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苦乐年16】第四章中学:第五节劳动实践课是当时的必修课,让我们快乐地成长。
写作说明:从这一章开始,博客们调整了《我的苦乐年华》写作结构。第一章出生;第二章童年;第三章小学阶段、第四章、中学;第五章,高中时;第六章大学时代;第七章工作期间。
我的少年时代到18岁为止,经历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年级四个阶段。那么,从各个阶段开始依次开始。
本章谈谈中学时代吧!为了叙述的方便,对当时的国家形势变化、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校园生活、学习情况等各做了一些铺垫,让朋友们对我们的生活时代有更宏观、更全面的了解。
60年代和70年代中学生青涩的回忆,你还能记得多久?
岁月慢慢变迁,进步,回忆往事,有些情景和有些故事已经远去,但仍然历历在目。最初雄姿英发,但现在脸上布满皱纹,不是慨叹年月的变迁。回忆60后的那些回忆,可能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没有经历过这些。但是,那个时候的年轻人生活在艰苦的岁月里,但人们感情最密切的时代是意气风发、生气勃勃的时代!
第四章中学:第五节劳动实践、劳动实践课是当时的必修课,使我们快乐地成长起来。
我在汉村中学一年级的时候,一共招收了3个教科班(中学17、18、19班),我被分配到中学18班。当时全年级共有150、60名学生,绝大多数来自本工程。当时除了学习,主要参加各种劳动,有劳动课,主要参加学校附近各村、本村的日常劳动。所以那时候我们可以做农村地区的普通农活,和普通农村孩子没什么区别。
20世纪70年代,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学校,学生日常学习中劳动实践都成为不可缺少的内容。作为当年的亲力亲为者,现在正在重新审视那个时代。虽然很累,但也留下了难忘的青春记忆。(大卫亚设)。
当时,我们这样的农村中学,在我们上初中的时候,除了学习教科书知识外,主要以农学为主,一边劳动一边实践。
70年代我们上初中的时候,最大的特点不是以学习为目的,小小年纪就承担了太多的社会责任,上学的时候经常参加各种政治活动,虽然我们不理解。当时学校有自己的农场,学生们每周都有劳动课,有时还可以继续工作一周。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中学生活学工程农成为主要内容之一。学农除了学校轮流派各班到农场翻地、种植、施肥外,还要去村里工作。
70年代在全国农村大力进行水土保持、水利、农田基本建设是我们亲眼目睹和参与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也历历在目。建国后一代人的勤奋奋斗,为我国后续的高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每年秋收结束后,工程要组织全体劳动力进行水利建设,修建水渠,修建大坝,挖大沟,选大河,这些设施的建设少一个月就几个月。
修理水渠。当时都是人工劳动,主要工具是车架车,中学生过去也组织工地慰问,送水,推车架车等辅助工作,修理干线水道,修沟渠等。当时还是中学生的我们,偶尔也帮助学校统一机构在周末修水渠。正在读中学的我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上午在学校学习,下午回到自己所在的生产队参加劳动。
记得3月初的某一天春风陡峭,乍暖还冷。我们生产队参加水利建设的劳动。建设现场一片红旗,人山人海,春潮涌动。队长看到我和一个老人差不多高,就特别照顾我们这个老人,安排我们两个人抬筐。我年纪小,但累了,肩膀压疼了。虽然说流汗,但劳动热情确实很高,所以没有人喊吃苦。那种经历真的让890后出生的人难以置信。
那时工地上有红旗
招展,扩音机大喇叭播放着革命歌曲,表扬劳动模范等活动,处处体现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公无私,团结就是力量,表现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劳动最光荣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要说那个年代的人真是好样的,在生活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凭着原始的工具和人力,硬是创造出很多世界奇迹。正是那个年代修建的水渠水库等水利设施,为后来的农业丰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使在今天的农业灌溉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在回想当年,那种热火朝天、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笑语欢声的劳动场面,真实地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三十多年过去了,我早已从一个热血青年变成了即将退休的老人,可是每每回忆起当年劳动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不能忘怀。
挖河。那时候挖河一般是秋后初冬季节。工地上设有县和公社挖河指挥部,还有广播喇叭,里面放着革命歌曲。挖河指挥部旁边还立有工地战报,战报上每天公布所有参加的大队与各小队工地成绩报。
那个时代挖河(有的地方叫挑河)没有机器,全部靠人工、平板拉车、人挑肩抗,整个河道人山人海,红旗招展,喇叭音乐喧天,人来人往热火朝天。每天清晨上工前,大队领导都要组织各小队长召开调度会,总结工程进展,表扬先进小队,同时对落后的小队进行批评,要求各小队不能落后,并组成党员小分队,民兵小分队,同时组织突击小分队,突击帮助落后的小队,要求各小队坚决克服任何困难,迎头赶上,保持本大队的整体进步。
虽然天气比较冷,但干起活来,人们只穿夾衣(当时农村根本买不起秋衣秋裤)就是单衣加一个衬,推起200多斤的手推车,往返岸上和河底,那时人们思想觉悟高,没有一人喊苦叫累,干得热火朝天,生怕被别的公社拉下。在挖河中,我们的任务主要是装车,就是在手推车的筐里装土,或者是给推土者在前面拉绳上堤。一般天黑我们就回家。民工晚上要睡在靠河堤挖的地铺里,上面铺苇席盖上草,拿泥封好,这就是工棚,早饭吃小火轮玉米面饼子,玉米粥,有时是小米粥,晚上还是玉来饼子加稀粥咸菜,中午一顿热菜,很少有肉,就是用猪油炒大锅白菜、萝卜咸菜。挖河的社员一般都是青壮劳力,出的力气也大,当然饭量也大,有的劳力能吃十几个小火轮。最后任务完成后才能回家。上千人每人一辆手推车推着行李,那叫一个壮观。那时人们不知从那里迸发的能量,现在回想起來,感觉不可思议。
