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晓华,洛川县老庙中学,县级教学能手,县级师德标兵,县级优秀教师。

轻拈光阴,时光流转,记忆在岁月的渡口沉淀,时间在指缝中悄悄地离去。但有些事情有些记忆,虽然已过去了多年,但每每想起却总是让人温暖不已。就如这飘香四溢的端午节,伴随着那些流年往事渐渐地沁入心扉,浸透着一种浓浓的亲情。

想起童年对端午节的期待和渴盼,总是从芦苇刚刚在水里冒出小尖尖时就在心里萌芽了,并伴随着苇叶的渐渐长大越来越浓郁。端午佳节有包香囊、佩戴香囊的习俗,每到端午节来临的日子,母亲就开始着手为我们姊妹四个做香囊。母亲用各种花布头剪成正方形两块,对角折叠好,用彩线缝在一起,再用五彩丝线弦扣成索,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玲珑夺目。香囊内装有艾叶、熏草、香药等中草药,挂在脖子上或者缀在衣服上,清香四溢。母亲常说:“这香囊是避邪的,可以防毒虫和蛇。”

每年端午节这天,早上一睁开眼就会发现我们的手腕、脚腕、脖子上都系着五彩丝线,保佑我们平安健康。母亲有一双灵巧的魔术一般的手,那些五颜六色的布片,经母亲的手东拼西凑,一会功夫就变成了洁白无瑕的小兔子、活波可爱的小猴,憨态可掬的小猪,温顺乖巧的小羊,伶俐淘气的小鸡……,母亲的手里有着数不清的式样和造型。母亲把做好的惟妙惟肖的小动物也用五彩丝线穿起来挂在我们的脖子上。家里弟弟最小,母亲会特意在弟弟两边肩头各立一个威风凛凛的小老虎,据说戴了小老虎会身体健康,虎虎生威。脊背后面要背上绣有五毒的青蛙,据说戴了这个会五毒不侵,防止蚊虫叮咬。青蛙形象生动可爱,两只大眼睛炯炯有神,有跃跃欲跳的动感。青蛙内用棉花填充,装上山艾、细辛、甘松、白芷等研为细末的香粉,下边垂着红、兰、绿、紫等彩色长丝穗,“穗”与岁谐音,意为岁岁长寿。每年端午节我们身上的佩戴的香囊,总是会吸引大家的眼球,引来小伙伴的围观和艳羡,在别人的夸赞声中我感受到的是简单而深沉的母爱。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端午是纪念屈原的日子,是吃粽子、赛龙舟的日子。每年端午节前一天,母亲就张罗着泡糯米、粽叶和枣。在那物质匮乏、缺衣少食的年代,端午节的粽子都是小孩子最喜爱的大餐。那份简单的美好,足以让儿时的我满满期待,多少年后仍在脑海中萦绕。又是五月初五,又是一年端午节,吃过早饭大家便开始包起了粽子。我和妹妹在旁边打下手,母亲动作麻利,一张又一张的粽叶在手里翻飞,卷曲,一会工夫也就是好大一提,每一个粽子都棱角分明,小小的尖角,窈窕的腰身,说有多漂亮就有多漂亮。我学着母亲的样子,把粽叶卷成筒,先在底部放一颗红枣,接着掬一小撮糯米盖住枣,糯米上在均匀的撒三四颗枣,然后在覆盖上薄薄的一层糯米填充,把多余的粽叶往下一折再朝右边绕过去封口,最后用马兰草缠绕着捆扎,一个美丽的粽子就包好了。粽子包好后放入锅中煮,不到两个小时,清香可口的粽子就煮好了,打开香喷喷的粽子,蘸上白糖,吃到嘴里,软糯顺滑,香甜可口,回味无穷。这是端午的味道,更是母爱的味道,这味道随着岁月的沉淀愈加浓烈,在我们灵魂深处扎根滋长。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每年端午节期间,父亲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割来的一束新鲜的艾蒿,叶片碧绿鲜嫩,叶秆白毛茸茸,散发着幽幽的芳香,摘一叶放在鼻尖上,香气直入肺腑,即使变得干枯了时,芬芳依然。父亲把艾草三四株捆成一把,斜插在门框上房檐椽里,或者放在窗台上。父亲说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能理气血、祛寒湿,抑制细菌繁殖,插在门口,可使人身体健康,能祈求吉祥、驱虫防病。

端午节除了挂香囊、戴五彩丝线、吃粽子还有画额的习俗。端午节这天,父亲会特意泡些雄黄酒涂抹在我们的耳、鼻和面颊上,还在我们的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据说雄黄能驱赶毒昆虫毒蛇的,孩子们抹了雄黄,一年四季的毒虫就不会躲到身上咬人,是安全的保护神。

端午,不过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的一天,然而就是这样的一天,却无不写满了父母对孩子和这个家庭的无私的关爱。端午节不仅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浓浓的亲情,已经成为了我们生命中不能割舍的一部分,蛰伏在心灵的最深处让我们感恩前行。

1.《【师生活】贾晓华:情系端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师生活】贾晓华:情系端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5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