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世界历史走向它的转折的重大关头,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在这一时刻,中国国家形象在国际社会中是怎么样的?世界人民如何看待中国的崛起?中国国家形象在国际社会中有什么不足?这关系到中国在国际舞台中如何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如何能有针对性地作出努力,来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在国际社会中的塑造与传播,更需要有新的举措。为此,我们需要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形象做出客观而准确的了解。

过去,我们想要了解国际社会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只能从国外的一些数据调查机构中获得信息。但由于国外的调查并不真正了解中国实情,甚至存在某种成见而有偏向性地选择、设定议题,其数据可能显得不准确和不真实。因此,我们需要走出国门,直接到国际社会中进行具有代表性的社会调查,从而掌握一手数据。自2012年起至今,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联名多家调查机构,共同组织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调查,并写出的中国国家形象报告,迄今为止一共出版了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2017年五份报告。第五份报告《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于2018年1月5日在北京发布。这一调查报告对分布于世界五大洲的十一个发达国家和十一个发展中国家进行问卷调查,每个国家500份问卷,分为18-35、35-50和50-65岁三个年龄组,在男女比例均衡的人员中进行。应该说这一调查的对象具有较为广泛的全球代表性,信息采集相对准确可信,我们可以较为全面地认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国家形象的塑造情况。

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超出我们的习惯表述

这一调查报告分为七个部分展开问卷调查,其内容包括国家整体形象及影响力、中国国家与国民形象、中国政治与外交形象、中国经济形象、中国文化与科技形象、信息接触渠道和来华意愿,较为完整地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识。总体上说,从调查结果来看,‍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国家形象的各项指标较为正面,基本都有超过五成以上的肯定率。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调查报告显示受访者认为,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位居全球第二位,地位仅次于美国。其后依次是俄罗斯、德国和英国。对此我们需要认真对待。过去,中国在对外宣传中往往强调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和具有地区影响力的大国。但是,现在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似乎在某种程度上超出了我们所习惯的表述。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我们某些时候试图保持低调,而国际社会则更加重视和期待中国发挥重要的作用,以致认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位列全球第二。看来,不管我们愿意还是不愿意,中国在世界上影响力排名第二的地位是被确定了。似乎中国人自己对自身在国际社会地位的感受,与外国人的认知有一定的距离。

中国国际影响力体现在对国际社会产生了主动型的国际影响力

国际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对世界事务的综合作用力,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一种体现,也是国家形象在国际社会中的一种展示。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过去四十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是中国的国家实力迅速得到增强,从而也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加。如果说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中国是通过逐渐融入国际秩序而体现自身不可或缺的影响力的话,那么近年来,中国则是加强其积极主动的外交活动。中国领导人在各种国际场合提出一系列宏大概念,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一带一路”倡议、“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在新全球化背景下推动全球治理,等等,这些理念、概念和倡议是中国软实力的一种体现,它为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起到重要作用。而中国积极推动亚洲区域合作进程,与中亚国家一起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积极倡导建立经济东亚共同体,顺应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的趋势,推动建立金砖国家峰会体制,主导建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动全球框架下的跨区域合作机制的网络化建构,等等,中国身体力行地完善国际秩序。显然,中国国际影响力已经发生变化,更多的体现在对国际社会的主动引领和建构上。我们可以感到,如果过去,中国通过融入国际社会,增强了自己的硬实力,从而形成一种被动型的国际影响力;现在,中国通过主动提出理念和倡议,产生了主动型的国际影响力。

因此,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的影响力位居全球第二。这应该具有很好的正面效应,它既能够加强我们在处理国际事务时的自信心,也促使我们在应对来自外部挑战时更具战略定力。当然,我们应该看到,正是由于中国影响力的提升,在现实国际社会中产生了一些质疑的声音,有的西方国家更是加大对中国施加压力,甚至采取行动遏止中国影响力,给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造成了一些障碍和挫折。在这种时候,我们需要基于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和变化的认知,坚定我们的信念,确保我们的自信,耐心而稳沉地应对,不要急躁不安,更不可灰心泄气,要认识到中国领导人的战略理念和倡议具有道义的制高点,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行为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大趋势,国际社会对此也是普遍认同的。

