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道德经》句式整齐,大致押韵,为诗歌体之经文。读之朗朗上口,易诵易记。体现了中国文字的音韵之美。下面是本站分享的《道德经》注音版第六章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注音版】


  谷(gǔ)神(shén)不(bù)死(sǐ),是(shì)谓(wèi)玄(xuán)牝(pìn),


  玄(xuán)牝(pìn)之(zhī)门(mén),是(shì)谓(wèi)天(tiān)地(dì)根(gēn).


  绵(mián)绵(mián)若(ruò)存(cún),用(yòng)之(zhī)不(bù)勤(qín).


  【译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


  世间万物生机,生生不息,就好像一个神奇的母亲的存在一样,我们管他叫做“玄牝”,“玄牝”就是“道”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道”就是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的根源。冥冥之中它好像是客观存在的,“道”是永不枯竭的。



  扩展阅读:《道德经》经典名言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出处】《道德经》第一章。


  【解释】天地万物之道是可以认知的,但道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名也是可以名状的,但名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出处】《道德经》第二章。


  【解释】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天下人都知道善是善,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出处】《道德经》第二章


  【解释】有与无相互滋生,难与易相辅相成,长与短相比较而显现,高与下相互依存,声音音律的相互应和而成曲调,前与后相互联接而成顺序。


  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出处】《道德经》第五章。


  【解释】天地无所谓仁慈不仁慈,它对待万物就像对待草狗(古代用草扎成的祭品)一样平等;圣人也无所谓仁慈不仁慈,他对待百姓也像对待草狗(古代用草扎成的祭品)一样,任凭百姓自生自灭。


  5、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出处】《道德经》第五章。


  【解释】有的版本为“多言数穷”。意思是:多说无益,言多必失,还不如保持静默。


  6、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出处】《道德经》第七章。


  【解释】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出处】《道德经》第八章。


  【解释】的善就应当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与万物交融,而不与之争夺;水只停留在众人不喜欢的低洼之处,所以水性最接近于道。


  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


  【解释】太满了会溢出,应当适可而止;太冒尖了,难保长久。


  9、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


  【解释】金玉满堂,不一定能守得住;因富贵而骄奢,容易引祸上身。成功了如能做到急流勇退,这才是自然之道。


  1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


  【解释】五光十色,有时会令人眼花瞭乱,看不清丑恶;优美的顺音,有时会令人听不到忠言;美味佳肴十分爽口,有时会令人品尝不了疾苦;骑马游猎,有时会让人性情放纵;有时一些稀有珍贵的物品会让人图谋不轨。



  扩展阅读:《道德经》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1.《 《道德经》注音版第六章原文及译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 《道德经》注音版第六章原文及译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72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