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沈阳市维护、蔬菜种植、饮食等劳动项目纳入校本课程,提高中小学生的生活能力。

北京市为中学生开设农学课程,学生们在稻田里享受收获的乐趣。

根据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报告,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劳动时间为1.2小时,韩国0.7小时,法国0.6小时,英国0.5小时,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针对这种现象,首都青少年劳动教育研究组最近对北京市党政机关、教育机构、企业事业单位、基层社区进行了实地访问和千余次问卷调查,对首都青少年劳动教育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

1父母说话比身体多

中国小学生平均每日劳动时间怎么这么少?

“孩子学习负担那么大,哪里有时间做家务?”持这种观点的家长很多,而且比例不低。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受访者回答说:“孩子们学习压力大,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家务。”

笔者认为,实际上家长对家务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国社会长期流行“一切都是打哈欠,只有读书高”、“学习和友谊史”的观念,全社会对劳动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认识不足。大多数家长赞成“实施劳动教育,家长责任不可或缺”,但没有意识到家庭要承担子女劳动教育的主要教育责任,要发挥主要作用。

据调查,部分孩子在家长的督促下可以从事家务劳动,如洗碗、扫地、打扫房间、扔垃圾、洗小衣服,但大多数家长评价说,他们仍然缺乏家务劳动能动性。64.9%的受访者对自己孩子的自立能力评价为“普通”,8.3%的受访者认为“不好”,究其原因,都不是孩子的责任。“家务事,我家是姨妈(打工)啊!“家里都是奶奶、姥姥收拾房子,爸爸妈妈没事就看手机。“接受采访的学生总是这样回答。

此次调查显示,部分家庭缺乏热爱劳动、主动劳动的家风课外传承。目前,青少年的父母主要是“70后”或“80后”,独生子女居多,大多从小缺乏家务劳动的意识和经验。

2社会缺乏足够的认识

据调查,部分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停留在“劳动技能水平”、“缓解学生压力”、“不能压迫政治课时间”、“清洁打扫即可”的观念上。甚至有36.54%的受访教师认为“劳动教育增加学生负担违反了减轻负担的政策初衷”。

家教之间也存在互相推诿的现象。学校认为为劳动教育采取了充分的措施,但家庭教育缺乏合作。家长们还认为学校考试压力和作业负担太重,学生们没有时间回家做家务。

“请社区中小学生向社区报告,参加社区劳动。如果不申报,社会实践形式就不会被封存。”每当假期临近的时候,小区电梯旁边都会出现这样的通知,社区劳动活动也有很多,比如大扫除、垃圾回收等。大多数街道、社区认为学生假期劳动只是必须完成的作业。街道、社区组织的劳动活动,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缺乏持续性,对青少年吸引力不足。调查显示,57.3%的受访者偶尔参加社区劳动,35.8%的受访者不参加社区劳动。

另外,企业实施青少年劳动教育也受到安全、费用、时间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因此热情不高。

3劳动教育正在进行中

去年举行的全国教育大会提出,德智体美劳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将劳动纳入教育目标,相关教育正在逐步开展。

北京实验学校形成了幼儿、牛、中一体的劳动教育体系,幼儿园阶段通过参与小书店、小厨房、小超市、小工具室等劳动,开始对孩子进行劳动启蒙教育,形成劳动最光荣的认识。中小学阶段结合德育活动,营造劳动教育的校园氛围,包括劳动教育长廊、班级种植角、举行校园劳动节、选定劳动类别等。

北京鲁河中学将劳动教育与各学科教授结合起来,在物理、生物、化学、数学、德育等过程中找到结合点,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探索自制的乐趣和体验。在生物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科技创新院等车间,学生们可以看到培养菌胞、制作VR作品、制作蛋挞、制作泡菜等。(莎士比亚,《美国电视新闻》(Northern Exposure),Northern Exposure)。

北京市中学生学习农学教育实践活动开通了北京市学生学农学选择平台,提供农学课程套餐,每个学生都要参加田间和车间劳动。目前,3个市级学农基地已开发了200多个接地气、教科书和接生生的学农课程,涉及农业和生产、生活、创造、生态、文化等多个领域。

编话献策

开发有北京特色的劳动教育

针对青少年劳动现状,教育专家提出了推进首都青少年劳动教育“北京行动”的建议案3354

第一,尽快以市议会市政府的名义制定并公布《关于北京大中小学全面加强劳动教育的意见》,构建德智体美劳综合培养体系,建设好劳动技术教育课程体系。促进社会公共教育资源向劳动教育开放。加强财政投入,在师资队伍建设、设备配置、场地建设、正规运营经费等方面形成良性发展机制,提供可持续发展。

资源保障。

二、开发北京地域特征、城市定位的劳动教育大中小课程体系,积极推动劳动教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融合贯通,通过开发专门课程、推进学科共育、强化日常管理、开展专项活动、促进家校结合等,提高劳动教育效果。

三、努力形成大中小一体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家庭劳动清单,小学、初高中开设劳动课(含劳动技术课、通用技术、社会实践等),并与生涯规划课程结合,注意与职业教育的对接。

四、学校应按标准开足开齐课程,积极探索创新劳动教育方式方法,增加教学实效性。完善家校协同配合机制,研究将家庭劳动情况纳入青少年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促进青少年劳动习惯的养成。

五、进一步发扬“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完善和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协同育人机制。促进企业、社区等各类社会主体发挥协同作用,推动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劳动教育,共同承担实践育人的社会责任。

他山之石

德国“常识课”

小学阶段,劳动课一般叫作“常识课”,巴伐利亚州小学各年级常识课每周4节,其中两节为手工劳作,即劳技课,其教学内容主要有纸工、编织、木工、陶器等。5年级至10年级开设劳技课,一般由“劳动学课”和“操作课”组成,除讲授生产劳动和就业的理论和知识,还教授电子、木工、办公技术、缝纫、家政、塑料加工、材料检查、职业指导等。一般为每周两节必修课,3至4节选修课。所有学生必须在9年级或10年级时接受职业指导,参加2至3周的企业实践。德国法律还规定: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做家务。6至10岁要帮助父母洗餐具,给全家人擦皮鞋;14至16岁要擦汽车和到菜园里翻地;16至18岁要完成每周一次的房间大扫除。

日本劳动教育课程

日本的劳动教育主要有学科课程、时间课程和活动课程。学科课程包括社会、地理历史、公民学科、家政等;时间课程为综合学习时间,小学各学校要积极地采取自然体验、社会体验(志愿活动等)等学习活动,初中各学校要积极地采取自然体验和职场体验活动,志愿活动等;活动课程包括班级活动、儿童会活动、学校例行活动、学生会活动等。日本为学生选择的劳动教育内容主要有清扫和美化环境的劳动、志愿服务性的劳动以及生产劳动。

通过技术家务科目进行的生产劳动,是每个初中生的必修科目,男生以学习工农业技术为主,女生以学习家务为主。多数学校有农场、果园、饲养场等设施并借此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每周劳动不超过两个小时。

(来源:北京日报)

1.《【劳动节小学生优秀作文200字】报告显示,中国小学生日平均劳动只有12分钟。家长:学习压力很大。》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劳动节小学生优秀作文200字】报告显示,中国小学生日平均劳动只有12分钟。家长:学习压力很大。》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863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