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13号线二、三期工程已经竣工,年底就要正式通车试运营了!通车后,13号线的里程数从22公里延伸到38公里,将给周边居民出行和张江的发展带来不少便利。

13号线二、三期工程全长约16公里,从世博大道站到张江路站,新建12座车站,其中4座换乘站分别是:长清路站换7号线、成山路站换8号线、东明路站换6号线、华夏中路站换16号线。

从2008年12月28日,13号线一期工程的金沙江路站第一幅地墙沉槽,到2018年12月底二、三期通车,恰好十年。2010年世博会期间,13号线世博段(三站两区间)首次通车试运营,8年以来接连共计5次线路延伸建成通车,每一段通车都倾注全部心血,而后一段更比前一段有创新提升。

如今的地铁13号线,不仅在物理空间上连接了更广的地区,更在点滴之处体现了“人文、科技”的创新式融合,也开启了上海的智慧地铁时代。

语音导航,带盲人随心逛

盲人和低视力人群是如何乘坐地铁的?他们对地铁设施又有什么需求呢?地铁发展至今,如何为残疾人士服务成为上海地铁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

可以想象嘛?今后,盲人和低视力人群在13号线二、三期内,可以通过手机音频导航前往站内各个目的地。只需识别二维码下载专业App,通过语音的方式“输入”目的地,手机就能根据目前的定位,将盲人乘客语音导航至站内任一目的地——服务中心、3号口、厕所……这些位置都可以。

这是如何实现的?原来,目前13号线二、三期每个站内都安装了七八十个蓝牙定位系统,通过蓝牙进行地下定位,再通过手机音频来进行地下导航。盲人体验者张先生告诉记者:“以前靠盲道,只能引导到固定的目的地,现在有了语音导航,在地铁站内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十分方便。”

这一设计理念的萌发,并非偶然。“在走访了上海盲童学校、和盲人乘客多次交谈之后,我们发现盲人朋友乘坐地铁的习惯跟我们原来的设想很不一样。”13号线项目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尤旭东告诉记者,“举例来说,盲人朋友基本不乘坐室外无障碍电梯,而是使用出口自动扶梯。原因是无障碍电梯设置无规律、开门无方向感、操作无声音提示,而出口自动扶梯则有声音提示。盲人朋友在站内也很少使用盲道,而是通过声音辨别,随着人流而走的,这样快速便捷。”这些举动都传递出一个共同的信号——声音导向是盲人们最常用的手段,音频导航或许是盲人行走的终极解决方案。长远目标来看,这一技术不仅给盲人特殊人群带来便利,也能在地下空间实现GpS导航功能。

无障碍设施的暖心之处并不止于此。13号线在每个客服中心都设置了矮柜,高度从1.1米进一步降低到0.85米,专门为坐轮椅的残障人士和小朋友提供方便。

出口扶梯上设置了橙黄色的盲文标志,鲜艳的橙黄色容易引起低视力人群的注意;凸起的盲文颗粒大小间距适中,能够用一个拇指辨明;盲文提示简洁,只表示是几号口,而这正是盲人最需要知道的信息。

考虑到低视力人群对色彩鲜明和反差对比的敏感度,13号线在盲道设置上采用浅色和深色交替对比,来突出地面的反差,让低视力人群能够通过颜色区分和盲道信息来行走。

智慧地铁尽显“高科技”

来到13号线中科路站,顿时眼前一亮,宛若来到“未来之城”。

两个智能问询机器人承担了乘客常用的地铁问询任务,以减轻车站站务员的负担。这两个可爱的机器人采用了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系统,并有自我学习的AI功能,可以通过网络学习与矫正。虽然,目前它们只能用普通话服务,但今后要提升为英语、日语等外语和各种方言。

