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一些没用的杂草或者树木烧掉后留下的灰叫做草木灰,这些灰在生活中能有很多的用处,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草木灰有什么作用,欢迎阅读。

  草木灰有什么作用

  

草木灰主要成分

  因草木灰为植物燃烧后的灰烬,所以是凡植物所含的矿质元素,草木灰中几乎都含有。草木灰中含量最多的是钾元素,一般钾6—12%,其中90%以上是水溶性,以碳酸盐形式存在;其次是磷,一般含1.5—3%;还含有钙、镁、硅、硫和铁、锰、铜、锌、硼、钼等微量营养元素。

  

草木灰的作用:

  作用一、大棚蔬菜连作时间过长,土壤易板结,增施草木灰可以防止板结。

  作用二、如果棚内温度高,可撒一层草木灰吸湿。

  作用三、在蔬菜生长期,用10%草木灰浸出液作叶面喷施,有利于增强植株的抗逆性。在棚内撒施草木灰,可以为蔬菜直接提供养分。

  作用四、大棚蔬菜施用草木灰,可以抑制蔬菜秧苗猝倒病、草灰霉病、立枯病、沤根等多种病害发生。

  作用五、草木灰是碱性肥料,最适合酸性和中性土壤,能活化土壤有机质中的氮。

  作用六、草木灰是农村广泛存在的消毒剂原料,具有很强的杀灭病原菌及病毒的作用,其效果与常用的强效消毒药烧碱相似。

  

草木灰的使用方法:

  使用对象:草木灰适用于各种作物,特别适用于喜钾的薯类、蔬菜、豆类等。

  适合施用的类型:草木灰适用于各种土壤,可做底肥和追肥。

  使用方法:一般每亩50---100公斤。草木灰易被凤吹走,使用时可加水湿润或加2---3倍土拌和。如果穴施,每亩用50公斤,加湿润的细土150公斤均匀拌和,在离作物根部10---15厘米处,挖10---15厘米深的穴,将灰肥施入,然后埋严。也可开沟条施。一般作物生长后期可用草木灰进行根外追肥,每亩喷施10%---20%浓度溶液75公斤,一般可增产10%左右。

  草木灰的食用功效

  

性味

  辛,温。

  ①《本经》:"味辛,微温。"

  ②《纲目》:"辛,微温,有毒。"

 

 功能主治

  治大骨节病,蚀痈疽恶肉。

  ①《本经》:"主黑子,去肬息肉,疽蚀,疥瘙。"

  ②《唐本草》:"煮小豆,大下水肿。"

  ③《本草拾遗》:"和醋熨心腹冷气痛及血气绞痛,冷即易。"

  ④《纲目》:"治犬咬,热灰敷之,蚀诸痈疽恶肉。"

  

附方

  治阴冷疼闷,冷气入腹,肿满杀人:醋和热灰频熨之。

  

临床应用

  

①治疗大骨节病

  用草木灰浸出液观察前驱期及Ⅰ、Ⅱ、Ⅲ度大骨节病患者469例,服药20天以上,临床痊愈284例;明显好转114例;好转54例;无效17例。对前驱期的疗效较高,随病情的加重,疗效也相应降低。发生疗效时间最短者2天,最长者210天。治愈时间最快者7天,最慢者330天,以4个月以内者为多。对临床痊愈后停药的69伪,随访观察10个月,结果1例于5个月后复发。制剂及用法:取杂草木灰3斤,加水10斤,充分搅拌后浸泡24小时,过滤,取澄清液,加热浓缩成2斤。每次用30~40毫升,日服3次,可连续服用6个月。或将草木灰浸出液加热,继续浓缩成结晶;另用桑花或桑叶晒干,研成粉末,按1:1的比例充分混合后,做成黄豆大小的水丸,每次30粒,日服3次。亦可将草木灰加水搅拌后,再加热煮沸,制成浓缩煎剂,过滤后服用。剂量用法同浸出液。服药后除少数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烧心、腹痛、腹泻、口干等反应外,未见其它副作用。

 

 ②治疗克山病

  用草木灰浸出液治疗潜在型克山病69例,服药3个月后痊愈3例,好转10例,加重4例。其中坚持治疗6个月的25例,在治疗3个月时痊愈和好转者4例,加重1例;继续治疗至6个月时,又有4例进一步好转和痊愈,仍是1例加重。由此看来,疗效似与疗程有一定关系。但亦有治疗37例,同时与27例未服药者对比观察,经3个月后发现两组症状、体征、心电图改变均相近似;惟对照组中病情加重者较治疗组稍多,主要为心脏增大例数较多。因此认为,草木灰的治疗作用殊不明显,对防止病情发展是否有一定作用也未肯定。另外,用草木灰浸出液治疗慢型克山病10例:3个月后多数病人的自觉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体征与心功能的改善则不明显。草木灰浸出液的制备同前。用量:5岁以下5毫升,6~10岁10毫升,11~15岁15毫升,16岁以上20毫升,日服3次;或9岁以下5毫升,9~17岁10毫升,17岁以上15毫升,每日早晚各服1次。副作用同前。


1.《草木灰是什么肥料 草木灰有什么作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草木灰是什么肥料 草木灰有什么作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40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