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笔者写过金山张堰镇的朱阿婆和臭豆腐,这一“草根美食”引得不少市民悄悄下乡。而早在上世纪30年代,当地一道名菜还让近代著名诗人柳亚子赞不绝口,他还曾特地撰文在上海报刊上介绍,使之进一步名扬淞沪。

这道名菜,就是张堰炒鳝丝,也叫响油鳝丝。据说,它始于清光绪年间的张堰聚兴楼菜馆,传至上世纪初的复兴馆时,名声大噪。如今,张堰人招待外来贵客,必定要端出一盘响油鳝丝,并且讲上一段柳亚子与响油鳝丝的故事。

听说笔者对这道张堰名菜感兴趣,镇上的南社纪念馆负责人姚老师,特地叫上91岁的当地“老人”吴肇初,找了一家能做出本地原味的小菜馆坐下来,大家边吃边聊。

这家菜馆就位于张堰镇的留溪路、金张公路口。姚老师说,张堰镇旧名赤松里,相传汉留侯张良从赤松子游曾居此,故又称留溪、张溪,晋朝已形成商市,时称留溪镇。到了清末民初,交通发达的张堰,已是“江南名镇、浦南首镇”,成为商贾文人往来、聚集之地。

近代,张堰镇涌现了许多知名人士,其中就有曾追随孙中山并担任同盟会江苏分会会长的高天梅,他与诗人柳亚子和另外两名张堰籍人士高吹万、姚石子创办了著名的南社。

当时,柳亚子从浙江到上海念书,曾住在张堰镇的高天梅家,后来又结识了姚石子(姚老师的同族长辈)。有一次,在张堰镇的第一楼里,柳亚子与朋友们边喝茶边聊天,不知不觉到了吃饭时间,于是,姚石子便作东,让饭店做了几道菜送到茶楼来,其中一道菜就是让柳亚子吃了难忘的响油鳝丝。

正说着,服务员将一盘鳝丝摆上了桌,厨师随后赶到,迅速浇上滚开的熟油,盘中立刻响起兹兹的声音,诱人的香气顿时弥漫开来。

然而,对眼前的这道菜,姚老师似乎不太满意。“现在,这道菜已经变得简单了,以前,可是形、色、香、味俱全的。”他说,解放前后张堰知名的复兴饭店,以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红火的张堰和平饭店,烧的响油鳝丝都是十分正宗的:那时的响油鳝丝,盘中央还有个小坛,熟油渗入其中,兹兹作响,观赏性更佳,鳝丝上还撒了蒜丝、葱丝和火腿丝,呈现红色、白色、绿色、褐色,十分好看。

吴肇初老人说,响油鳝丝最好吃的时节,是每年水稻下种的时候,此时,黄鳝经过了冬眠,个头还不大,是最鲜嫩的。

以前,张堰人家招待客人,喜欢叫镇上饭店送菜上门。响油鳝丝送到时,往往还能听见响油的声音。

接着,饭店服务员端上来的,也都是昔日的张堰名菜:炒三鲜、糖醋鱼块、糖醋排骨、野生塘鲤鱼、蛋皮丝……对于每一道菜,姚老师和吴肇初老人都能讲出一串旧时故事。

蛋皮丝

炒三鲜

野生塘鲤鱼

糖醋鱼块

糖醋排骨

“炒三鲜,以前必须包括10样食材,这可是鲜得要命的东西,也是当时张堰复兴饭店的拿手菜。”姚老师说,所谓“三鲜”,并不是指三样食材,而是看起来鲜、闻起来鲜、吃起来鲜的意思,,食材则包括爆鱼、肉皮、鸡蛋糕、木耳、肚片、肉圆、胡萝卜片、鸡块、笋片、豌豆这10样,“现在的炒三鲜,食材不会这么齐全了”。

两位老人选定的小菜馆,虽然并不高档气派,但还能烧出本地菜原来的味道。饭店人气十分旺,必须预约才能有座位,当场过来是吃不到的。

炒螺蛳

早听说两位老人和笔者要过来寻味,店主80多岁的老父亲还特地去河里捞了螺蛳,并亲自下厨炒好,让女儿端上桌来。

1.《响油鳝丝 让柳亚子赞不绝口的响油鳝丝,去哪里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响油鳝丝 让柳亚子赞不绝口的响油鳝丝,去哪里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77832.html