谁能在大陆实现良治,谁就能解困世界

在现实国际社会中,美国的国际影响力排在首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通过一系列战略性行动,倡议并建立了联合国、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全球性国际组织,利用“马歇尔计划”复苏了西方对世界的主导性地位。冷战结束后,美国更是作为一家独大超级的大国,对世界事务颐指气使,动辄以自身强大的军事实力为手段,推动各种颜色革命,干预区域事务,挑动国家间矛盾,甚至将正在和平发展的中国列为战略性“竞争对手”。确实,美国对外行为中包含着天定命运观、种族优越论,具有扩张和掌控取向、领导和主宰意识等基本特征的美国战略文化,决定了美国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这使得美国在外交上赤裸裸地以强权,输出美式民主自由等价值观,并通过军事手段,强制保障美国自身国家利益。从1999年对南联盟的空袭到2003年伊拉克战争,无不体现美国文化渗透下的对外政策风格。美国坚信,联盟体系和战争手段能够为美国打造顶层的等级化全球治理模式。这一切显现出美国式的霸权主义的行为,具有一种外向强制扩张型的影响力。

从上述调查报告的结果来看,中国的总体国家形象在国际社会中的接受度超过六成以上。而中国历史悠久、充满魅力的东方大国形象在海外受访者、尤其是发达国家中最受认可,中国作为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形象也较为突出。值得注意的是,海外受访者对中国执政党的第一印象是“全面从严治党”,重视它所体现出来的 “具有很强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具有高度凝聚力”。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执政党“得到民众支持”以及“学习和创新能力强”的认可度明显超过发达国家。海外受访者对中国国民的印象普遍积极正面。勤劳敬业则是最突出的中国国民形象。这与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形象显得很不一样,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是一种内向的、柔和良治型的软实力。

应该说,中国是一个多民族、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发展多层次性的国家。中国自身的治理体现了一种多样性和统一体的有效管理。这既是中国历史经验和文化传统的结晶,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良性治理的政治方式。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和中国“和合”文化影响下的对外政策有很大的关系。中国古代思想家曾提出过“亲仁善邻”的思想,反映了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希望天下太平、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这种思想表现在军事上,就是主张用非军事手段来解决争端、慎重对待战争和战略上后发制人。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极为深刻。中国强调,在对外交往中,我们要更好体现平等相待、和而不同、诚信正义、立己达人等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价值,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外交的胸怀和气度,给国际关系带来新风范、注入正能量。在2013年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提出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在访问非洲的时候,习近平提出,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用“真、实、亲、诚”四个字概括中国对非政策。他还倡导“和合”文化,指出“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与之相反,中国强调和平解决安全问题,例如在南海问题上,中国提出“双轨”思路,即由直接当事国通过谈判协商妥善解决争议,得到许多国家的认可和支持,大大缓解了地区安全问题。

当今世界形势纷繁复杂,发展中国家长期在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遭受不公正对待,特别是西方推动的颜色革命给一些国家带来了动荡混乱的痛苦。而西方国家在新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也体现出一种极端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逆全球化”思潮和行为。在世界显现出很大的不确定性的时候,中国对国家治理的智慧和方案,应该能给世界提供一种借鉴。谁能在大陆实现良治,谁就能解困世界。中国经济推动东亚区域一体化,以“新型大国关系”为模板建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努力推动各种跨区域和区域间制度化合作机制的建立,倡导一种新全球化背景下的“全球治理”。这对未来世界实现一种良治,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说,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所体现的是“完善自我,影响世界”。

苏浩,外交学院外交学系教授,中国论坛网特约作者;杨超,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博士生

【版权声明】本文为海外网-中国论坛网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1.《中国大国形象,这些年发生了什么变化》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大国形象,这些年发生了什么变化》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2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