抬头一看,你会发现,这里原先悬挂在站台两侧的显示屏统统不见了。列车到站时刻等重要信息,都通过“透明玻璃成像技术”投影到屏蔽门的大玻璃上,这样不仅不会和导向牌、摄像头相互遮挡干扰,还使站台两侧显得格外的干净和清爽。

运用透明玻璃成像技术来显示信息,屏幕更大,更便于乘客观看,但由于是投影成像,所以当列车进站时,该影像将被列车遮挡从而会有短暂的信息窗口空白阶段。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运用智慧云座椅的装置。这一装置将站台座椅、乘客信息屏、落地式导向牌通过网络、视频技术合而为一,它不仅可以呈现列车到发信息、站层图、街区图,同时可不受列车干扰,座椅下有手机充电接口,座椅的舒适度也大为提高,为乘客提供了最好的候车环境。

 

细节设施更暖心

地铁,可以说是上海的形象窗口之一。外地乘客来到上海,人生地不熟,如何能快速购票乘车?

13号线学习借鉴日本地铁,在售票机上方设置大型导乘屏,方便乘客购票。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一个导乘屏上都显示了上海轨道交通的全网线路和票价、首末班时间、票种提示等信息,在有故障发生时,还能发出应急警示信息。乘客可以在较远处观看好换乘线路和票价后,再上售票机操作。这样缩短了购票时间,减少排队现象。所有的信息都设置成中英文对照,以方便外国乘客购票。同时,在落地导向台上,安装了手机充电设置,方便乘客边看导向变为手机充电。

厕所的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13号线二期三期在站台层均设置了男女厕所和第三厕所(兼具无障碍厕所和母婴室),女厕的位置达到5个之多,并在厕位前后都设置了搁物台、挂衣钩、手机搁板以方便上厕所的乘客摆放手中物品和衣物。此外,在蹲坑边上还设置了扶手拉杆,以便年老腿脚不便的乘客使用;男女厕所均设有一个坐便器,以适应老龄化社会中越来越多的老年乘客使用。

BIM技术在建设过程中使用,并不稀奇。但这次,地铁13号线通过轻量化,将BIM模型在pIp的智能化平台上将项目集成管理,并移交给运维部门。也就是说,将车站的设施设备资产清册和BIM模型相关联,然后发出二维码,张贴在设施设备上。这样一来,通过一个手机,就可以实时了解设备的最新状况,方便运维人员进行设备管理和维保。

“可阅读”的地铁车站

细心的你,或许会发现,这次13号线各站站名一改往常的电脑字体,而是浓郁的中国书法字体。原来,建设方特意邀请了12位海上书法大家挥毫题写,这其中有百岁老人顾振乐、书界泰斗周慧珺、抱病执笔高式熊、画界巨擘陈佩秋等群星璀璨、交相辉映。在这里,书法大家题写地铁站名,弘扬的不只是传统艺术之美、不只是点亮“第二空间”的公益之心,更是文化自信的展现,是国际大都市海纳百川的气度,是融会古今、贯通未来的文化精神。

走进“丹青长春”长清路站,一股“清幽”的气息迎面扑来。车站内天顶上的泼墨彩绘《富春山居图》、侧墙“丹青长春”的冰封画廊、特殊的背景音乐烘托艺术氛围、自然的芬芳萦绕四周……乘客走行在站中,既能感受到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又有身处大自然的清新感受,心情也会为之清爽。

“宜居之所”成山路站周边居民小区众多,地铁车站恰似匆匆旅人的一个驿站,木纹棱条、素面墙板,营造“宜居之所”,意为乘客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场所。8号线与13号线的换乘通道绵延80余米,镜面飞鸟动画的装置艺术、异形LED屏展现壮美风光,都会让形色匆匆的旅客感到自然之美、身心轻松愉悦,不感到枯燥。

1.《尤旭东 来到站内犹如进入一座“未来之城”!揭秘年底通车的13号线二、三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尤旭东 来到站内犹如进入一座“未来之城”!揭秘年底通车的13号线二、三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78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