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初中生来说,想要学好历史就要掌握好知识点。那么,人教版初一上册常考历史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初一上册必考历史知识点

夏商西周的更替

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家天下”的夏朝

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 3、都城:阳城 4、政权机构:城堡、宫殿、军队、刑法、监狱

(一)夏朝成为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原因:

1、夏朝按地区划分国民(九州);部落按血缘划分人群;

2、建立了压迫人民的国家机构:军队、刑法、监狱;

3、“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开始“家天下”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应该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私有制的出现和对立阶级的产生

夏灭亡的原因:夏桀 暴虐成性、荒淫无度、大兴土木、剥削百姓

二、商朝的建立

1、公元前1600年,商汤建立商朝,定都亳

2、盘庚迁都: 殷 公元前1300年

3、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

政治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经济上:农业、畜牧业、手工业 广泛使用青铜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

文化上:甲骨文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三、西周的建立

1、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

2、建立者:周武王

3、都城:镐京(今西安)

4、西周的政治、经济

政 治:分封制

农 业:农作物品种增多,已有人工灌溉

手工业:分工较细(百工);原始瓷器制作比较普遍

建筑业:建筑物上开始使用“瓦”

四、西周的灭亡及东周建立

1、西周灭亡时间: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破镐京

2、东周开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

五、夏、商、西周三代的灭亡有何相似之处?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1)荒淫无度,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

(2)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政策应该符合人民心愿;用人做到唯才是举,广纳谏言。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分封制的作用

作用 《春秋》 《战国策》西汉刘向编写 内容周王的分封:“授民授疆土” 诸侯的义务:服从周王,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 血缘关系的亲疏 同姓、姻亲、功臣、前代贵族 依据 分封人员 A、加强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B、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与文化发展。 二、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 1、夏商周国家统治人民的手段 军队、刑法—暴力手段 礼仪教化—怀柔政策 军队刑法:对外征战,对内镇压反抗 礼仪教化:配合暴力镇压,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春秋”、“战国”名字的由来 1.春秋 奴隶社会瓦解(前770--前476)由统一走向分裂 2.战国 封建社会形成(前475--前221)由分裂走向统一 孔子编写,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时期 (前770--前476 )

春秋诸侯争霸的原因和目的

原因:周天子失去往日的权势。(表现在诸侯不听天子命令,不尽义务,政令征伐自诸侯出。) 目的: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的支配权。(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和经济特权。)

一、齐桓公称霸

1、齐桓公首霸原因:

政治经济 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根本原因)

策略手段 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顺应当时的政治形势,顺应民心。

自然条件 优越的地理位置(东方大国,鱼盐之利,经济富庶)

2、齐桓公完成霸业的标志 葵丘会盟(公元前651年)

二、问鼎中原(晋楚争霸)

1、晋文公称霸:城濮之战 前632年 ——以少胜多(退避三舍)

2、楚庄王称霸:邲之战 前597年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3、宋襄公称霸:彻底失败

4、秦穆公称霸西方;吴越争霸江南

三、合纵连横

1、战国七雄 三家分晋:赵、魏、韩 春秋原有的国家:齐(田氏代齐,续用齐国号)楚、秦、燕

2、七雄(名称, 位置)

3、合纵连横

秦孝公即位任用卫鞅为相,实行变法,即“商鞅变法”,大大加速了秦国废除奴隶制的过程,国力提高很快,秦国逐渐发展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著名的合纵家:秦国的张仪

著名的连横家:魏国的公孙衍、苏秦

四、如何看待春秋战国的争霸斗争

原因:

① 春秋战国时期,东周王室衰微。

② 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经济发展。

③ 诸侯国的实力增强。

目的 :

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它诸侯国的支配权

性质 :

“春秋无义战”,争霸战争实质上都是为了满足奴隶主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的私欲。

五、春秋争霸战阵的影响

消极 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

积极 1、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

2、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

3、促进了民族融合

4、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从传统的铁器牛耕到制度变更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一、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1、铁制工具和牛耕

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普及

意义: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千耦其耘——公作则迟

个体农耕——分地则速

二、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魏国——李悝;楚国——吴起;韩国——申不害;齐国——邹忌;秦国——商鞅

三、商鞅变法

1、历史背景:

(1)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战国时,铁器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生产力,新的生产方式出现(“公作则迟,分田则速”

(2)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相继变法

2、商鞅变法的目的:引进人才、富国强兵、变法图强

3、时间:公元前356年 秦孝公

4、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5、商鞅变法的作用(意义)

政治上:废除了秦国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军事上: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经济上: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6、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直接的具体原因 :a 秦孝公的支持 b 变法内容的适宜c 商鞅策略的正确d 人民的支持

2、深层次的原因:

a 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根本原因),b 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在秦孝公死后,商鞅就被处死了,那么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判定一场改革成败的标准,在于其目的是否达到。变革者个人的悲剧与变革成败不能混于一谈

7、商鞅变法成功的启示:

(1)变革不会一帆风顺,要坚持不懈。

(2)变革需要勇气,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

(3)顺应时代潮流的变革,能推动社会进步

如何学好初一历史

做好学习三步骤:预习、听讲、复习。课前认真预习可以使学生对即将要讲到的历史事件、人物等有一个简单了解,并找出不懂的地方,以便在老师讲课时获得解答或者向老师提问。上课时要认真听讲,这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

历史是记忆性较强的学科。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过程、历史概念等知识的获取是通过记忆来完成的,这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如果没有对历史知识的牢固记忆,理解和运用就无从谈起。

1.《葵丘会盟 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葵丘会盟 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377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