的完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讲生产资料的重要性.生产资料的源头是自然物质,从古至今可以看作不变的资本投入.假设对生产资料的投入资本为30;第三,生产工具的使用.如今的教材已经不提生产工具了,很多人把生产工具算作生产资料的一部分,它区别于生产资料的特点是,它的损耗是逐渐的,而生产资料的损耗是一次性的.假设这些资本要50,因此,不变资本此时是30+50=80a; 于是,在剩余价值率为100%的情况下,资本家投入30用于购买生产资料,投入50用于购买生产工具,给工人支付的工资(可变资本)为20,那么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为20,总价值为80a+20v+20m=120.但是剩余价值率为什么这么高呢?其实将三个原因价值化相加,即学习的投入+生产资料投入30+生产工具投入50,而产生剩余价值.其中学习的投入是不需要资本家进行的,但投入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越多,剩余价值率就越高,而工人的劳动不会因为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的投入加大而增加,反而会减少,假设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因此不变.如果此时支付工人的工资不变,就会给资本家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因此可以说,剩余价值的增加是和生产资料、生产工具的投入增加有直接关系的,劳动创造的价值增加,原因也在此.所以,资本家占有的剩余价值增多,是要补偿一部分生产资料的投入,并不能说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加剧. 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很可以理解马克思的重要思想.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现象的研究,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本质,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揭示了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的预言.但是从字里行间可以读出,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现象的时候,马克思并没有一味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而是在某些情况下肯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比如,自由竞争市场的存在,使得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这一点,在公有制的情况下很难改善.可以说,马克思自己也从哲学角度分析问题,存在即是合理.资本主义的存在必然有其历史原因,在特定环境和条件下还是有积极作用的. 但是,资本主义的矛盾也十分严重.比如,由于自由竞争导致的过度生产,造成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引起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这些问题,西方经济学家也用了很长时间探索研究,希望能够加以解决.其中有些解决办法,如增加在经济方面的投入,加强监管职能等等,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所有西方经济学家只愿意治标,即是在资本主义基本制度不变的情况下,使经济稳定发展.马克思则认为,要彻底解决经济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就要大刀阔斧地改革,改变现有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向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发展. 其实笔者认为,首先,西方经济学家努力想出的解决办法,有些往往已经触及到了社会主义的影子.比如,有人提出股份制的概念,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股份制公司掌握在少数一群人的手中,如果将这一群人扩大,变成全民,那就是公有制.其次,马克思的观点也有一定问题.社会变革需要十分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当然,如果不计后果,以暴力推翻现有的经济体制,建立一个新的经济体制也是可以实现的,但是这种改变必然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因此,逐渐改革和发展才应该是综合了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的优势的正确方向. 以上的一点,其实与我国现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状不谋而合.中国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就是为了在不断改革创新的基础上,逐渐迈步进入社会主义时代,而又不会采取过于激烈的手段达到这个目的.中国的发展有目共睹,相信在中国的带领下,全世界所有国家都会逐步进入新时代,开创人类文明的又一先河.

1.《经济学书籍 书一篇关于某本经济类书籍的读后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经济学书籍 书一篇关于某本经济类书籍的读后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529985.html

上一篇

近代史不平等条约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及其具体内容

下一篇

什么是勇敢 谁有小学作文 什么是勇敢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

题目:解答:解题思路: 结合题目图表分析解题过程: 答案:C 支持价格又称最低价格或价格下限,是为了支持某一行业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这一价格应高于市场自发形成的均衡价格即P0。比均衡价格...

千年思想家榜首 马克思为什么能在BBC的“千年思想家”评选活动中高居榜首?

题目:马克思为什么能在BBC的“千年思想家”评选活动中高居榜首?BBC是英国的媒体,英国是资本主义社会,而马克思为社会主义社会奠定了基础,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水火不容,为何英国媒体如此推崇马克思?(...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啥意思 用马克思哲学观点说说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意思

题目:用马克思哲学观点说说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意思解答:每个人的世界观不一样,因为世界观决定了方,所以在处理事情上,每个人的方法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