现在再也看不到当年热火朝天、人山人海的挖河场面了。这段历史在我们老一辈农村社员记忆中是很深的,他们实实在在的辛苦劳作了一辈子,从不讲条件,为国家的建设默默无闻的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们的美德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也是最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因为学校里的学生有着众多的农村子弟,所以每当夏秋农忙时节,学校就会给这些农村子弟放假一周,让他们回乡下帮忙干农活,以解决农村劳力不足的问题,长此以往,几成定例。这就是当时的“农忙假”了。
除了农忙假,就是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义务劳动了。那时候,同学们都认为学习才是个苦差事,一听不上课了去干活都很高兴。不可否认,那种学工学农的形式可以让学生们走进社会,走进自然,去体验最普通人的真实生活,这对以后的人生还是有一定意义的,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不可多得的美好回忆。
学生们干活更多的属于义务劳动,仿佛我们这些农村学生长大以后只能去种地。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普通人上完初中也就算是完成学业,只有老老实实地回生产队里挣工分。
那时候,大家像出生的牛犊不畏虎一样,听到劳动好像都很喜欢,全班没一个人请假。劳动中也没有一个人叫苦,即使受了点伤,像脚歪了,脸划破了,手流血了,也没有一个人去向老师汇报,或者请假。回家后,家长看见伤口,也从来不去过问,大家都相安无事。因为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梦,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吃多大的苦和累都值得。
记得有一次,轮到我们班上劳动课,头天下午放学时上午放学时老师就宣布,明天上午都自带手推车,去大屯砖窑厂推砖到位于大村南学校创办的农场,属于义务劳动。
第二天上午同学们出发,男同学仗着有把力气,一个人一辆车,我那时身小力薄,也一人一辆手推车,反正又不限数量,推多少块砖就行。装砖时我心里一直在斗争,我也想多装,可又怕自己推不动,装些就要推推试试,最终达到自身极限,共装了33块砖。
那天下着小到中雨,走过的土路泥泞不堪,瘦小倔强的我,多次谢绝路上想帮忙的同学,走一阵歇一会,最后走了七八里路,终于胜利到达目的地。有惊无险,把砖推到大村三场,摆放整齐,经过老师验收,顺利完成任务。
经过这件事,小小的我认清了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上,困难并不可怕,你只要有不服输的勇气,就一定能够战胜它。从此在我的人生中奠定了勇敢必胜的坚定信念,影响了我的前半生。
七十年代,虽然教育、科技、工农业生产等比较落后,但人们思想淳朴,一心一意为发展国家积极贡献。只要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事,虽然条件十分艰苦,但人们斗志高昂勇于拼搏不惧困难。经常是在没有现代化机械帮助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在实践中发明一些土办法,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工程奇迹。
初中阶段,我们几乎一半多时间学习,近乎一半时间劳动,同学们既收获了知识,又养成了勤奋、踏实、不怕艰苦的素养和品质,也为我以后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鄙视劳动,但学校农场劳动的经历,成为我梦想的起点。后来我也大学师范毕业后,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工作30多年来,一直踏踏实实工作,老老实实做人,为祖国培养了无数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人民也给予了我很高的待遇荣誉。
综观我们现在的教育,不重视劳动教育,大学毕业的学生,虽然出生在农村的孩子,毕业后不想回农村,他们觉得农村艰苦,看不起劳动,甚至鄙视动农民。出生在农村的孩子不会干家务,也不愿干,虽然有假期,但不会割麦子,不会掰玉米。一提起劳动,怕累怕流汗。
劳动是伟大的、光荣的。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美。近期国家下发了关于在大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通知,要求学校可以建工厂农场,让学生参加社会劳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品质,我由衷地为政府的决策点赞。
我们现在五六十岁的人都经历了学工学农的艰苦劳动,都是在地里滚爬摔打才长大的,懂得劳动人民的伟大,才有了吃苦耐劳,不怕艰难万险的品质。所以走出社会,勇于担当,乐于奉献,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劳动实践最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的劳动观念,提高了吃苦耐劳的能力,是一次很好的磨砺。上学时期的学校校办工厂、农场,成为我想梦想奋飞的起点,也是培养社会新型人才的摇篮。
一个时代的见证,一个时代的往事,一个时代的发展。过去的回忆,记录着时代变迁的轨迹。历史是一幅长卷,铺展开来才能看到事物的真相和发展历程。一段段回忆、一个个故事,重现着我们在演绎各自人生的同时,也编织出一幅别样的时代画卷。
1.《【有趣的劳动技术课初中作文】[古乐年16]第四章中学:第五节劳动课使我们快乐地成长》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有趣的劳动技术课初中作文】[古乐年16]第四章中学:第五节劳动课使我们快乐地成长》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805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