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诗词中常使用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表达方式,意象是鉴赏诗歌的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元素。

­  柳有送别、伤感之意

­  红豆常指爱情

­  桑梓代指故乡

­  西风常表离情

­  ……

­  古典文学中的那些常用意象,一起来学习~

­  01

­  

冰雪、冰心

­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02

­  

月 亮

­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  

李煜《虞美人》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李益《从军北征》

­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  

王建《十五夜望月》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03

­  

柳 树

­  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  

《小雅·采薇》篇

­  采薇采薇, 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 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 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 玁狁之故。

­  采薇采薇, 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 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 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 靡使归聘。

­  采薇采薇, 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 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 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 我行不来。

­  彼尔维何? 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 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 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 一月三捷。

­  驾彼四牡, 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 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 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 玁狁孔棘。

­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 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 莫知我哀!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王昌龄《闺怨》

­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  04

­  

芳 草

­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楚辞·招隐土》

­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 坱兮轧,山曲岪,心淹留兮恫慌忽。

­  

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

­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

­  05

­  

芭 蕉

­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度与泰娘娇。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  

李清照《添字丑奴儿》

­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  

吴文英《唐多令》

­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  06

­  

梧 桐

­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  

白居易《长恨歌》

­  归来池苑皆依旧, 太液芙蓉未央柳。

­  芙蓉如面柳如眉, 对此如何不泪垂。

­  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

­  西宫南内多秋草, 落叶满阶红不扫。

­  梨园弟子白发新, 椒房阿监青娥老。

­  夕殿萤飞思悄然, 孤灯挑尽未成眠。

­  迟迟钟鼓初长夜, 耿耿星河欲曙天。

­  鸳鸯瓦冷霜华重, 翡翠衾寒谁与共。

­  

李清照《声声慢》

­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 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  

温庭筠《更漏子》

­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  07

­  

梅 花

­  “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  

苏轼《红梅》

­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  

陆游《卜算子 咏梅》

­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08

­  

松 柏

­  《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  

李山浦《松》

­  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

­  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

­  另外,如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

­  09

­  

杜 鹃

­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

­  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秦观《踏莎行》

­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  

范仲淹《越上闻子规》

­  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

­  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  10

­  

乌 鸦

­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  

李商隐《隋宫》

­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  

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11

­  

­  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

­  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那时古人已经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

­  12

­  

猿 啼

­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  

杜甫《登高》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

­  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

­  迟迟云外尽,杳杳树中生。

­  残月暗将落,空霜寒欲明。

­  楚人皆掩泪,闻到第三声。

­  他们都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的情绪。

­  13

­  

关 山

­  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  

高适《塞上听吹笛》

­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  14

­  

­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  

王之涣《凉州曲》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15

­  

明月、白云

­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

­  

杜甫《恨别》

­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  

崔颢《黄鹤楼》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16

­  

流 水

­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  

欧阳修《踏莎行》

­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  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  17

­  

鸿 雁

­  《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

­  

李清照《一剪梅》

­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却上心头。

­  

李清照《蝶恋花》

­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  18

­  

红 豆

­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中”。《本草》称其为“相思子”。

­  

王维《相思》

­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清人失彝尊《怀汪进士煜》

­  人日梅花落,怀君过岭时。

­  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

­  19

­  

高山流水

­  也作“流水高山”。相传春秋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每当伯牙弹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典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后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录。

­  

辛弃疾《谒金门》

­  遮素月,云外金蛇明灭。翻树啼鸦声未彻。雨声惊落叶。宝蜡成行嫌热。玉腕藕花谁雪。流水高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

­  20

­  

白衣苍狗

­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  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

­  

刘克庄《沁园春·和吴尚书叔永》

­  我所思兮,延陵季子,别来九春。笑是非浮论,白衣苍狗,文章定价,秋月华星。独步岷峨,后身坡颍,何必荀家有二仁。中朝里,看叔兮衮斧,伯也丝纶。

­  洛中曾识机云。记玉立堂堂九尺身。叹苕溪渔艇,幽人孤往,雁山马鬣,吊客谁经。宣室厘残,玄都花谢,回首旧游存几人。新腔美,堪洗空恩怨,唤起交情。

­  来源:“作文研究社”微信公众号

1.《古代诗词大全 古诗意象大全 古代诗词意象有哪些 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盘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古代诗词大全 古诗意象大全 古代诗词意象有哪些 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盘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81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